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籍校勘中可资应用的材料很多,古书旧注的凡例便是其中的一种。但古人的注疏,其条例章法却并不于自己行文中一一言明。所谓古注凡例,倒往往是后人细心揣摸,前后寻觅,总结推绎而成的。因而今人所讲的古注凡例,都不免带点儿主观的色彩。梁启超说:  相似文献   

2.
历史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面镜子。古人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增广》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唐太宗也说过:“以史为镜,可以见兴替”;司马光更著书《资治通鉴》提醒后人特别是统治者以史为镜,以史为鉴,在制定国策,治理人民时吸取历史的教训。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  相似文献   

3.
刘绍义 《中华魂》2014,(2):50-51
正书房虽小天地宽,身居斗室,心系天下,长啸低吟,志存高远,这就是读书人的精神世界。我今天说的古人书房天地,不是抽象的精神世界,而是实实在在的书房风光,书房室内的装修和书房室外的布置。如果说书房室内风光无限,那书房室外就是气象万千了。古人对书房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在古代,书房是读书人的精神栖息地,无论书房是大  相似文献   

4.
词源,英语叫etymology。顾名思义,词源讲的是词的来源。从根源上说,现代英语中多数的词都是从古英语、中古英语衍变而来的。英语的历史一般从公元5世纪中叶(449年)几种条顿民族(theTeutons)即日耳曼民族——Angles,Saxons,Jutes侵入不列颠(Britain)算起,到现在有一千多年了。这几种人都是从欧洲大陆中北部来的,他们先后定居于Britain,成为现在英民族的老祖宗。当时他们使用的语言大同小异,现代英语就是这几种人在Britain使用的语言的混合物。一千多年的英语史,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从5世纪中叶到1100(或1150)年,叫做古英语(OldEnglish)时期…  相似文献   

5.
一世界的文明古国,差不多都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如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古印度的《摩訶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古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等。而古代中国却找不到这样规模宏大的民族史诗。(按:本文所用的“中国史诗”概念,均指汉民族史诗)华夏民族有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对于这个问题,中外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最早说中国没有史诗的是黑格尔:“中国人却没有民族史诗,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上是散文性的,从有史以来最早的时期就已形成一种以散文形式安排的井井有条的历史实际情况,他们的宗教观点也不适宜于艺术表现,这对史诗的发展也是一个大障碍。”(《美学》第三卷下册第170页)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是中国民族关系思想的高度发展和成熟时期.在这一时期,许多重要人物编撰了大量的与民族关系思想相关的著作,这些著作既体现了他们对历史和现实民族关系的认识,也为研究民族关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尽管这些人物著述的风格不尽一致,侧重点也不完全相同,但从总体来看,这些人物以及他们的著述大都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之处:第一,这些人物都是博学之士,都有满腹经纶.博学使他们熟知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对现实的民族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二,他们著述的出发点大都是为最高统治者提供治理边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信息资料和经验教训,也可以说都是经世致用之作.事实证明,这些著作都在当时处理民族关系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第三,他们的著作大都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第四,他们大都有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活或工作的经历,对少数民族比较了解,这为他们撰写相关著作提供了方便,也使他们对民族关系有了更加接近实际的感悟和认识.第五,他们大都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因而他们的著作大都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走进全球化 ,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文化全球化 ,这将对我们的民族文化产生话语“趋同化”潮流的挑战。重提古诗文教学 ,转变观念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是应对文化全球化冲击的有效手段。一、切实转变观念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人曾倡导“高中语文必须多读时文 ,多读应用文” ,过分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社会针对性和实用性 ,完全将语文定性为一种工具 ,忽视了人文性 ,而且把古诗文教学放在次要位置。这种认识对语文是不公平的 ,对古诗文更是不公平的 ,也是不负责任的。古人说过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知古…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今,伯乐犹如潮水般地涌出。这里有伯乐,那里也有伯乐;你是伯乐,我也是伯乐,像华夏大地有生产伯乐的专业基地似的。伯乐多了,发生了纷争。不论相马、相驴总得有个规矩,该咋办?还是伯乐们聪明,终于想出了由单个相到合伙相的高招,这样倒可避免诸多猜嫌,不失为上  相似文献   

9.
李可能 《社区》2013,(32):8-8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是因为古人懂得想要得到黄金屋,就得走做官这一条路,而做官的唯一途径便是读书。望历史长河从古至今五千年悠悠流淌,读书自始至终是人们改变自己人生走向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0.
古人有古人的性格,文人又有文人的性格。但我这里说的性格,是就他们的志趣和事业观来谈的。人的思想和品操,应当说是复杂多变的,不是单一的。如果认为某个人志在仕途功名,另外一个人喜欢淡泊人生,这只能相对而言。说陶渊明只求世外桃源,或者说杜  相似文献   

