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基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和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必定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评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所包含的精髓应该且必须用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传统儒家的内圣开出中国特色的新外王,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契合性。以优秀文化培育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少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少年的文化自觉,鼓励青少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明确要求不断持续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的发展和转化,提出了关于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的著名论断。高校学生党建在以新载体为依托的基础下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主题党日活动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可操作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契合之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也是蕴含于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高校辅导员可借助著作、故事、案例等多种形式,学习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通之处。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可通过理念选择、公共课教育、组织学生活动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的支撑,而这种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只能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今天依法治国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予以继承和弘扬,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遵循根本方向,坚持正确方针,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与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孕育于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之中,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探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统文化底蕴,不仅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前进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定位为着眼点,突出总书记对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汲取的表现,浅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不可摒弃的时代正能量,重点阐述习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运用与创新发展,认识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弘扬、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深厚的软实力,在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德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过程中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健  潘青 《公关世界》2022,(18):149-150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力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横上下五千年,积淀着中华民族价值追求,浓缩着中华人民千年来的精神基因。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这不仅仅是国家倡议,更是推进高校大学生承担起实现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弘扬中华文明的责任使命。对此,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现状,提出了高校校园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路径选择,旨在以此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真正地渗透于高校校园中,健全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频繁,立足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的实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况、认知途径、践行现状,以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校2018级新生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成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红 《职业》2016,(5):110-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提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日常教学和生活的践行途径,从实践主体到弘扬渠道、践行形式,深刻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实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推动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但是当前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着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未很好地融入校园文化等问题。高校应进一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方式和优化校园文化等,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炎黄世界》2009,(4):1-1
本期《炎黄世界》继续贯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奋斗”的办刊宗旨,刊物以纪实报道与人物报道为主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但它却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传统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修身""齐家""治生""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基因,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与积淀,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这正是得益于其深厚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仁爱诚信为特征的个体价值基础、以人本正义为特征的社会价值基础和以和合大同为特征的国家价值基础三个层面。在多元文化时代背景下,夯实这三个层面的价值基础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要理解它的内涵,如此才能进一步阐明它的现代价值和传承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我国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践行需要我们在保护好、利用好、弘扬好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