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学生处于精力旺盛的青年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正是保证高校大学生们顺利完成大学阶段的基础。尽早的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自身的害处,崇尚并重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当代大学生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从"三早"做起。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作为社会生力军的大学生,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络中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网络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作用,以求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找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进 《职业时空》2014,(6):137-141
通过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实证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绿色消费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很强的正面态度,但在绿色消费的水平上相对偏低,尤其在重复使用、分类回收以及环保选购方面。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色消费态度、是否具有中共党员身份对大学生绿色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外部障碍因素如不便利、外部环境缺乏、生活习惯等会影响具有正面态度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微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学生群体思想比较开放,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微信在给大学生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行为习惯、价值观、思想道德观甚至是学习习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简单地调查和研究大学在校生的微信使用情况,就微信对大学生活的不良影响做了深入的探讨,然后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元 《职业》2012,(25):49
"绿色食品""绿色建筑""绿色出行",当低碳环保的理念逐渐从时尚走向生活,绿色无疑成为人们最多谈论的话题之一。发展要绿色,产业要绿色,环境要绿色,生存也要绿色。中国能不能绿色崛起?如何在与经济、文化、社会息息相关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教育中贯穿绿色的理念?人们在迫切寻找着答案。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变化,这些新的事物也暗示着我国经济社会在未来发展的规律和方向。这种"新常态"影响并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建设,给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带来许多转变。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关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发展迅速,"绿色建筑"生态小区"的概念深入人心,被各界人士所关注。生活热水的使用量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环保、节能、使用绿色能源等因素考虑,在住宅中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来为居民提供生活热水已经是社会前进的必然需要。太阳能热水器在研制开发、商品化生产、市场  相似文献   

9.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本文以沈阳工学院大学生为例,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社会安全感主要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生活环境治安问题、社会热点环境安全等问题;为提升在校大学生群体社会安全感可通过学校、社会等多方、多部门携手,通过综合治理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感,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价值观取向是人们生活中的航标,起导向作用,是每个人思想和行动的指引。它是在每一特定的时期人们对社会生活以及社会情况的一种反应,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价值观则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意识上的认定。而此时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取向。本文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取向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挖掘,探讨并深层次分析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以及享乐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社会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已经成为最活跃的群体。然而,网络交往具有双面性,它在方便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网络道德问题。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网络交往越来越关注,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网络交往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对策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快速发展使得我们对生活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室内环境成为人们目前较为注重的一点,在当前的室内设计环节中,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绿色设计理念,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更加环保、绿色,成为我们现在生活的新追求。因此,本文就绿色设计理念的含义、绿色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做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大众文化批判的思维中,大学生的个性表达总是未能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即忽视了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中"同一性"对他者的挣脱和反对,而使其个性表达的积极面相处于遮蔽状态。进入现代自媒体社会,数字技术统治以先天概念构架的模式规制着人们的认知方式,这决定着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个性表达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解放幻想,即人际关系呈现出越表达越孤单、审美情趣呈现出越表达越世俗、价值规范呈现出越表达越混乱的困境。于此,构建生活世界共同体、实现大学生身份与角色认同以及加强对个性表达中的价值观引导是应对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青年群体的生存状态可以通过“发展”这一概念加以充分表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决定未来的知识青年一当代大学生身上。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它是人的社会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决定了个体社会化的性质、水平和方向,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社会的态度,反映出其价值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把它置于与世界观、价值观相同的地位。本课题主要研究大学生生活方式中休闲和消费两个主要问题,分析文化、经济等因素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作用,以及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对其健康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女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追逐潮流和新鲜事物的主力军,在推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网络安全的风险。本文结合女大学生个性特点,探究女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新趋势,阐述了女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面临的种种网络风险,提出增强女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基于"外在性安全"的思路来认识和防范大学生网络诈骗,即网络诈骗总是由网络自身这一外部物质性存在而引起的安全问题,网络诈骗的防范就要解决网络自身的安全问题,其现实防范中由于"人的缺场"而造成"人与物互动中的狭隘性防范""技术防范的悖论""熟人陷阱的再造"等问题揭示出"外在性安全"防范的局限性。事实上,大学生个体观念的安全与否,即其观念能否揭示社会生活规则、引导其顺应生活法则也会影响到其生存安全,观念安全是大学生生存安全的前提。现实来看,网络诈骗这类网络安全就折射出大学生观念安全的隐忧,即蒙昧和未经批判的观念、以非正当信念为基础的错误观念。于此,大学生网络诈骗的防范不能忽视"观念安全"这一重要的安全范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宅族是一个分布极其弥散的族系,该群体的主要行为特征是足不出户、粘在网上,这种行为特征与网络化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学生宅族具有较强的负面情绪体验、较低的自我满意度和对社会问题较高的负面评价,社会心态呈现出"灰色化"的样貌与特征,这种社会心态特征固然是受"宅行为"、"宅生活"直接影响的结果,但从更深刻、更宏观的背景来看,则与当前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的外在世界本体性安全空间的失落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传统,还是非传统?——对116名同居大学生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同居现象呈逐步上升趋势,这引起了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等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对在校大学生同居生活的网络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大学生同居这种"非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家庭观念与家庭模式之间的联系,以期达到对大学生同居生活较为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并就大学生同居的社会控制机制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孙钦梅 《公关世界》2023,(14):142-144
不同的时代,因生活水准与生活质量的差异,人们对幸福感受的具体内涵会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当今的社会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因此,对幸福的感受也更丰富具体。本文在新时代背景下,对在校大学生展开研究。随着多元社会思潮的涌现,新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对大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对幸福观认知存在误区。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正确引导大学生幸福观的树立,是非常值得讨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微博的出现,一系列以"微"冠名的微媒体便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人们面前,宣告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微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兴事物的前沿者,更是这些微媒体的主要体验用户和使用者。"微时代"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同时也对他们心理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者和日常生活学习的辅导者,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相对优势。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探索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搭建微媒体心理咨询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及网络平台的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