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大力推进,青少年生态文明养成教育意义重大。上海市青少年环境保护类基础常识水平较高、生态文明素养较好、生态行为意愿也较强烈,但青少年的生态学知识还比较欠缺、宏观生态系统意识不强、生态文明意愿转化成实际行动的动力不足。上海市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主要为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实现的途径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社会实践。因此,应在政策上鼓励多方联动、拓展各方资源,在教育内容上结合青少年年龄特点确定教育主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容易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偏重追求效率的生产模式以及粗放型增长方式,忽略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导致社会建设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培养青年一代尤其是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视角,探讨了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现状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关系,力图通过寻找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树立大学生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环境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观的内容,挖掘其时代价值,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基本保障,为提倡低碳生活提供了目标方向,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工业文明创造下的现代化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这都在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新时代需要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通过对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力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希望可以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因此,必须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进而使大学生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新燕  苗海叶 《现代交际》2022,(11):51-58+122-123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生态民生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生态文明观、生态共赢观五重维度回答了“为谁建设生态文明”“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美好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8.
9.
追求“诗意的栖居”,是人类所期望的美好生活境界。然而,随着对大自然的索取超过自然生态的承受能力,人类正逐步失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的危机、生态观念的危机。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危机的深层次根源。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在不断培育公民生态意识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社会形态。广义上,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狭义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1.
张凌琦 《公关世界》2023,(9):114-116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与民族未来,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生态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高校作为育人主阵地应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改变现阶段生态文明教育现状,构建“线下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线上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生态知识讲授模式;丰富“生态理论知识+绿色校园文化+主题社团活动”相结合的生态知识传播形式;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生态教育联合机制,切实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成功的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与中国国情结合.什么是中国国情?一是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硬件,二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社会伦理等"软件".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最高原则的又一追求,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性,除了大家都知道的人口资源环境现实选择外,还有着深厚的文化需求,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本身所蕴含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两型社会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也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在发展观念、发展模式和发展环境上实现根本转变,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观念和良好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涛  殷昭鲁 《现代交际》2023,(11):9-16+121
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是关于“蓝色国土”生态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向导,蕴含着丰富的系统思维特征,具体表现在整体性、动态性、结构性、开放性四个外显向度,集中体现在山海互济共统筹、人海和谐相依存、保护优先谋大局、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系统思维理路中。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表征为以系统思维研判海洋生态问题,是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创新和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高校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主动性、创造性,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他们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高校应建立互联网生态文明信用体系,由团委专门负责生态文明信用工作的部门,招纳全校各专业的学生代表,确保有序且迅速地展开、完成具体宣传实施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首次提出了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明确建设美丽中国。代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观。这其中涵盖了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了中国古代传统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至今仍然合理和有益的元素,为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之一,明确指出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总体要求,并明晰了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四项任务。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文明观,科学合理,催人奋进,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和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新理念,续写新时代美丽中国新篇章,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生态危机成为了人类面临的重大事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根据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战略地位,这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成果上的一个新发展,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的新进展。在生态文明视阈下解读中国梦,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生态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如环境破坏和气候变暖。自十七大开始,我国加快创建新型工业化的步伐,着眼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被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应该自觉地尊重自然,主动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描绘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前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滋养,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