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庸辩证法思想新探杨涯人解保军中庸是儒家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是儒学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在中国古代,中庸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高级哲理,并因此成为传统观念中最富于训诫意义的治世标准。近世以来,中庸的命运急转直下,被视为折衷主义、调和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毛泽东工作方法的历史观涵义到认识论涵义的深化,探讨了毛泽东方法论建构的历史行程,研究了毛泽东认识论四个公式间的关系,分析了它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建构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形成了实事求是方法论,这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
中庸思想与否定之否定观念杨涯人解保军传统儒学一向推崇的中庸之道,“五四”以来,被视为折衷、调和的方法论,长期遭到抨击,只是在最近一二十年间,才逐渐获得了比较公正的评价。不少学者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包含辩证法思想因素的方法论,其要点是在对立面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文学史研究是对文学研究的超越,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此认识的基础上,作者在文中勾划了中西方文学史研究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提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文学史观和方法论上归纳总结出中西方文学史研究中的两点相同与相异之处,并从社会革命、政治思想、民族意识、思维方式等方面探求了造成异同的原因:展望了当今文学史研究所面临的形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社会科学中的系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20世纪西方社会科学领域中兴起的系统思想,着重阐述了功能主义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政治系统理论三大学派中系统思想的内涵、历史地位以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中庸思想作为修身养性与治国安天下的思想方法,在世界观、伦理观塑造方面具有方法论意义。作为西方舶来品的社会工作,面对中国文化处境时,必须结合中国文化特点,因地制宜地走本土化之路。而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本土化首要是促成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本土化。试图通过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分析,建立起中庸之道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之间的关联,探索中庸思想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潜在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史学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近现代西方历史学发展过程的考察,较深入地分析了西方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变迁,并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点,探讨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历史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区别。作者着重指出,20世纪以后兴起的新史学是在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社会科学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这充分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巨大力量和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论比较哲学:从现代中国学术的经验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背景讨论比较哲学的问题。第一部分以严复、梁启超、王国维及胡适的相关经验为线索 ,揭示比较哲学研究对“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意义 ;第二部分以中国思想传统同外来文化 (印度与西方 )的两次遭遇为例 ,探讨比较哲学在文化会通 ,包括展示本土文化的价值信念与学习外来文化的长处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跨文化研究中概念关系图式的复杂性 ,以及隐喻问题为题 ,讨论比较哲学常见的方法论难点。作者认为 ,虽然我们难以给比较哲学一个形式上完满的说法 ,但是揭示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亚洲价值或东方价值是近年来东西方共同感兴趣的一个热门话题。究竟有否大一统的静止的亚洲价值,抑或这仅仅从修辞学角度说才有意义?本文作者对此提出了不同于东西方流行观点的独特看法。在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否定有所谓“亚洲价值”后,作者还具体分析了日本和中国的有关价值思想,认为西方可从东方哲学中学到许多经济伦理学教益。本文对我们了解东西方价值研究的新动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在建设社会主义企业文明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以下 4个方面探讨印度学者在中国学研究方面所作的贡献 :文明与文化、政治思想、发展理论和国际政治与安全。印度学者探讨的理论问题和方法论问题独特而新颖 ,与西方学界的主流趋向有所不同。 2 0世纪前半叶的反帝斗争、应对冷战政策、面对发展的挑战以及后来面对全球化和霸权主义的影响———这些是印度学界形成对中国认识的背景。像在西方一样 ,印度存在着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差异的不同的观点 ,其中一些与西方观点相类似。然而 ,历史经验、文化背景以及有关印度转型模式的斗争还是给予整个印度学界 ,特别是印度的中国学研究一些有…  相似文献   

