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涉外思想中,宗藩关系是处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关系的基本模式,为汉文化圈各国所效仿.越南自古受到中华文明的熏陶,将这种以“华夷秩序”为核心的宗藩关系理论应用于对其他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形成所谓的“越式华夷秩序”为核心的亚宗藩关系.这一涉外思想对越南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越南历代封建王朝所遵循.  相似文献   

2.
3.
五代十国的动荡,使交趾获得了摆脱中国千余年郡县统治的机会.丁部领于公元968年建立了大瞿越国.北宋早期,越南经历丁朝、黎朝和李朝三个朝代的更替.在越南王朝的更迭过程中,宋朝统治者不断调整对越政策.宋朝这种变化集中反映在作为宗藩关系核心内容的册封和朝贡两个方面在属于政治范畴的册封上,宋朝对越南统治者尤其是新篡立王朝统治者的请封经历了由不愿接受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接受的动态过程;而在对待属于经济范畴的朝贡时,宋朝对越方的积极朝贡反而出现了由欣然接受到不胜其烦再到屡屡"却贡"的过程.在对待越南请封和朝贡问题上,宋朝完全相反的态度变化,恰恰反映出宋朝处理宗藩关系的理性转变.随着重新将越南置于郡县统治这一理想的破灭,宋朝逐步转向采取和平务实的政策,从而保证了宋越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4.
清朝为了防止日本和美国在对朝鲜的政策上勾结,想利用列强间的矛盾,维持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极力促成朝美之间缔结了1882年<朝美通商条约>.它是朝鲜与西方国家缔结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此约不仅导致了朝鲜的全面开国,而且成为中国和朝鲜宗藩关系破裂的诱因.  相似文献   

5.
自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南沙群岛主权争端成为中越间唯一的重大遗留问题,是进一步推动中越关系发展不可回避的障碍。进入新的世纪,为确保中国的安全环境和促进两岸统一,中国必须大力加强睦邻外交,与越南构筑一种全新的友好关系,根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沙问题。这将为其它国家树立一个和平解决争端的范例,促进整个南沙争端的解决,维护地区的安全、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朝贡制度是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模式之一。宋代中外朝贡关系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一是其政治性、军事性 ,尤以韩中朝贡关系为甚 ;二是随着市舶贸易的发展 ,统治者不断控制朝贡贸易的规模 ,朝贡贸易遂经历了由盛入衰的转变。与此同时 ,宋代的朝贡制度亦有所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明治维新后,日本为了实现侵略朝鲜的目的,在中朝宗藩关系问题上试图通过与中朝两国签订近代条约的方式,利用国际法与宗藩观念在属国、主权等问题上的分歧,来否定中朝两国之间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的宗藩关系。朝鲜壬午兵变时期,福泽谕吉为了支持日本政府的对朝政策,从中朝宗藩关系形成的历史上和实质上以及与近代条约的矛盾上,分两次对中朝宗藩关系进行了否定,其目的就是为日本政府排除中国在朝势力,进而侵略朝鲜寻找借口。  相似文献   

8.
质子在加强宗藩关系中的作用表现为,在朝宿卫质子不仅加强了两国间的政治交往和联系,增强了政治互信,带动了两国间的高层互访和人员的频繁往来,而且有些质子还直接参与沟通协调两国关系;归国质子多能积极履行藩国应尽的义务,具体表现在自觉朝觐、纳子入侍、遣使贡献、助军作战等方面;有些质子当政后,实施旨在汉化的政治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册封与朝贡是清季中朝宗藩体制的重要特征.依据宗藩体制,朝鲜国王、世子、王妃均须得到清帝册封;同时,朝鲜国王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使节到北京朝贡.封与贡既是宗藩体制的礼仪,也是维护宗藩体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宋钱监的设置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真宗初年以饶、池、江、建四州钱监为主体的钱监格局形成,到仁宗时期,进一步形成饶、池、江、建、韶五州钱监格局,英宗时期基本维持此格局.到神宗时期钱监数量达到顶峰,其后钱监大量废止.哲宗时期又恢复为五州钱监格局,徽宗时期再次大规模置监.钱监的兴废造成北宋铸币量的波动.  相似文献   

11.
宋代歌妓根据其妓籍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官妓、家妓和市井妓三大类。她们对当时社会的宴乐风俗、士人生活、文学创作特别是音乐文艺的传播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宋代的正史、笔记、诗词与小说中大致勾勒出宋代歌妓的本来面貌,对其组织制度、活动情况作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考察,以期给人们提供一个正确评价宋代歌妓的历史平台。  相似文献   

12.
结合钱氏宗谱和有关史籍,对宋代钱氏家族的人才状况进行了综合考察,列举了这一家族在学术文化、艺术、医学等诸层面的成就;分析了其人才现象的特点;并进而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教化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宋代日常读物在社会教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在考察宋代日常读物繁荣的历史背景与原因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蒙学读物、家训读物、宗教读物与社会教化的密切关系。剔除其封建糟粕、保留其合理内核,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仅是我们研究者应持的态度,也是我们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中日之间几乎没有派遣正式的政府使节,但在相互交往中两国的僧侣起到了媒介作用.本文首先考察了北宋时中日僧侣交往的概况,其次着重分析"僧侣现象"的政治背景、经济原因以及日僧入宋目的.北宋中日僧侣交往,改变了宋人对日本的看法,也进一步促进了中日双方的文化交流,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专业性强而又广受欢迎的诗歌选本,在序言中他鲜明地提出了自己关于诗歌选与不选的标准,对那些未能入选的诗歌名篇似乎尽到了说明之意。但对于《正气歌》这样在诗歌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篇章,先生却坚持不肯选入,则显然是因其有着不可原谅的缺陷。本文从钱钟书先生给《宋诗选注》责任编辑弥松颐先生的信谈起,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上对《正气歌》未能入选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北宋以来川北一带出现的陈氏家族的历史遗迹 ,诸如陈氏功德佛寺积庆院、陈氏“四令公”的墓葬遗址、“三陈”兄弟修业之所状元洞等 ,一一加以考察 ,梳理其来龙去脉 ,考辨其虚实真假 ,反映其现存状况  相似文献   

17.
高丽名僧义通,是我国佛教天台宗第十六祖 。经考证,他实名“羲寂”。从高丽到中国,应在明州登陆,在宋太祖乾德五年,离天台到明州,在明州弘扬天台宗教义。卒后,初葬于阿育王寺附近,后迁葬于乌石岙。义通是把天台教籍从天台传到明州的第一人,在明州建立了第一所天台教寺——宝云寺,并开启了天台宗山家与山外之争,所以,他是宋天台宗中兴的先驱者;他又促进了佛教内部台、禅、净土三家的融合,在中国佛教史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游民较多的朝代。由于城市的发展,宋代游民大量进入城市谋生,从而在城市中形成了一个城市游民阶层。宋代城市游民成分复杂,广泛分布在城市雇工、破落无赖、闲人、兵痞、江湖艺人、私妓、乞丐及流浪者等群体中。他们主要依靠出卖劳动力或从事不法活动为生,为主流社会所鄙视。  相似文献   

19.
从词人群起救词、词学个体韧性反抗制约者、词作传达出矛盾的价值观等方面来看,北宋词浸润着悲剧精神。然而这种悲剧精神由于民族意识、哲学思想、时代风习的反作用,渐趋淡化几至消解。  相似文献   

20.
自寿词是南宋出现的新词体,其创制主要缘于词人自我抒写的需求。早期自寿词表达对人生的反思与对功名的超脱,中后期则展现了宋室衰亡背景下词人对世事人生的悲观绝望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