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对我国东北进行了近40年的移民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和痛苦,中国人民痛失世代赖以生存的土地,被迫沦为日本移民的佃农及长工。刺刀威逼下的疯狂劫掠与欺压,使中国人民倍受凌辱与伤害。日本移民亦成为日本移民侵略政策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学问》2010,(6)
在中国东北沦陷期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利用伪满政权,设立文化专制机构,全面操纵东北的文化宣传舆论大权。通过实行反动的《出版法》和"弘报三法二件",采取"一国一社"、"新闻新体制"等措施,对东北的新闻报业进行"兼并"、"整理",并推行"日伪一体化",即由日本人、日本通讯社、日本电台操纵东北的新闻、报纸、广播等,为其残酷压榨东北人民,疯狂掠夺资源,称霸东亚而大造舆论。  相似文献   

3.
《学问》2015,(4)
"末代皇帝"溥仪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的亲身经历是最有力的历史证言,能够证明日本人在九一八事变前对溥仪的长期勾结、豢养和培植,能够证明日本关东军对伪满洲国傀儡"执政"和"皇帝"的操纵与摆布,能够证明前苏联囚俘溥仪真确地揭露了日本军阀在我国东北实行侵略和殖民统治的真相,也能够证明溥仪后半生的成功改造已使他成为正义和公理必胜的形象代表。  相似文献   

4.
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在不同时期有所差别。"七·七"事变前,日本侵略者对进入中国东北做工的华北劳工采取限制的政策,并颁布了《外国劳动者取缔规则》。"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开始积极招募华北劳工来东北做工,并加强了对劳动的统制,颁布了《劳动统制法》。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决定实行"全民皆劳"的劳动政策,为此颁布了《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修改了《劳动统制法》。伪满的劳动统制政策为日本侵略者肆意掠夺劳动力资源、奴役中国人民提供了政策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学问》2015,(5)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后,其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野心迅速膨胀,到处点燃侵略扩张的战火。日本把东北作为其继续侵略扩张的基地,多次进行武力试探并伺机进攻苏联,并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际,发动了"关东军特别演习"(简称"关特演")。由于日本期待的有利形势没有到来,日本对苏战争最终落空,但通过"关特演"的发动,却充分暴露出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6.
刘春杰 《学术交流》2015,(2):212-217
日本统治者在长期侵略中国东北的过程中,不仅在经济上进行疯狂掠夺,军事上进行野蛮屠杀,同时在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摧毁东北人民抗日意识,疯狂破坏沦陷区文化事业。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侵略实质是在破坏中华民族文化,泯灭东北民众的民族精神,消磨东北人民意志,进而实现其统治中国东北的目的。通过对东北多维度的文化侵略形式,呈现出日本殖民统治带有残酷性、欺骗性、渗透性等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在文化上对中国东北侵略的罪恶行径,不仅在日本对华侵略中起到巨大作用,而且这种侵略的后果对中国东北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学问》2010,(5)
在满铁侵略中国东北的40年间,"对华布教"已经不再是各宗教派别的个体宗教行为,而是为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并纳入政府国策,成为一种政府行为。日俄战后,日本统治者通过种种途径和方法,将宗教渗透到中国东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实现其政治目的。佛教本质上是反战的,在历史上佛教未曾发生过任何宗教战争,也没有"圣战"或"义战"的概念。然而,在二战前后,日本佛教不仅成为政治的婢女,而且两者一体同构,也成为满铁对华文化侵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本佛教作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8.
《学问》2015,(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并炮制了伪满洲国。日本在伪满洲国推行的所谓"三大国策"和"建国精神"的"基本国策",是服务于日本殖民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的,从中可见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产物,伪满洲国政权不仅是傀儡政权,而且也是日本统治下一个地地道道的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9.
试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基本国策。为此,日本公布了对东北移民的“新体制”和“最高宪典”,提出了“二十年百万户移出计划”的行动纲领。这是日本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侵略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即“移民试点”时期、“武装移民”时期和“国策移民”时期。日本对东北移民侵略的险恶目的,是为了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永远霸占的野心;镇压东北人民的反抗,使之充作对苏战争的后备力量,起到巩固国防的作用;促进满洲国的产业开放和“文化向上”,确保大和民族向东亚发展的基础;解决日本国内的人口过剩问题,缓和国内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危机。日本帝国主义策划的侵略政策,随着侵略者的灭亡已经彻底破产,日本人把这一结局称作“满蒙开拓团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1928年张学良作为东北最高负责人,在处理"皇姑屯事件"与"中村事件"中,遵循"力避冲突"的主要原则,斗智斗勇地与日周旋,成功地化解了张作霖被害后被动的东北政局,维护了地区稳定,同时排除日本势力干扰实现东北易帜和国家统一,取得对日外交战略上的成功。然而张学良在对日外交中也确有一定失策,其表现为:没有利用新闻媒体制造舆论向日本施压;其难以克服的恐日症思维在与日本交涉中难有进一步的作为;不善于打外交牌错失交涉资本,因此造成对日外交的诸多困难。张学良"隐忍"的外交方针造成日本方面对张学良政府软弱的判断,为此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1.
崔华前 《唐都学刊》2006,22(3):20-24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教实践中,他提出了“各因其性情之近”的因材施教、“语而不论,论而不辨”的身教示范、“人外无诗,诗外无人”的情感教育、“心无力者,谓之庸人”的意志锻炼法和“以教之耻为先”的自我教育等德教方法。透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窥见龚自珍对我国传统德教所做出的重要理论贡献。这些理论贡献,对我国近代的道德教育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即使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值得我们认真研习、汲取。  相似文献   

