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与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中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层面带来巨大的冲击,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将会面临更加严峻形势的老龄化,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关系着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从江口县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问题出发,提出在农村构建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一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空巢老人”一般是指那些因子女求学、工作,无人陪伴左右的老年人。目前全国近1.7亿的老龄人口中,有四成以上为空巢老人。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偏远山区空巢老人家庭比率高达80%,空巢老人现象俨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婚姻家庭研究》2001,(1):F003-F003
(一)关于研究的主题今年是新世纪开始、“十五”计划启动的一年。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下,也要进入全面建设小康家庭的新时期。这给婚姻家庭研究提出一个新课题。从今年起,拟以“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小康家庭的婚姻家庭建设”为主题,开展研究工作,并作为学会阶段性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转变,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则占老年人家庭的22,83%,有部分地区比例已超过30%,全国大约有2340万“空巢老人”需要照料。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是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实际,统揽全局,着眼未来,与时俱进作出的科学决策。我国是一个有着9亿多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国家的基本问题,我国要建设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农村社会的小康,也是不现实的;我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农村社会的和谐,也是不完整的。可以说,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子女不在身边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高龄老人是农村晟困难的群体,其中一些人的生活质量往往低于没有子女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晚景凄凉,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障碍,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刘增芝  回顺利 《职业时空》2008,4(7):147-148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高等学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努力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工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大学校园,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而且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教育要素,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完成这一重大使命,就必须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教育承担着培养构建与创造和谐社会人才的重任,有责任为此做出自身的贡献,其中艺术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促进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中国,居家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而在社会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作用下,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谁来做饭”成为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日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老龄事业的意见》。《卷见》从老龄工作实际出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分析本省老龄化发展形势,清醒地看到,老龄事业发展与社会老龄化趋势、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曹殿朕 《职业时空》2008,4(7):12-12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执政党建设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强社会公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为继续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老龄工作,推动老龄事业又好叉决发展,让亿万老年人共享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李芳 《城市》2009,(8):63-67
我国在经济不太发达的情况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事业面临着政策法规不健全、基础设施滞后、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社会化和产业化不足的困境。如何在家庭规模缩小和人口流动加剧导致传统养老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创新解决我国的老龄事业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能否实现的重大课题。为此.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多渠道、多层次、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业的方针.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特点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涉及社会每个成员,必然会对老年群体及其教育提出要求。笔者拟从分析老年群体的重要社会地位、老年教育(本文指老年大学等学校教育,下同)对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中去认识加强老年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联系,同时,为了推动和谐进程,谈谈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太,原市老龄化形势日趋严重,而且呈现出高龄化、空巢化趋势,全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49.5万,占总人口的14.8%,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39166人,百岁老人41人,空巢老人家庭近13万户,老年人养老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不断提高对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调整体制,建设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个社会的劳动关系,不仅反映着一个社会的劳动性质、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而且关系着劳动的效率和质量.只有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的利益和社会地位得到保障时,劳动关系才能和谐稳定,劳动质量和效率才能有效提高,才能创造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成就之一,同时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挑战。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老龄工作”。正确认识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及其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对加快老龄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道德能力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离不开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人自身道德能力的呼唤和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公民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应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改革开放起,邓小平就强调中国的现代化是建设一个小康的社会。21世纪开始,中国继续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中等收入的角度看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这种小康发展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以中等经济收入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社会形态,并为在中国形成一个现代形态的“中产阶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