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引导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要注重培养学生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英语专业的文化教学受到了师生的普遍关注,但仍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症"的严重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分支的赣南客家民俗文化进行科学的界定,分析了英语专业学生忽视传统文化的原因,探讨了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途径,阐述了赣南优秀客家民俗文化融入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大意义,旨在活跃英语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传播赣南客家民俗文化的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目的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对于母语文化教学还未被提上日程。仍然存在着“中国文化的失语症”现象。因此,应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双层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3.
倪博 《现代交际》2014,(9):250-250
语言教学是文化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的衔接桥梁,以多文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基础下,并且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的具体需求。我国英语课堂教学将西方文化积极引入的过程中,应该保持我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本文就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特质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确保能够在保留我国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我国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素芳 《现代交际》2016,(4):208-209
为了文化的传播,不论哪种形式,比如通过加大我国富含文化的特色产品的对外贸易或者是宣扬具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景点等方面,都离不开语言这个重要的媒介,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能用英语来表达中国特色事物。无疑,"中国英语"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将其引入英语课堂是一种有效促进未来文化传播的手段。如何引入,需要从教学方式和内容、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以及考核机制等方面出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献竹 《职业》2016,(27):116-1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本文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中国精神的重要性及途径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当前,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但缺乏深入理解;具有学习的意愿,但实际践行不足;学习方式多元,且更青睐参与体验式学习。学校、家庭和社会缺乏渗透传统文化的机制和环境,使得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为此,应该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整合家庭与社会的各种资源,为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7.
滕传姮 《职业》2016,(26):108-10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几代人的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它以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本文提出,以仁学思想"孝悌、礼、仁爱"为核心,构建中职特色德育育人机制,这是新时代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已近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展示中国魅力,还是外企进驻中国实现"本土化",都需要在文化上产生共识,这就要求现代广告创意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国所一直倡导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观念。"心和、人和、天和"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下降,但是传统和谐文化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当代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要想在当代合理运用和谐文化的观念,就必须把和谐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转换,使之适合当代的国情。本文从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出发,叙述了传统的和谐观念在当代应该如何进行转化,才能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化的危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性文化碰撞以后产生出来的危机,上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个问题在中国思想界已经暴露无遗了.90年代中期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思想界已经在各种刊物上反复发表意见,讨论三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的可能性和出路.所以,我们今天讨论当代中国文化的危机和重建并不是一个新鲜问题.拉长历史镜头来看这个问题,这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老问题,是百年来中国知识界的一个"心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应该代代相传,应该引以为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以语文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平台。同时,这样的语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点点是完全不够的,需要不断地挖掘、探索中国的文化遗产,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把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努力让学生学好语文,写汉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同区域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使得"文化自觉"的问题日益凸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青少年对民族文化认同产生困惑.对此,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教育,引导青少年深刻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辩证地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本土文化)的关系,创新民族文化,重树民族自尊,重铸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随着时间而不断变化发展,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优秀成果与文化精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推动一个国家前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若要在中国的大地上扎根结果,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地碰撞交流的同时也相互地融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共通性,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马克思主义来重新组织内部结构,而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理论"本土化"并形成中国风格,二者相互融合的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同时,它又具有其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素质。文化与民族不可分割,所以,建设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同样不能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在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当代中国,我们现代企业者不仅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文化,而且应该从本土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为我国企业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残障观是社会对人类身心障碍差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残障研究领域极少涉及身心障碍文化观念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残障观意涵的认识亦不充足,仅有一些关于其形成演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也忽略了中国传统残障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下的真实意涵及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两种有别于"新残障观"的传统残障观的阐述,尝试"还原"中国传统的残障观如何演化成现今公众所认识的样貌,指出我国传统残障观在目前国际主流残疾模式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这些模式某种程度上的补充或注解.本文认为,历史上对残障观的片面解读和理解过程直接影响了社会对传统残障观的理解,强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残障观是新时期残障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残障群体和社会公众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了解本民族文化残障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残障理念以更新和发展固有的残障观念,完善我国残障者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促进社会融合及相关政策服务输送成效和残障者需求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以和为贵",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的"零和博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精髓蕴含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中,贯穿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方面面,向全世界展现出独特的中国魅力。"和"文化传统也决定了中国绝不会推行霸权,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为了带动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与共同发展,为实现世界人民的美好梦想作出中国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铁兵 《现代交际》2012,(11):214+213
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基础是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和自我调节理论,以及相关的交际英语教学理论.本研究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兴起,并在21世纪的中国引起了外语研究者的关注.课堂互动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反应大学英语课堂上互动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真实有力的数据.课堂互动的有效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为延伸后续的课堂互动研究,并有助于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茶文化源于中国,传入日本后形成日本茶道,而如今茶文化却能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性文化符号而存在,并被诸多国家所认同。笔者试图围绕日本茶道特点这一核心,从"和、敬、清、寂"在日本茶道中之再现,分析日本茶道文化精神,从而更深层次地了解日本茶道文化的精华所在,以便促进中日两国茶道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发展了不同于西方的哲学诠释学传统,特点是相比于西方诠释学所关注的"道"与"言"的问题,中国哲学诠释学关注道、言、智、境四个问题,通过对形上之道的诠释,达到"天人合一"的最终境界。  相似文献   

20.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应该发挥重要作用,思政课教师应该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