11.
罗祎楠 《社会》2019,39(1):98-128
本文尝试从思想史视角反思质性研究方法,以揭示被结构视角遮蔽的研究过程,从而探讨一种直面内心的反思性社会科学研究方式。思想史视角强调回到文本去阐释书写者赋予研究方法以意涵的思想过程。本文以“推论”“充分必要性”与“意义”等三种方法论立场中的方法意涵构建过程为例展现这样的思想过程:方法论如何引导了对特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当方法论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时,书写者如何在原有方法论立场中发展对质性方法新的理解以捍卫方法论的合理性;书写者如何在强调与其他立场的区分中发展对方法的理解。本文由此揭示了看似相同的方法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意涵和实践差异。一种围绕“意涵”展开的方法知识系统将有可能被建立起来。思想史视角为反思性的质性方法知识构建提供了可以付诸实践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回溯了西方情感人类学的几个发展阶段。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西方情感人类学经历了从反理性主义向情感本身的转变,相应的方法论则经历了将情感视为话语向将情感视为人的生命体验的转变。本文认为情感人类学包含了西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理论关怀,对于人类学中国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哲学”范畴的中国化及其内在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以来 ,中国人在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所犯的最大错误之一就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传统出发来理解西方思想。作为一个现代学科范畴 ,“哲学”本来是从西学中借来的 ,但是借来以后立即被“中国化”了。文章认为 ,把“哲学”普遍地理解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这一理解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但却与西方两千年来的哲学传统没有什么关系。在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上 ,从来没有哪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把哲学这门学科定义为一门关于世界观、人生观或方法论的学问 ;不仅如此 ,他们所说的“哲学”与中国人通常情况下对“哲学”的理解在思维方式上有天壤之别。但是由于中国人长期以来没有认识到他们对哲学的上述理解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学术传统中来的 ,与西方人对作为一门学科的哲学的理解存在着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区别 ,致使他们在阅读和研究西方哲学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误读 ,造成了许多严重的曲解  相似文献   

14.
王晓元 《唐都学刊》2004,20(5):144-146
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在当代音乐发展的走向中仍具有很好的启示作用。西方文化中的单极思维造成的对"音乐资源"的无限"开采",有可能给音乐的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后果,使音乐的和声与曲式构架遭到彻底的破坏。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能避免这两种极端,对音乐的未来发展或许有一些益处。  相似文献   

15.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这是《论语》中孔子直接讲“中庸”的唯一的一句话,也是“中庸”一词的最早出处,自然也是今天研究孔子中庸思想的最直接、最可靠的文字史料。近年来,人们从发展观和伦理观角度挖掘中庸思想的义蕴,虽多有所得,但由于对此句剖析尚有未尽,所以对中庸的认识也难及根本。愚以为,通过探“中庸之为德也”句之原,可以得中庸主观与客观统一方法论之本义。 “中庸”,是揭示主观与客观统一之规律的方法论范畴。中,在甲骨文、金文中,亦表“中间”( 参于省吾《释中国》、《甲骨文释林》)。“中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世“三教融合”与“中西会通”──汤用彤、冯友兰、陈寅恪文化思想合论陈俊民上承胡适、梁漱溟“哲学方法”之主旨,继胡梁之后,在中国学术界能“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把西方的哲学方法论正确应用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真正能从中、西、印“三方面哲学史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基于中国语境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国勋 《社会》2007,27(5):1-1
M.韦伯自20世纪80年代被推介到中国以来,因其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同中国现代化需要的契合,一直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发生着强烈而持久的影响。但是,M.韦伯的思想对中国而言并非无可挑剔。本文选取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牟宗三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同M.韦伯的中西文化观念进行比较研究,明晰了中国儒家思想与西方理论理性之间的互补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中西文化的内在特点以及中西交流的历史经验出发,批判了M.韦伯思想中的西方中心论内核,并以之为比照,昭示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中国外交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文章中首先指出了国外学者研究中国外交时常常陷入的一个方法论误区,即撇开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盲目地运用酉方的国际关系理论来研究中国外交。同时也通过具体的分析指出,西方较多的现代国际关系理论和外交政策理论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具有某种方法论上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科学对人们思想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具有强烈的变革意识,这与他们长期接受西方自然科学有关。科学精神、理性之光,在康有为的著作有明显的体现。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他们从“政治之变”是“基于科学”的视野,系统地介绍了进化论与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为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作者认为,研究维新派变革中国现实的思想时,不应忘却了西方自然科学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四个方面,即中国的旧法律以儒家的礼义为根本;儒家学说导致君主专制和严刑峻法;旧法律旧道德必须进行批判与改革;建设新法律新道德,应使法律与礼教分离,实行民主、平等、自由、共和等,分析探讨了吴虞论及的儒家与中国旧律关系的思想。作者充分肯定了吴虞反封建的法律思想,以及它的深刻影响,并认为这是一种敢于批判敢于改革的精神体现。同时也指出了他在接受西方法律思想的过程中,对于西方资产阶级的学说与社会制度缺乏全面、本质的认识;对中国伦理道德的看法,特别是对孔子学说与儒家学说的区别及如何正确对待儒家学说,尚有混淆不清与主观片面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