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探讨童年期虐待经历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检验特质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389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童年期虐待经历、特质应对方式和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特质应对方式在童年期虐待经历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主要是积极应对方式在起作用,即童年期虐待经历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影响抑郁。因此,减少童年期虐待经历,提高个体积极的特质应对方式,有利于降低大学生的抑郁几率。  相似文献   

2.
邓湘穗 《职业》2014,(26):59-60
为了了解高职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014届593名护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在高考来源的学生与非高考来源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考来源考生显著低于非高考来源考生,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得出,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会对其考试焦虑产生影响,考试焦虑辅导应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促进其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以西北民族大学生为例,选取苗族、侗族、汉族三个民族,旨在探讨不同群体大学生择偶偏好的异同以及当代大学生择偶标准的特点。方法:研究采用问卷法对260名大学生进行择偶偏好和择偶标准的调查。结果:(1)经济地位、人品事理、个性条件、气质四个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而情趣、生理条件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气质这一维度在城镇和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城镇大学生更重视对方的气质。(3)人品事理这一维度在汉族和苗族、侗族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苗族、侗族大学生更注重另一半的人品事理。(4)在选择配偶方面,男生更愿意选自己爱的,而女生更愿意选择爱自己的;大学生对于对方是否是独生子女持中立态度。(5)在大学生群体中,排名前五的择偶标准分别为上进心、志趣相投、包容、理解对方以及精神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和主观职业障碍之间的中介效应。作者通过对165名大学生进行主观职业障碍职前问卷、心理弹性问卷以及大五人格简式量表调查发现,心理弹性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主观职业障碍有正向预测作用;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因子对大学生心理弹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进而得出结论:心理弹性在大学生人格特征(神经质因子)和主观职业障碍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恋爱压力调查情况的问卷。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初步编制了大学生恋爱压力问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结果:经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七个因子,分别为信任压力、消费压力、亲密冲突压力、家庭压力、性压力、学业压力和失恋相关压力。本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34,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47,各因素与总分的相关介于0.666-0.819之间,呈较高相关。结论:大学生恋爱压力问卷信、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6.
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内容为引子,以派发网络调查问卷为主要方式,采集到有效问卷249份。研究问卷后对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深刻认识,并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婚恋观有了显著的变化,在"是否必须结婚""是否应该有彩礼""最适合结婚的年龄区间段""夫妻双方是否应该经济独立""大学生择偶标准""大学生对‘男主外,女主内’的认同度"等问题上的看法均富有时代感。  相似文献   

7.
探究大学生无偏见动机对社会支配倾向及同性恋态度的中介作用。采用大学生同性恋态度量表、社会支配倾向量表中文版及无偏见动机量表为测量工具,对方便取样的57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社会支配倾向、同性恋态度和无偏见动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无偏见动机在个体对群体支配倾向和同性恋态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个体对群体平等的反对倾向和同性恋态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个体对群体支配倾向、个体对群体平等的反对倾向以及无偏见动机来减少对同性恋的偏见。  相似文献   

8.
他们恋爱的理由是什么?他们如何定义爱情?他们的择偶标准如何?作者与一群大学生在网上展开了一场关于爱在大学校园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李盼 《现代妇女》2014,(12):I0097-I0097
为了了解体育院校大学生择偶偏好特点,及其与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采用《80、90后择偶偏好的问卷》和《儿童知觉父母婚姻冲突问卷》对400名某体育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父母婚姻质量影响子女的择偶偏好。  相似文献   

10.
王芳 《现代妇女》2014,(2):104-104
目的:探索高中教师压力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方法:被试为162名高中教师,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人格的内外向维度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与自责求助方式有显著负相关;人格的情绪性维度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应对方式有显著负相关;人格的精神质维度与自责有显著正相关,与解决问题维度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396名高校辅导员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探讨人格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对二者关系可能有影响的情绪复杂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情绪复杂性和生活满意度显著正相关,与神经质、掩饰性人格显著负相关,精神质、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倾性、掩饰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情绪复杂性在人格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情况。探讨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对恋爱收获和体验的影响。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恋爱动机以情感性与婚姻性的动机为主。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与恋爱收获和体验呈正相关,恋爱动机的单纯与端正是恋爱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3.
某大学对在校800名大学生进行恋爱观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中68.50%的人谈过恋爱。[1]而大学生恋爱群体中50%的人经历过失恋。本文将以社会交换论的五个普遍性命题出发,即成功命题、价值命题、刺激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剥夺—满足命题来探讨大学生失恋现象成因,积极为改变大学生失恋现状和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4.
赵守盈  陈维  董艳萍 《职业时空》2009,5(10):156-157
通过对贵州省五所高职院校进行社会支持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的调查,使用SPSS软件对实测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研究和逐步回归分析等,全面了解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其关系,为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问卷法对4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父母教养方式与创造思维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SES与父母温暖理解和干涉保护、创造思维显著正相关;(2)在控制了学生的性别、年级和城乡差异的影响后,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起补偿作用;(4)父母温暖理解在家庭SES与创造思维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这表明家庭SES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父母温暖理解在其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滞后的"补偿作用,但"同步的"压力缓冲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ingle Category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SC-IAT)测量大学生的内隐相亲态度,并利用问卷来考察大学生对相亲的外显态度。通过对相亲的外显态度以及其内隐态度分析,从而对大学生的相亲态度达到一个整体的认识。结果发现,年级与是否愿意相亲、是否降低相亲标准的外显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恋爱状况也影响相亲态度。但在内隐态度上,年级、恋爱状况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了解大学生关于恋爱和将来结婚的心理,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观教育,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中国大学生择偶心理具有“实惠型”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年龄、性别与运动项目偏好是否会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同时考虑三者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自我决定问卷(SMS)进行填答,问卷分成3个维度,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与无动机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运动项目偏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产生影响(P<0.05),运动项目偏好与年龄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总体得分影响较为显著(P<0.01),其中对外部动机得分的影响最为明显(P<0.01)。同时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龄分组中年纪最大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他两组大学生而言,自我决定问卷的评定效果较差。另外,研究最初假设自我决定问卷评定等级会因性别不同出现差异,但研究结果在性别中并未出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高校女教师作为中国女性高级知识分子阶层代表,同时作为教书育人典范,她们的择偶情况不仅关乎到自身婚姻的幸福与否,还会对学生择偶观念产生不良影响。择偶方式过于被动、择偶标准过于理想化、择偶认知偏差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择偶失败,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因此,以择偶理论为依据,探讨高校未婚女教师择偶过程的心理规律,掌握高校女教师择偶心理,及时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是必要且迫切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中高职生的比例不断增大。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高职生的学历低、就业压力大,影响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关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为了解高职院校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采用SCL—90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自编影响因素问卷对广西两所高职院校484名女生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