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的普及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升级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流行语以不可阻挡之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交际。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别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及使用情况与其生命力的关系,并且对网络流行语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深入探求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52篇自然语料对话,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一家三代人普通话、方言、英语之间转换的个案调查,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社会语言学和会话分析的角度切入,分析家庭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并提出了影响语码转换的社会动因主要有权势、年龄、引用、对自己能力的炫耀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龚婕妤 《职业》2011,(12):140-142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过程中,由一种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的语言现象。最近三十多年来,语码转换在西方语言学界受到了多方关注,研究者们从社会语言学、句法学、语篇分析和心理语言学等学科领域,探讨双语社会自然语言交际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或标准语和方言之间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动机、语用功能、句法结构、语篇模式、心理过程等。笔者以大学生日常口语交流为研究目标,通过三个月的观察,记录,以采访和录音等方式,在顺应论的理论框架下对收集的语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语码转换动机。  相似文献   

4.
“基友”“老铁”“宝”脱胎于传统青年男性间的亲密称呼,但区别于家族导向的“兄弟”、国家导向的“同志”和市场导向的“帅哥”,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化”意味。“基友”“老铁”“宝”在语言特征、使用方式和社会意义上都存在诸多差异。从“基友”到“老铁”再到“宝”的变化,体现了青年男性同性交往实践呈现出以透明化、弹性化、平等化为表征的亲密化趋势,背后的动因是青年男性社会性别认同机制的变迁,具体包括性别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对多元男性气质的积极探索以及网络亚文化新部族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5.
2017—2018年,佛系一词火遍网络,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典型代表。通过研究佛系的网络传播源起、网络传播主体,分析传播的具体内容,能够对该词在网络传播初期的机制有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从拟态环境理论出发,分析佛系传播热所引发的青年群体的认知偏差、认同危机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华语世界第一部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小说,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通过书中人物与老人的对话,来启迪读者领悟人生的智慧。小说当中出现不少语码转换的现象,语码转换在塑造人物性格、刻画故事背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来分析《遇见未知的自己》的语码转换,探究其语言功能,从而更深刻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身份标签型"网络流行语——"北漂族""蚁族""月光族""啃老族""拼爹族"等新兴词汇广为流传、广泛使用,网络语言身份标签化现象明显。本文以"恐归族"为例,探析其折射出的群体现象。  相似文献   

8.
把大哥作一个评说的话题,可能会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以为哥们兄弟是五伦之一,司空见惯,有什么好说的?可是我觉得,越是常见的事人们越是不易于作深入的了解,越是常见的事越容易被大家忽视。“大哥”也是这样。例如您知道大哥这个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用的吗?是不是“大哥”这个称呼只有被弟弟或年龄类似弟弟的人称呼呢?“大哥”这个称呼除了负载兄弟之间的伦理内容外,还有其他意义吗?其实未必人人清楚的。于是,便有了我说话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作为网络交流的一种方式,动物化的网络话语赋予了信息时代青年人际交往以全新的内容。青年网络话语动物化是青年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桥梁,成为青年网络交往不可缺少的传播符号,更是青年竞相追逐的一种时尚。在不断繁荣的动物化网络话语里,青年人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在这样的文化场域里,青年极力表达自己的理想、愿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看法,并不断地对网络与现实社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待青年动物化的网络话语,应该因势利导,将其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而将其消极影响控制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一直困扰着语义研究、词典编纂、自动化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方面的专家学者,认知语言学从体验论出发,提出语言所体现的现实结构是人类心智作用的产物,因此对词汇意义的探讨也不能脱离人与世界的互动经验。本文拟在具体用例的基础上,结合语义网络模型,浅谈汉语中多义动词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母亲成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并继承了姥爷传统的教育方式,那就是“打”。我小时候特别爱哭,只要受一点儿委屈,便会流泪。母亲是个急性子,看不得我哭,只要我有哭的迹象,她便会训斥我,让我忍住。受到训斥后,我反倒哭得更凶,母亲看了更加恼火,于是,一顿打就在所难免。我在学校惹了事,回家会挨打;我成绩退步,回家也会挨打;和母亲顶嘴,这打更是少不了。  相似文献   

12.
连越 《现代妇女》2013,(12):I0020-I0021
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和普及,网络语言已经蔚为大观,自成系统。这些网络词汇与一般的词汇相比,更能体现时代文化和心理意识,时下的“裸”族词汇就是例证。文章通过对“裸”族词汇及其映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入分析,来透视当下的“裸文化”以及人们心理、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
"蚁族"亦即大学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被称为继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三大弱势群体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蚁族"大多来自农村和县级市,"蚁族"这一群体的构成状况是众多社会的及个人的因素相互交织的产物,但不可否认,社会资本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城市大学毕业生相比。农村大学毕业生在社会资本上处于劣势,这种劣势伴随着其他社会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了绝大部分"蚁族"来自农村这一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4.
族群化词汇发展对网络流行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脑"的词族网络用语中发展出了"恋爱脑""事业脑"等词语,但社会生活中没有发展出更多的类似的语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索。认知隐喻将"脑"的发展封闭在三维空间的容器图式中难以向外发展;生成词库作为发展基础,由于过去缺乏正确认识,在功能义上没有长足发展,语义搭配形成限制;语用方面,会受到基本词汇稳固性影响,以及受到社会语言发展中稳固性、可替代性等要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芙蓉姐姐”,多元化社会的网络狂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芙蓉姐姐”突然之间成名了,如今记者要见她的难度,据称约等于见王菲的难度。前些天,她与另一位网络红人木子美同台亮相,一片风光无限的神情。她的风光从何来?她的风光又将往何处去呢?  相似文献   

16.
网络是现实的影子,在网上我们既是观众也是演员,上演着皮影戏般的生活,这些生活片段交织成一幕幕亦欢喜亦无奈的多幕剧。网络为我们演绎出虚虚实实变幻绚烂的大千世界,给我们平淡如水的人生平添了甜酸苦辣多种滋味。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人们的大量创新使用,“X去哪儿了”形成了新的具有能产性的构式,作者从认知社会语言学的视角来对该构式进行解读.认知社会语言学关注社会意义,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理来解析语言现象,于是本文建立了一个MPS模型(隐喻理论、突显原则和选择三个理论的整合)来阐释“X去哪儿了”构式,尝试去证明该构式在经过了新的认知加工后产生了新的语义.  相似文献   

18.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在于表达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及物性系统将此功能分为六大过程,其中的关系过程反映言语交际者对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价值与标示是关系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言者对小句中价值与标示角色的分配受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言者将会言出具有不同价值与标示角色的小句。通过分析言语交际中小句的价值与标示角色,可以总结出言者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的任务,不仅要求会计专业的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要熟悉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同时具备会计职业道德等。本文主要针对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混合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探讨高校会计专业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小三角”理论,对“很/太+VP”结构进行“表——里——值”多方面的考察与分析,通过对两者外在的结构形式、句法语义及语用价值的分析,来比较“很/太+VP”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