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春 《职业》2023,(10):50-53
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是各行各业对人才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据很大的比例,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以满足各个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但是,技工院校培养的技能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与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鉴于此,技工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作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核心要素。本文在分析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重要性的基础上,重点探究技工院校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精神培养的融合策略,以期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薛艺苏 《职业》2015,(2):9-11
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李克强总理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强调:“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技能人才,也应该是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北京市公共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在校园基础实施等硬件建设上  相似文献   

3.
李秀艳  王伟  夏莹 《职业》2017,(17):36-37
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两条平行线,基本没有交集,更谈不上融合.职业精神的不足导致学生很少主动钻研技术、探究技能,很难在技能上有大的进展和突破,极大地影响"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本文通过分析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出现的这些问题,提出中职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和具体的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4.
《职业》2012,(16):112-113
为全面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快秘书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推进秘书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和高职高专院校秘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展示职业院校秘书专业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5.
孔凡宝 《职业》2017,(13):46-47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各院校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有些院校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而技能人才的职业精神主要就是工匠精神.技工院校要尽快转变只重技能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入教育教学中.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和重点高中、普通大学相比,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面较窄,职业和人文素养不强,这种现状与职业院校重技能培养而轻人文教育有着直接关系.为了培养出兼具核心职业技能和核心职业素养的"双核型"人才,学校应将人文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职业院校教育中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相融合,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臻  张永合 《职业》2023,(18):41-43
本研究以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为例,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创新双元育人方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融入技能大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构建证书考核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多维度、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探索一条“1+X”污水处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污水处理技术人才培养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重拾工匠精神是当今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要求.本文分析提出,德育课程作为职业学校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根据职校生的认知行为特点,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纳入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内容当中,使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同时,理解并实践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周大勇 《职业》2014,(8):16
日前,荆门技师学院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暨2014年春季师资培训活动拉开了序幕。本次培训以"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能力培养机制,提高师资队伍管理水平"为主题,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此次培训。培训会上,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研发室副研究员许远做了《职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0.
高职旅游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是我国人才建设的目标,更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发起的面向国内高职院校师生的技能比赛,它在考验选手的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也对参赛者的职业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因此,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影响。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检验的标准,也推动了高职院校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导向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徐敏 《职业》2017,(23):17-18
工匠精神既要提高制造技能,又要提升职业素养,并使两者有机结合一体化.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外延出发,着重论述职业技能、素养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关系,为实现由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关仕杰 《职业》2016,(27):77-78
本文以广东省国防科技技师学院广告设计专业为例,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实践,探讨广告设计专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模式.广告设计职业技能竞赛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问题也越来越被关注,以培养广告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人才为重要载体和依托,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快广告设计职业技能竞赛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告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晓斌 《职业》2017,(15):48-49
为了全面贯彻《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精神,紧密围绕高素质人才培养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抓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本文围绕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途径进行探索,提出要始终坚持能力本位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发挥校企双主体作用,围绕核心任务,关注学生成长各个阶段,把握三个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职业》2021,(2)
习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提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贯彻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给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开学第一课”优质读物,为工匠精神教育课提供教辅图书,《职业》杂志社专门编辑了《技能人才风采》(增刊),并对《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汇》一书进行第三次修订出版。这两本书也是技工院校招生宣传良品,是校园开放日赠送学生家长的好礼,可以让学生家长充分领略技能人才风采,清晰看到技工院校学生的辉煌,从而树立全新的、充满希望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李锐 《职业时空》2012,(7):84-85,89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正负功能,扬长避短。将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相结合,训练项目和企业项目融合,构建"赛教结合,以赛促教"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完善的竞赛运行和管理机制,以此更好地发挥职业技能竞赛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职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不少劳动者不愿意当工人,这一难题怎么破解?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回应,将打破目前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探索拓展"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这一改革措施为技能人才搭建起了纵向职业技能等级阶梯,表明其职业发展通道和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上培养高素质,具有专业技能的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高职院校陆续进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校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为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提供保障。本文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探讨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现状,探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方法,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何兵存 《职业》2011,(19):68-69
农业行业国家题库与国家职业标准、培训教材作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三大基础工作,在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劳动力培养、人才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建设农业行业国家题库,实行统一命题管理,是保证和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质量,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实农业部有关职业技能开发规定,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制图教学与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项工作的基本能力,是胜任职业岗位职责的必要条件.在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和一般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制图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韦志清 《职业》2017,(32):27-28
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更好地发挥其专长,更好地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成了一个重要的话题.党和国家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我们研究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职业精神显得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有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出现不够重视大学职业精神培育的问题,因此,本文分析提出,要从改变高校育人的宏观环境,突破僵化制度、抛弃"僵尸人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职业观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大力培育大学职业精神,更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