11.
<正> 老师们、同学们: 几十年以前,这个地方是个荒岗,而现在是人才荟萃之地,这是我们的进步,也是我们的希望。今天到这里跟大家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就无拘无束地漫谈。先谈我目前的情况。我已经进入高龄了,十月十日就满了七十五岁。古人常说:人活七十古来稀。我们现在大大超过了这个限度,我充满着浪漫主义情绪,充满着希望,除完成《李自成》这部长篇小说外,还有一些重大的创作计划等待我写,假若我活到九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时间观念有过内容丰富的探讨。古人对时间概念从不同角度做过定义 ,这些定义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特性的认识。在对时间是否有限问题的认识上 ,古人多持时间无限观念 ,但也有古人认为时间是单无限的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立论依据 ,今人对古人单无限时间观念的指责是无的放矢。古人在文学作品中还提出了同时相对性的见解 ,该见解来自于他们对仙境、尘世及梦幻世界之差别的憧憬  相似文献   

13.
<正> 历代诸家释“训诂”,有涉及方言的,也有不涉及的。郭璞在《尔雅·释诂》的注中明确地说:“此所以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这就涉及训诂和方言的关系。而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睢》的疏中,只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入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形貌以告人也。”但是此说虽然在字面没有提到方言二字,而在“古今异言”这四个字里,不能说不可以包容方言,只不过是提法笼统,没有强调方言罢了。所谓“古今异言”,可以这样理解:古与古有“异言”,今与今有“异言”,古与今有“异言”。在同代的“异言”里,主要是指方言同通语的差别。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14.
彝族与汉族,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彝、汉民族关系史,就是各民族互相融合、各民族共同创造文化的历史缩影。试作如下论述.一、彝族溯源于古夷人距今约7000年前,有古夷人太昊部族伏牺氏、活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同时有少昊部族金天氏,活动在今山东一带。其后期有颛顼、帝喾、臬陶、伯益等古夷人分支,最早进入中原,在今河南戎一带、与古人、古羌人、古狄人、古苗人、古蛮人的各一部分共同融合,形成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上述古夷人中,颛顼一支,  相似文献   

15.
明中叶,吴中地区兴起了"古文辞"运动。吴中文人力倡"古文辞",推崇"古文",学习对象几乎囊括了以前所有朝代的优秀文学作品。以"古文辞"为号召的这场运动一时席卷吴中,在此影响之下,吴中文人理论上强调古人作品的思想性、情感性、辞采性;创作上继承古文尤其是吴中文学传统,同时他们厚古而不薄今,行文中也使用口语、俗语,对大众文化表示认同。"古文辞"运动成为明代"复古"潮流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6.
办好高校民族语文专业的几点建议:小语种老师即使不开班时也应养着;民族语文专业本科生中要加强母语教学,也要处理好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要加大力度培养一定数量具有较高水准的民族语文专业人士;要组织学生到民族地区做田野调查,这是对形成他们科学的人生观和民族观大有好处;招生对象以本民族为主,也可适当招收汉族学生,这对学科发展和民族团结都有好处.  相似文献   

17.
一、新疆在世界文化史中的地位古代新疆曾是欧亚大陆之孔道,东西文化交流之枢纽。民族与语言之繁杂,礼俗习惯之奇特,在文化和学术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新疆是中国的宝地,也可以说是世界的宝地。古代世界上几大文明都来这里汇合。这里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希腊的古代灿烂文化;三大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的多种语言;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相互影响。难怪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说。“世界文化的钥匙埋藏于塔里木河流域。若能找到这把钥匙,那世界文化的奥秘就要揭开了。”  相似文献   

18.
美国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美国人在这个文化环境里长大,并不很在乎一个外国人的言谈举止是否符合道地的美国风俗。但是如果谁触犯了他们的法律,企图用风俗不同、文化背景有差异来为自己辩解开脱,那只能是徒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这一点上他们绝不含糊,也绝不客气。不幸的是,有些新移民触犯法律,确实同文化差异有关,可以说是他们误解了美国的法律,但也未尝不可以说是美国法律误解了他们。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对象和自身的情况可以有多种选择。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古人又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是强调质疑教学法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学记》中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提出了"善喻"的做法。"道而弗牵"是说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指导学生的思维按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效的提问让学生的质疑开始了,那  相似文献   

20.
刘大通过总结古人学古的经验,总结出“因声求气”的学文方法,强调通过熟读吟咏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神气,使“义法说”具体化,为中国的古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姚鼐在学习刘大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并系统化了“因声求气”的理论,提出了学古的“死法”与“活法”,把诗法与文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使这一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