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隐性德育是教育者利用各种资源把德育目标融入环境、职能和活动等路径,采取潜隐内容、迂回施教、自主感受等方法,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愉悦地完成德育过程的教育模式.通过抽样调查,发现隐性德育开展不力和高教工作者表率不彰是高校隐性德育的基本现状,提出高校的隐性德育工作应该从提升高教工作者素质入手,重在自律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高校中主要以显性德育为主,这种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德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体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排斥和逆反的心理,为德育工作的展开产生一些阻力.而高校隐性德育以戎臆蔽性、平等性、渗透性等特点逐渐被高校领导者和大学生所接受.在高校德育中形成了显性德育与隐性德育相结合的模式,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高校德育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3.
隐性德育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它通过潜移默化逐步产生的累积效应来改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调动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其他德育环境相比,高校的隐性德育环境更具有可控性,文章从高校的自然空间、人际空间和虚拟空间三方面探讨高校隐性德育环境的三维空间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4.
隐性教育:高校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高校的一个难题,也是高校和学界长期以来不断探讨的课题。长期以来,高校德育以显性教育为主,往往是越强调,越显性,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对隐性教育进行初步探讨,强调隐性教育在提高德育时效性方面的重要意义。认为隐性教育适应了新时期社会转型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适应了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心理特征,适应了高校德育"以人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国外德育成功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四个层次的丰富内涵.高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教育性、综合性和先导性,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同于其他社会亚文化的主要特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约束功能、整合功能和调适功能,是发掘高校隐性德育功能、共建高校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学校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 ,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学生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德育环境的制约。高校德育环境分为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只有努力优化德育环境 ,营造德育氛围 ,形成整体育德的合力 ,才能做好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德育中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目标的明确性、教育的权威性、效果的及时性,隐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是作用的潜在性、影响的广泛性、效果的长期性.互补式德育模式、渗透式德育模式、陶冶式德育模式和审美式德育模式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隐性德育课程与高校德育课程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课程理论专家将学校课程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并对隐性课程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形成了隐性课程理论。以此理论为基础 ,我们也相应地将高校德育课程划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种。研究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和作用 ,坚持高校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把两种课程相统一 ,整体构建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都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认知主义教育模式,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主要教育手段,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性和片面化。隐性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用潜隐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意识、态度和价值观。文章以系统论的角度,从大课程观的视野出发,分析隐性课程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探索隐性课程的构建途径,对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为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应注重几个原则: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挥教育对象主体性原则;德育效果评价中坚持实践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隐性德育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德育的特点是通过所有学科和课外活动及环境因素影响等全面的教育活动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并规范隐性德育课程,首先须加强学校德育制度和队伍的建设;其次是开发学科教学层面、校园物质层面、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隐性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2.
高校生态环境即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在对大学生进行隐性德育教育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促进高校校园环境向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高校校园生态环境的隐性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隐性德育是隐性课程的一部分,它作为重要的一种教学资源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研究.但隐性德育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已远远超过显性德育所预期的目的,它的全面实施,会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而呼唤现行德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从大学文化建设层面探析隐性德育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文化建设不仅是高校德育运行的新载体,也成为隐性德育效能发挥的主要平台。在大学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这四个主要层面中,德育中的隐性教育通过多种渠道的隐性德育课程发挥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德育、德育课程和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的内涵,探讨了高校德育课程建设应追求的目标,提出必须完善高校德育课程结构,构建"德育显性课程"和"德育隐性课程"相统一,"知"、"信"、"行"为一体的高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辨析出发,阐述了学校德育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和区别。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概念.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有从理论上真正理顺高校德育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两课”教学与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特点和优势,统一思想,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辨析出发,阐述了学校德育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和区别。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概念.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德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只有从理论上真正理顺高校德育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两课”教学与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特点和优势,统一思想,多管齐下,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内容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校德育原理与实践表明,高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隐性德育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它潜移默化、稳定持久的影响特点特别适合德育,通过隐性课程则能不知不觉地、比较顺畅地渗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影响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德育一直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艰巨性任务。美和道德的关系自古就被认为是十分密切的。审美化德育方式是一个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内隐性的教育过程,是高校德育工作较高层次、较高水平和较高境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高校教育的重点.明确德育概念,认清德育关注生命成长的功能,建构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把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选择生活化的德育方法,才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