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虚构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能力。迄今为止关于虚构本质的讨论,大致超不出实在论、制度论和传播论这三个论述方向及其复杂关系。实在论是在虚构对象或虚构叙述中,找出其区别于真实对象或纪实叙述的实在属性,并将其作为虚构的本质。制度论却把虚构的本质归因于社会文化规约。基于传播论的双层区隔原则,由于透彻地揭示了虚构的本质及虚构世界的构成,在解决虚构本质问题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所引发的争论,实质是传播论视域下实在论与制度论的冲突。因此,如何处理好实在论、制度论、传播论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实现三者的融通,是推进虚构本质讨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理论分别开出了实现国际和谐的三种“药方”:权力妥协论、制度协调论和认同和谐论。权力妥协是和谐的胚胎,制度协调是一种初级和谐,而认同和谐属高级和谐。权力妥协论的冲突本质决定其权力路径的缺陷,制度协调论由于难以摆脱权力对制度的影响,无法保证其公正性和有效性,而认同和谐论的问题在于能否实现国家间和谐观念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摘要]张惠言的词论成就在于提出了“意内言外”、“比兴寄托”说,并标举温庭筠词为典范。比兴寄托创作理论的提出与他援引诗教说词、他的治经方法和清初词论家的尊体途径有关。其创作论重视寄托之意、其鉴赏论重视阐释发挥,推尊词体,尤其是推崇温词,引起了争议。但从接受美学重文本意义角度看,他的鉴赏词论可备一说,其弊端是将阐释的多种可能性局限为一种;从知人论世角度看,温词也并非全然不具寄托品格,只是不能坐得太实。虽然词论偏颇,但适合了表达特定时代情感的需要,适合了既推尊词体又避免文字狱的需要,加上常州词派的内部继承和发展,使其终成清代最大词学流派。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卓越的理论贡献。本文对其“两手抓论”、“协调发展论”、“四有新人论”、“真正优势论”、“大胆借鉴论”、“不搞运动论”、“最高准则论”、“第一生产力论”、“最大失误论”、“改善领导论”等十大新论,—一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恩格斯中介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中介思想,其鲜明特征表现为:全面性与辩证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其中介思想作为方法论的认识论展现。邓小平的经济体制论、政治体制论和祖国统一论,是其中介思想作为方法论的实践论展现。  相似文献   

6.
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影响极大,而其词论却相对淹而不彰,有论者以为王渔洋的神韵诗论形成在先,进而影响了其词论;而有人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笔者通过对王渔洋词论专著《花草蒙拾》成书时间和内容论点的考察,参以王渔洋扬州五年的文学活动,发现渔洋词论和诗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影响,二者共同推动了王渔洋神韵论的丰富和深化。  相似文献   

7.
清代桐城派文论中的文气论,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桐城开创者的文气论,二是桐城中继者的文气论,三是桐城后学者的文气论。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气”作为文章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文气审美特征与要求进行探讨.或从文章写作角度对“气”予以考察。上述三个阶段与三个方面,标示出我国古典文气论发展到桐城派文论家手中。其在多维面上得到了拓展、充实与深化。  相似文献   

8.
意义问题既是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中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与传统语义理论如指称论、观念论、使用论等的探究进路不同,布兰顿推理语义学以推理为切入点,其研究彰显了对意义问题的不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意义问题研究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曹丕关于“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文学批评论”三个命题来研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刘世佳等在《学术交流))2006年第6期撰文指出,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把握其科学内涵和精深实质,全面、系统、辩证地理解并深入贯彻落实,是我们党执政兴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和重要保证。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要从内涵上把握十大论点:即发展首位论、发展全面论、发展人本论、发展协调论、发展持续论、发展方式论、发展阶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节约论、发展和谐论。这十大论点互为支撑,构成有机的整体,使科学发展观的架构成为一个全面、协调、与时俱进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在同资产阶级和党内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发展合力论。社会发展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补充,捍卫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并以其所蕴含的方法论指导了历史的发展。社会发展合力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过去对文气的种种理解,都有一定局限性,只有从整体观的角度入手,才有可能求得文气说的真解。中国古代气论中蕴含的整体现模式是文气说的哲学基础。天、地、人、文之间存在着全息同构的关系,文气说,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整体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创作发生论、创作主体论、创作过程论、创作文本论和接受主体论,表现形式为各种因素的整体性显示。文气流贯、运行其中,将各部分连为一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刘勰倾注其毕生的追求与思索而创作的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正是其美学生命的显现。刘勰将其在独特的人生旅途中获得的生命意识贯穿于《文心雕龙》的文道论、创作论、鉴赏批评论和文体论之中。其中,在“论文叙笔”的文体论中,刘勰以宗经、溯源、矫讹、趣新的生命意识创造了风矩骨采、金相玉式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14.
刘知几以名实这一范畴为依据,对我国古代史籍体例与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研究,试图纠正史学编撰中体例不纯、名实不副之弊。本文从他的名实观入手探讨其史体论,并分析了其史体论的特点、对史学发展的贡献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紧缩真理论似乎自诞生之初就是与真之符合论对立的,而且这种传统的紧缩论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存在缺陷的。20多年来,对紧缩真理论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在阐释稳健的紧缩论、反紧缩论、弱紧缩论、双面真的紧缩论基础上,指出必须在保持一致性的前提下努力探寻一种新的紧缩论,从而更加客观地反映真之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当前所遇到的挑战,通过对其教学困境和教学模式利弊的分析,以生存论哲学为理据,提出了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生存论转向的新观点,并从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初步探讨了生存论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现当代文学教学只有面向生存、以人为本,将人文性、应用性等统合起来,才能摆脱困境,重铸辉煌。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维护国家主权论、力争世界和平论、倡言国际平等论三个方面,对孙中山和毛泽东的外交思想作了较全面系统地比较。认为毛泽东对孙中山的外交思想,采取了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态度,既继承和借鉴了其适合时代特征的思想因素,又根据时代特征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曾巩的创作观主要体现在“作家的修养论”、“作品的风格论”、“文章的言辞论”和“文章的道法说”四个方面。这些言论具有曾巩独特的个人鲜明色彩,是他文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其文学创作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觏的儒学思想是以礼为中心,他的人性论或性情论是从属于其礼论的。在李觏24岁时所作的《礼论》中,为了论证乐、刑、政是“礼之三支”,仁、义、智、信是“礼之别名”,他持性三品说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其人性论的大致倾向。但李觏的人性论有其理论上的不确定性,甚至有一些前后矛盾。在他30岁以后的思想中,为了论证圣人之道不是“以道强人”,则是“因其有而品节之”,“唯礼为能顺人情”,性善或情善的思想成为其性情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宋学中,李觏的性情论处于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这类似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在先秦儒学中的地位。文章将李觏的性情论与郭店楚简的性情论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在理论上有相似之处,而且都带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德”是一个贯通天人,涵盖哲学本体论、伦理观和社会政治理论等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复杂观念。黄宗羲是17世纪中国早期思想启蒙道路的探索者,他把“一本万殊”的哲学思维理路运用于其对“德”观念的探讨中,建立了包含哲学本体论之德、道德修养论之德到政治之德等不同层面的德论。其德论在继承传统中进行理论突破和思想启蒙,体现了明清之际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