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主体性教育框架下构建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强调“主体-客体”二分的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教育学发展的桎梏。当代哲学中关于主体间性理论的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导向,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向主体间性转换成为必然。其实现路径包括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建构交往对话式的教育模式以及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价和反哺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理论是哲学界新的哲学理论,对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篇文章致力于分析主体间性理论的科学内涵、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3.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华 《职业时空》2009,5(1):99-10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关键就在于主体间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进一步树立互主体意识、调动两者的积极主动性、合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移情能力等是开展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视角与热点,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哲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学科关于主体间性思想的研究及其反思为主体间性问题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转型、创新视野及其研究领域创设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对于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认识的深化及其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也从内部刨设了主体间性问题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以教育者为主导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主体间性理论为实现由传统单一式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向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6.
侯小蕾  侯旭 《职业》2023,(20):83-86
创新创业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人才供给质量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价值取向偏差、思想引领缺失等问题,对此,本文分析提出,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的成熟体系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优化,夯实创新创业教育的精神底色,激发受教育主体的内生动力,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即找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点,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成熟体系的同时也深挖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李高君 《职业时空》2009,5(10):174-175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网络为平台,通过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主体间的“主体间性”的交往活动,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过程。要构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互主体,必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对大学生主体网络言行进行有效规制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8.
尤阳 《公关世界》2022,(24):145-147
融媒体是新时代的产物,通过媒体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相互融通从而形成一种新兴的媒体形态。融媒体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传播互动性强、传播资源整合性高以及传播内容多元化的特点。在高校借助融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了顺应媒体发展的趋势、强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同时也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平台。但是,在融媒体的运用中会遇到教育主体观念桎梏、教育客体理性思维不足以及教育载体不完善的困境。所以,高校要借助融媒体的优势不断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微信、微博等诸多新媒体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到来。本文主要对新媒体环境的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性规定,是实现人类个体全面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必要途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是实现民族复兴、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一个创新载体。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一定要对大学生劳动精神现存问题进行探究,明确大学生具有劳动认知片面化、劳动意识淡薄化、劳动习惯衰退化、劳动价值功利化等倾向,并创造性地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从强化劳动观念引导、完善思政课程建设、优化劳动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自我教育、拓展劳动实践平台、健全多元评价体系等途径入手,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党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十大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不可或缺的育人结构.本文论述了党史教育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开展党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从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以网络媒体为载体等途径,利用党史教育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在社会应用广泛,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了诸多的挑战,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新媒体带来的冲击与影响,着重研究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路径,以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服务于学生。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提出应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认清理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有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明确方向,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效能,在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自我教育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积极探寻有效路径,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全媒体背景下,如何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全媒体相结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升级,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们愈发需要思考的问题。介绍全媒体的含义及特征,通过探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师生主体媒介素养不高、学生利用新媒体的方式不合理三方面总结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全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在新媒体环境下,手机媒体、网络、微信、微博、数字书刊等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机遇,又给传统教育带来压力和挑战,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以期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杨忠宝 《现代交际》2015,(2):109+108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应通过加深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坚定其对中国梦的信心,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田晓刚 《现代交际》2014,(4):232-233
随着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以手机、互联网等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面对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政工作者需正确认识,合理引导。本文通过论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使人们对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同时结合挑战提出一些对策,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