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钟夏 《现代妇女》2010,(9):10-11
很小的时候,虹影就隐隐约约地觉得,自己是一个特殊孩子。虹影的母亲怀过8个孩子,死了两个。虹影是幺女,但母亲从不宠溺她,管束极紧,但有时又“关爱”有加,像对待一个来自家串门的客人一般。父亲平时沉默寡言,对别的孩子,一动怒就会抡木棍或竹条,但对这个小女儿格外仁慈,从不指责。  相似文献   

2.
著名音乐人、选秀评审达人—可能也是“醉驾入刑第一名人”的高晓松,已经成功度过了其人生中一次重大的形象危机,他不失时机地“利用”这次危机使一个二线明星一度成为娱乐热点,堪称一次完美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3.
《肖申克的救赎》介绍了什么是体制化、又该如何去救赎.在通过剖析被体制化的瑞德和布鲁克斯时,展示了心存希望的人会导致不一样的命运发生.同时,以安迪为故事的主人公,展现了尽管在恶劣的环境下,只要心存希望,最终一定能将自己救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检察官,杨斌在坚持专业操守的同时,也保持了作为一个人的良知,去切身体验另一个阶层因经济和亲情困窘造成的绝望状态,而不仅仅简单地用一个罪犯的标签去看待对方。杨斌曾说,她在救赎周模英,也救赎了自我。  相似文献   

5.
7月盛夏,上海青浦。一间阴暗潮湿的民房里,蔡明(化名)躺在凌乱不堪的床上,成群结队的蚊蝇在他上空盘旋。这个21岁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全身多处溃烂,散发出腐烂气味。艾滋病毒感染者周易和几位病友凑了6000元把他送进医院,蔡明得救了。"应对艾滋病,政府总有盲区,这恰恰是我们的空间。"周易告诉记者。他是上海"美丽人生互助会"会长,"我们抱团取暖,希望能等到艾滋病被治愈的那  相似文献   

6.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的是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20年之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尽管在当时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角逐中输给了竞争对手《阿甘正传》,却仍不失为一部人人称颂的励志好片。本文拟从跨文化比较的视角对影片中蕴含的美国救赎文化元素进行解读,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特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吉本芭娜娜是日本文坛上崛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一位青年女作家。她的以《厨房》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在日本乃至世界都引起了轰动。其众多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便是死亡、重生与救赎。本文将从其处女作《厨房》出发,探究死亡、重生与救赎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8.
在欧美文学作品中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的救赎是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主题。本文主要以赫尔曼·麦尔维尔的作品《白鲸》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救赎主题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探讨作品中救赎主题的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在救赎主题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9.
肖申克的救赎》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主旨在于通过人的信念得到自我救赎。人要在艰苦的环境下为个人的尊严努力,只要怀揣着热情与信念,人类就能得到救赎。这部影片在囊获各大电影节奖项之后,也引发了后人对这部电影思想性艺术性的分析,这部电影主要体现了救赎这一理念,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救赎这一主题,探索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宗教戏剧是中世纪戏剧的主体,道德剧是宗教戏剧的一种。《每个人》(Everyman)是中世纪道德剧的杰出之作,作品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寓言风格,主要探讨世人如何对待死亡和救赎的问题。本文拟通过探讨剧中每个人的死亡观与救赎观,来了解中世纪道德剧的戏剧传统。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处女作,讲述了四位华裔母亲与她们女儿之间的故事。华裔后代这一身份的特殊性常常使已经是美国公民的女儿们在生活中陷入一种伦理身份选择的困境,认可母亲们的教育方式意味着选择其中国人身份,而渴望融入美国社会的女儿们更加青睐美国人身份,让她们在问题面前通常与母亲的意见背道而驰,双方由此引发了各种矛盾。随着故事的推进,女儿们愈发感觉西式文化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完美,从而重新作出伦理选择,认可母亲的华裔身份并与母亲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12.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同时也被公认为是其最好的作品。因为它集中了陀氏一生"全部最珍贵的思想",同时这部作品耗尽了作家最后的精力才华,使他匆匆地走完了人生之路。但这部作品却影响深远,因为后世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作家一身经历坎坷,儿时又在基督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因此,陀氏充满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爱与同情。作者也曾经对上帝产生过怀疑,但陀思妥耶夫斯基却认为,人类应当忍受精神上的斗争和精神复兴的痛苦。因此矛盾的陀氏在其创作一直秉承着有关罪恶救赎与精神复兴的思想,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认为人类应该宗教中找到自身的救赎,《卡拉马佐夫兄弟》无疑将这一创作思想淋漓尽致得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种种信息流通迅速的现代社会中,部分新闻活动会在有意或无意间不可避免地侵犯公民的隐私权,导致新闻自由和公民隐私保护权两者之间的矛盾激化,本文着重分析两者冲突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办法。  相似文献   

14.
易恒 《现代交际》2011,(7):83-84
本文以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关于自我关怀的理论为参照,集中分析了毛姆长篇小说《刀锋》中主人公拉里的自我建构,力图从一个更新、更广的角度来分析毛姆的作品。本文最后得出结论:拉里的自我建构是拉里自我意识觉醒后的主动行为,其自我建构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体现了一种福柯式的生存美学,即自身获得一种改造、修正,达到某种完整、幸福和永恒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李俊英 《现代妇女》2014,(7):247-247
本文通过追溯基督教慈善伦理与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分析基督教伦理的博爱精神、救赎思想以及天职观念与现代社会工作价值现的历史联系,旨在探讨基督教伦理对构建中国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揭示了当前部分青少年自我发展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冲突,并分析了当前青少年“看不到”、“看不清”、“看不懂”社会责任的主要机制:异化的“自我”教育,使“自我”剥离了社会责任;传统伦理与道德规范的“解构”,使“自我”无法确定社会责任;抽象的“社会责任”,使“小我”难以内化“大我”。最后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指出青少年的自我与社会责任原本并非是冲突对立的,完全有可能走向融合,而且二者的和谐发展是必然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文腾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7):326-327,325
现代的职业道德活动中普遍充满了伦理的冲突,而其中关于律师职业道德伦理的问题在近年来尤为引起广泛的注意,律师职业道德伦理如何才能规范我国律师从事职业道德的活动、保障律师职业的正常运转及发挥其社会功能,是构成法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律师的职业道德伦理与其他社会道德伦理却又时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等现象,不仅促成了律师在实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自我监察与自我修正进行综述,包括自我监察的概念及功能,自我修正的概念及阶段,自我监察与自我修正的条件和理论基础以及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翻译研究近几年逐渐开始关注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性相关的问题成为翻译理论界探究的新课题。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基础,确立了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本文将以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为理论框架,解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字幕经典台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工作实践期间,笔者在沈阳市永善社区进行实践,开展的是有关老年人的"时尚银发"项目。在执行项目这一时期内,社会工作者遇到了多种多样的伦理困境和难以衡量的伦理抉择。在整个过程中,需要考虑许多方面,如受益对象的利益,社工机构的利益,与其他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而社会工作者在伦理困境中做出伦理抉择需要从认识自身角色和认识伦理困境类型出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伦理问题,难以从一个固定标准去寻找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