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部揭露美国虚假梦想的代表作品,《推销员之死》的表现主义技巧,将该部作品的虚构空间和现实情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本文尝试探讨《推销员之死》的表现主义技巧。  相似文献   

2.
戏剧的舞台性决定了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它必定有特殊之处。这不仅表现在戏剧的语言上,还表现在戏剧的翻译过程、翻译方法上。本文试从戏剧翻译的特点出发,对《推销员之死》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70年代末,微观史学在整个西方史学界形成为一种独特的史学趋势,微观史学注意个别的、具体的事实,一个或几个事实,或地方性事件。较之西方微观史学成就斐然,名家辈出,著作宏富,研究中国历史的微观史学著述就显得拙陋和简单了。尤其《王氏之死》这样的精品之作,仔细品读,对于我们的史学研究深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阿瑟·米勒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推销员之死》是米勒于1949年写的揭露美国梦瑕疵的一本书,本文将利用情态系统来对戏剧《推销员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体现。阿瑟·米勒是美国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之一,被誉为美国戏剧的良心,《推销员之死》是米勒于1949年写的揭露美国梦瑕疵的一本书,本文将利用情态系统来对戏剧《推销员之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荷塘月色》的三种译本,从音系、词汇、和句法标记三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不同译者翻译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面梳理叙事时间策略,探讨叙事时间对生成《百舌鸟之死》哥特主题意蕴的效果。根据叙事学相关理论,分别概述叙事时间策略中的时序、时距和频率的概念和作用,阐述其在作品中的应用和体现,最后总结出叙事时间策略对突显小说哥特主题意蕴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一篇,研究它的翻译可以起到整体上把握作者的精神认识格局和艺术构思问题。该办法在于博而能一,即既要积累丰富的素材和情思,又要具备贯通一气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红色文学作品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产物,是时代背景的良好印证、时代烙印的重要体现.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三纲五常等对女性造成束缚的思想观念成为女性实现自身之解放的强大拦路虎,封建礼制与新时代新思想之矛盾冲突成为当代文学中红色文学作品里不可忽视的永恒话题.在浩如烟海的红色文学作品中,不少作品皆蕴含着女性解放之色彩,而本文...  相似文献   

10.
翻译美学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一经提出,就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的词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显著地位,她的词主题广泛,《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曾多次被翻译成英文,几个译本各具特色。本文主要依据刘宓庆先生的翻译美学理论,对《声声慢》的原作及三个英文译本进行分析。笔者依据这首词的美学特色,从翻译美学所涉及的形式系统美学成分和非形式系统的美学成分两方面探讨了《声声慢》原作中的美学意蕴,并分别对比原文本与三个译本,指出三个译本在再现原文美学特色方面的得失。希望能为提高李清照词英译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简·爱》两种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了翻译风格上的差异,并对英语小说的翻译目标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镜花缘》早在19世纪30年代就流传到了韩国并被翻译成谚文在民间流传,近两个世纪后又用现代韩语被再次翻译成书出版。韩译本的翻译中凸显出两国文化交流的阻滞与碰撞、误解与扭曲等创造性叛逆。文章通过对韩译本翻译中归化、异化及人称和地名的翻译与原著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者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原因和译者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父子》是贾平凹《太白山记》中的短篇小说。文中将太白山一带的陕西方言风格挥洒得淋漓尽致,呈现出十足的贾平凹式陕西方言的陕西传统文化内涵、陕西地域特征以及粗糙低陋的语言风格。德译本的《父子》,在陕西方言的处理方面,很难达到原文的语言效果,陕西语言文化特色也未得到完全凸显。  相似文献   

14.
当代杰出英国女作家卡丽尔·丘吉尔的戏剧创作,深受布莱希特戏剧理念的影响,其代表作《天之骄女》运用布莱希特提倡的陌生化手法,分别采取史诗式叙事、事前出场顺序的非线性安排和角色重叠,创造陌生化的间离效果。角色重叠是该戏剧的一大亮点,即同一演员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出现多次。该剧共15位女性,但是角色重叠后,演员只有7位,除了女主马琳,其他的演员均分饰好几个角色。在此基础上,将角色分为7组,分别从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等方面来探讨角色的共同点及其关系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进行审美活动,或是对一幅画,或是对一首歌曲,或许是对一部电影,或是对一本小说。本文将从审美经验过程这一角度切入,分析在费穆先生执导的电影——《小城之春》中细腻的诗化表现,探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情感状态与心理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许地山的经典散文《落花生》的三个英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张培基译本、刘示聪译本)进行了赏析比较,旨在说明翻译目的论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目的是一切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最高准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基于各自不同的翻译目的,使得三个英译本体现出不同的语言处理方法及翻译策略的选取,进而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7.
费穆导演的《小城之春》被誉为电影界的经典.影片通过兰花、古城墙等意象,并运用长镜头、慢镜头等拍摄技巧,充分地呈现出中国电影中少见的古典之美.古典的意境、古典的文化思想,再加上现代的电影叙事,使得《小城之春》成为中国艺术电影的代表作,而它的所得,同时也是当下中国电影亟待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朱生豪与方平《威尼斯商人》译本对比研究,发现朱生豪多用直译、直译加注等翻译策略,注重译文的文学性;而方平则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体现戏剧通俗化和口语化的特点。二者翻译策略不同,译文的形式及其达到的效果就各具特色;在翻译剧本过程中,应多样化的使用翻译技巧和修辞手法,同时也要对剧本有一个具体、透彻的分析,翻译后的译文要能充分体现戏剧中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帮助观众领略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剧情以及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是指有一定文化背景或深刻文化意蕴的词语,用来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渊源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态环境、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民俗风情等。《星形广场》讲述了一个二战期间犹太人的寻根故事。其中涉及二战的词汇负载了很多历史文化内涵。故本文将试析《星形广场》的汉译本中译者采用了哪些翻译方法来处理历史文化负载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也成为重大关切,典籍翻译工作也因此被给予更多的重视。《孟子》作为我国传统经典之一,在对外传播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没有得到与其传统地位相符的重视,应该进行进一步探讨。理雅各《孟子》译本作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影响巨大,但其中也不乏各种原因导致的文化错位现象,笔者在此浅议,期望能为后来典籍翻译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