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何以体"作为一种网络语体倍受广大网友的欢迎。本文由句式结构切入,从流行背景和认知语言学这两大角度出发,分析"何以体"流行的原因,进而丰富网络交流大背景下对网络流行语现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7—2018年,"佛系"一词火遍网络,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佛系"的网络传播源起、网络传播主体,分析传播的具体内容,能够对该词在网络传播初期的机制有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从拟态环境理论出发,分析"佛系"传播热所引发的青年群体的认知偏差、认同危机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在网络上交流,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类词缀是网络流行语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网络流行语中的类词缀如"控""狗"等日益流行,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然而,关于汉语类词缀的认知语义研究却相对比较少。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搭建语料库,对类词缀语义特征的异同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出造成这种异同的生成机制,认为隐喻和转喻是造成类词缀存在异同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会"主流表达"悄然改变,特别是微信、微博,大量网络流行语涌现,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网络洪流,并在文化交流和传播领域快速渗透,使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成为各专家学者全新研究课题。鉴于此,从生态学视角,深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和分类,并结合全球文化发展趋势,提出一系列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方法,在传播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为中外网络文化交流提供广阔平台。  相似文献   

5.
"洪荒之力、工匠精神、小目标、套路、葛优躺……"日前,《咬文嚼字》杂志社评选出2016年网络十大流行语.这十大流行语中,除"供给侧、工匠精神"外,其他8条均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含义, 2016年成为历年评选中网络用语入选最多的一次.年度流行语的评选结果,其实正是洞察年度表情的一个最佳维度.比如"供给侧"工匠精神"等,这些流行语都与政治经济相关.像"葛优躺"小目标"等,则主要立足于普通公众的视角,以草根眼光洞察和审视社会,从而做出的娱乐且戏谑的评价.不管如何,不同流行语的存在,其实并不是刷存在感,而是紧扣了时代的脉搏,传递出了时代发展的旋律和声音.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覆盖全国,移动设备已普及,带宽极大提高、各种能够应对大流量、高负载、大范围的社交平台不断出现。且随着大众的社交范围由"私密"转向"社会"、网络流行语的运用也从最开始的针对自身状态、人与人间关系的表达,变成了公众思想状态与发展潮流的体现。本文主要从网络技术发展对网络平台的影响,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对网络流行语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顺应人类交际与文化传播的需求,网络流行语随之衍生出新的词汇和短语,极具社会文化特征。网络流行语不仅仅可以表达时代发展特征,也可以表现人文思想。为了探究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变化,本文将从交际的角度分析2017年的最新网络流行语语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从百度、新浪、搜狐等中国门户网站收集2005年至2014年间每年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建立小型语料库,进行系统整理,应用社会语言学、文体学及词汇学等相关知识,对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属性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术语俚语范畴,其本质属性即是俚语。  相似文献   

9.
网络流行是青年进行个性化表达的时尚符号,也是青年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鲜活反映,其迅猛发展对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传播与认同构成新的挑战,表现为网络休闲异化导致普遍价值和意义的销蚀,信息碎片化拼贴与解构带来价值空化,网络"符号化"交往引起主体的身份迷失与信仰困惑。实现网络流行语视阈下的青年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需要动态研判网络流行语把握青年价值取向,借助流行语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建构,提升青年话语赋权实现核心价值观青年化,正视流行语隐性价值表达重塑青年主流价值归属。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美电影在国内的流行,电影字幕的翻译遇到中外文化的碰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使用可以丰富电影内容,吸引观众,促进影视文化的流行。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必不可少。动画电影面向青少年,他们对互联网很熟悉,更青睐独特新颖的网络用语,故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词语不断的流行并风靡网络。这些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普遍心理等的综合反映。网络流行语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性,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多产性等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使用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2.
网络流行词极大地丰富了中文词汇,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如何向更多渴望了解当代中国语言文化的外国友人有效传达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成了翻译学新的实践领域.文章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结合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词汇,分析这些词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并结合国外媒体对这些流行词的报道,分析总结网络流行词汇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3.
正"王宝强暴打马蓉"登热搜2018年12月2日,"马蓉被王宝强暴打"的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舆论哗然。就在半年多以前,王宝强诉马蓉离婚案、马蓉诉王宝强名誉权案分别在北京朝阳法院不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王宝强离婚案法院一审判决解除双方婚姻关系,并从利于子女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判决儿子由王宝强抚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的普及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升级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流行语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别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使用情况与其生命力的关系,并且对网络流行语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深入探求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得以出现并迅猛发展,"杠精"便是其中之一。2017年11月走红网络。该词被解读为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同时被大家频频引用。从其来源、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其进行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6.
年度流行语是社会在特定时期内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各方面变化作出的一种文化反映,折射出社会群体的现实状况和价值追求。在社会群体普遍接受年度流行语的同时也要警惕"丧文化"糖衣炮弹的攻击,把握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并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使流行语成为促进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对2018年度流行语的时代特征、价值取向进行分析,以期可以积极引导流行语为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的鲜活反映。本文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流行原因及从流行语上折射出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进行了探究.提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巧妙运用流行语语境,有效实现大学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合理利用流行语载体,充分实现大学主流文化的网络引领;准确把握流行语态势,全面实现大学主流文化的心理引领的改革举措,以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现实象征性、衍生推广性、隐喻性、周期性等符号特征.并对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和意义进行符号学解析。  相似文献   

19.
毕会英 《现代交际》2013,(12):38-39
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是在当代全球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产生的。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生态性质、生态伦理和生态规律来探究人类语言的发展。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出现和传播的原因是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猎奇心理和归属心理。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看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是向上的,人们应该乐观、宽容、公正地对待网络流行语,保护人类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社会学视野下的网络流行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源 《社会学》2009,(3):15-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国网民的数量迅速增加。网民群体逐渐出现多元化倾向,网络成为人们信息沟通、态度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继续普及和上网群体的异质性增强,这种信息表达的渠道仍将朝多元化趋势发展。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划分了当前网络流行用语的基本类型,进而对这些基本类型进行原因分析和功能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