12.
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总结了过去一年来日本的安全环境、防卫政策、军力建设与防务合作交流等问题。新版白皮书虽然在外表上刻意用粉色为底、附以梅花和富士山图案的封面营造出柔和印象,但在内容中一面渲染周边安全环境恶化,继续炒作“中国威胁论”,在对华认识上充斥着偏见与敌视,罔顾事实、故意给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制造矛盾,另一面突出“跨领域作战能力”的建设重点,大幅增加太空、网络、电磁波这些新领域中军事力量建设的“紧迫性”与进展情况的相关内容。从2020年版《防卫白皮书》所展现的内容来看,日本的军事力量发展早已突破了“专守防卫”限制,明显体现出进攻性特点,必将给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基地。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 ,从 193 4年至 1945年 ,日军先后三个时期在东北边境构筑了一系列军事要塞。这些要塞的构筑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 ,它不但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真实历史 ,也深刻揭露了日军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14.
西藏定向生肩负着发展西藏、建设西藏、为西藏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扎实做好西藏定向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西藏定向生的健康成长,既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事关西藏的长期发展与稳定。通过调查分析,总结东北林业大学西藏定向生思想特点,以其现存问题为切入口,积极探索西藏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曹爱琴 《唐都学刊》2004,20(6):159-160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in surveys measuring religiosity and spirituality using the measures developed in Christian or Western contexts. Japanese people think of religion (shūkyō) as revealed religion such as Christianity that has specific doctrinal belief and faith. Through their history of religious regulation, Japanese people came to consider themselves "non-religious" as a way of survival, not to be punished by political authorities and not to be stigmatized in their community. Thus they tend to answer that they consider themselves "non-religious" in surveys, while performing ritual performances for their ancestors in Buddhist temples and Buddhist altars not only to thank ancestors but also to ease the psychological fear people have toward muenbotoke, restless ancestors who have no legitimate offspring to take care of them. To extend the study of spirituality or religiousness in the Japanese context, qualitative studies are necessary not to misinterpret religiousness and spirituality in Japanese context.  相似文献   

17.
张怀满 《学术交流》2002,(2):149-151
朱熹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其“明人伦”、“教有成法”、居敬持志等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廖建厦 《创新》2007,1(4):57-60
乡土知识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重要的作用。切实开展乡土知识教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爱我家乡"的情感,提高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对建设和谐广西有着重要的人才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解鸿宇 《社会》2023,43(2):54-95
本文从国共两党对战后东北接收方案的比较入手,通过考察双方对区域工业遗产作出回应的具体策略及过程,揭示两党在接收中的不同组织困境以及各自的克服之策。复员和动员分别是国共两党在各自区域内的基本组织逻辑,而“条”“块”间的冲突与“统”“分”间的张力则是二者分别面对的结构性困难。在美苏对抗的地缘政治格局下,国民党坚守城市和铁路线,以技术官僚为主体的接收要员发挥空间受限;中共虽退居农村开展土地改革,但能接续既往的根据地建设经验,并促发军政和财经干部在组织上的创新。对东北的接收方案的差异既是两党利用组织原则应对地缘政治和区域制度遗产的体现,更折射出各自建国方略上的差别。从组织体制上来说,东北的接收恰恰是中国国家建设在20世纪中叶的转折点,其所激发出的政党在组织上的创制提供了由战时走向建政的组织上的转化机制。  相似文献   

20.
The New Social Policy in Britai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oposition that approaches to crime and penal policy in contemporary Britain are of a piece with approaches to social policy across a number of fronts. "The New Social Policy" is examined in terms of "the stakeholder idea", its implications for how people are meant to behave,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this and socio-economic realities. The paper then explores various sectors of stakeholder social policy in their new order of importance—employment and training, education, health care, social care, housing, social security—before commenting on policies in respect of crime and crime preven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foregoing observations an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lock-'em-up" tendency.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stakeholdership is no recipe for crime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