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娴 《公关世界》2023,(4):65-67
法社会学是研究法律与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是法学与社会学相互结合的产物。法社会学视野下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大学生对自身利益没有借助公力救济或者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权利保护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针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大和群体性等特点,本文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探讨建立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管理机制。建立评价预警机制,实时监测高校中的不稳定因素,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化解。主要是通过对高校群体性事件预防及治理,来实现对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给和谐校园的构建及社会稳定带来了考验。在限定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从预防、引导和反思这三方面探讨应对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路径,为处理高校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颖  韦磊 《现代交际》2012,(4):224-225
高校隐含的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近年来,高校发生的小规模群体性事件已经说明高校存在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当前高校蕴含了一定的社会矛盾,这极有可能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大学生的生理特征决定了,这一群体参与群体性事件具有较强的可能性。高校大学生一旦发动群体性事件,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高校大学生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善于利用其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更容易博取更多人的同情和支持;从历史上看,高校学生发动的群体性事件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往往是深远而广泛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政府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刻历史变革时期,这种变革带来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和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尚不健全,社会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些因人民内部矛盾引起的上访、罢工、抗法等群体性事件,我们有必要吸收和借鉴西方集体行动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加强政府应对突发性事件的预警防范机制、处理机制和领导问责制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相关措施,抓住应对群体性交发事件的有效时机,正确处理和引导群体性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利益纷争在所难免。要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争执扩大化。防止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搭建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疏通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期,各利益主体之间发生利益纷争在所难免。要避免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争执扩大化,防止社会矛盾引发危害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政府搭建各利益群体充分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疏通各利益主体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法制化的推进,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凸显,对自身权利维护和利益表达日趋强烈。大学生利益诉求呈现内容多元化、超现实性、表达无秩序化,欠合理性等特点。然而,现阶段诉求机制的缺失,渠道的不畅,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等造成了大学生利益诉求的困境。大学生利益诉求关乎校园安定和谐与法制化建设,教育引导大学生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拓宽诉求渠道,建立诉求解决体系,增强诉求时效性,就成为大学生管理乃至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侯月濛 《现代妇女》2014,(10):110-110
随着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完善以及依法治校理念的贯彻实施,高校师生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希望通过诉求表达机制解决诉求的意愿强烈。但是,高校师生依法表达诉求机制目前仍然存在些许不足或者需要进一步完善优化。因此,为了使师生的诉求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使高校校园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从法律、高校层面优化高校师生依法表达诉求机制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社会转型的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社会关注程度高,传播扩散快,且容易向社会波及,不仅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科研秩序,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要充分认识当前工作形势,加强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管理,增强对新媒体、群体性事件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地、妥善地做好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应对处置工作,在工作体制机制、舆情分析研判、网络文化建设等相关研究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是高校在互联网传播新时期必将面对的常态化危机,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内容。尽管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但仍然具有规律可循。基于扎根理论的H高校网络舆论事件过程分析表明,大学生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爆发通常经过"舆情触发""舆情放大""权威介入""态度形成"四个阶段,分别呈现了网络舆论危机事件的特征,包括网民参与舆论事件的动机和诉求,权威介入后的影响结果,以及网民的最终态度与事件沉寂的过程。高校应当加强舆情响应机制建设,采取及时有效、线上线下密切配合的危机应急行动,主动出击重置议题,在舆论引导中将大学生舆论危机事件消弭于无形。  相似文献   

11.
突发性事件的应急与管理工作被政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而目前我国多数大学生在应对紧急情况和自身安全防护方面观念有所缺失。我国高校中突发性事件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种频发的高校突发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暴露出了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遗漏与缺失。加强学生日常的危机意识教育工作,调整管理方法精细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我国高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茶座》2009,(1):157-158
学术中国网最近刊载阮思余题为《群体事件频发呼唤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的文章说,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以瓮安事件为标志,接二连三发生了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建立、兑现与完善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已然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必须继续完成以下三个转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集群行为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模型架构视角可以更好地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系统性和结构性进行感知认识,分析影响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客观因素和参与网络集群行为的内在动力和偏好。以断链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有效控制和转基因的方式对模型进行重新改造,提出了应对大学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决策视域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不足,使相关利益群体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利益受损,引发公众采用非理性的方式对政策进行抵制,引发群体性事件。为此,就要革新政府决策习惯,正确处理公众参与价值层面和操作层面的矛盾,构建有效的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化解矛盾、缓解冲突,以避免或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遏制民粹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民粹化是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体现出来的民粹化因素对我国依法实施社会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群体性事件与民粹主义存在密切联系,两者具有相似的社会背景、阶层基础、简单逻辑、非程序主义、非理性狂暴和组织性不足。这些相似性正是中国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涌动的逻辑基础和学理根基。群体性事件中民粹因素的主要表现是要求正义立马兑现、要求诉求直达天听、极端仇视精英、攻击体制象征物、自恃道德高尚、非理性的打砸抢烧等六个方面。青少年是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参与主体,应警惕群体性事件中关于青少年民粹化的三种发展趋势,分别是青少年学生的民粹化、青年知识分子的民粹化和青年叙事话语的民粹化。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生观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龙 《职业时空》2008,4(11):67-67
通过对大学生的人生目的、价值、态度的调查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应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引导和干预机制,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1,(5):5-14,43
从总体来看,中国目前群体性冲突具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期特点,利益补偿机制与表达机制的制度性缺陷以及相对剥夺感的社会认知和社会焦虑构成群体性冲突的外部和内部形成机制及动因。针对快速转型期日益复杂的群体性社会冲突,我们迫切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现阶段群体性冲突调节的“社会安全阀”机制,即为防止意外社会事件发生而建立的某种可以确保社会安全的装置或有意实施的安全体系。从建构“安全阀”体系角度看,这一新型冲突调节机制可以从社会沟通机制(调压阀)、社会自治机制(缓冲阀)、社会预警机制(监测阀)及社会整合机制(平衡阀)几个环节加以系统构建。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群体性事件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的发展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内部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处置得当.本文通过高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类型、特点、成因的分析,提出初步治理的对策,这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朝良 《职业时空》2010,6(5):182-184
加强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生态道德观,建立健全生态道德教育机制,促进高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和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融入网络,利用网络平台发声。网络大大拓展了舆情表达和传播的渠道和场所,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新的表现形式。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需大力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的价值引领机制、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疏导机制、优化网络舆情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