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运清 《社会科学家》2005,5(3):138-141
为了使人们更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信念,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研究:其一、对发展阶段规律的研究;其二、对发展动力规律的研究;其三、对发展道路规律的研究;其四、对稳定发展规律的研究;其五、对本质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五四运动前后爆发的新文化运动 ,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孙中山对这次运动给予极大的同情和支持。他对这次运动的鲜明态度 ,是有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持主要表现在 :发表文电 ,奋起声援 ;接见群众 ,表示支持 ;利用报刊 ,宣泄民意。虽然他没有直接领导五四新文化运动 ,但却对他产生重要的影响 ,主要是 :一、打破了他对帝国主义尤其是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幻想 ;二、进一步看到了民众的力量 ,矢志唤起农工 ,奋起救国 ;三、促使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向往 ,确立联俄政策 ,欢迎共产党与之合作 ;四、加速其革命思想的转变 ,使其革命思想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去世的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生在四代翰林的家庭;二十年代走上佛教道路;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等领袖人物以及谢冰心、曹禺、赵元任等文化名人有广泛的交往;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对中国和世界佛教以及和平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本人佛学思想丰富;有很高的诗词、书法造诣;淡泊名利,善于养生;关心、支持家乡建设;其佛学思想和人生道路对今天的青年人和大学生有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对联的创作历史悠久,但对联的理论体系尚未确立,特别是一些特殊的对仗形式还鲜为人知。在此着重论述借对、无情对、自对、粘对、蹉对、马蹄韵、朱氏规则等七种特殊的对仗形式。借对法使对仗获得更多的自由;无情对难在对仗的工巧和句意的雅趣;自对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排比句自对具有四个特点:粘对有其特殊的声律规范,联界少有人知,对粘对理论的探求具有重要意义;磋对根据需要不得以而用之,或因平仄,或因句顺;马蹄韵和朱氏规则是反映长联平仄规律的两种句脚安排方式,其中马蹄韵是长联平仄规律的主旋律、主基调。  相似文献   

5.
网络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83,自引:0,他引:83  
乌家培 《学术研究》2000,23(1):5-11
网络经济可从经济形态、产业、企业、居民消费等不同的层面去认识和把握。与以往的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有着受信息网络种种特点的影响而形成的诸多特点。它对经济理论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有对生产力要素理论的影响;对边际效益递减理论作用范围的影响;对规模经济理论相对重要性的影响;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此消彼长“理论”的影响;对经济周期波动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系统性、超时空性、共享性、平等性和自由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具有很大的差别,从而形成了网络社会对现实道德的冲击,突出地表现在对婚恋的冲击、对隐私的冲击、对诚信的冲击、对身份的冲击、对安全的冲击等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网民的道德素质;通过办理网络身份证,加强对网民的管理;发展网络助人组织,监督打击不道德行为;建立互动机制,促进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士妓之恋杂剧的审美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关汉卿士妓之恋杂剧予以审美观照,并从中反观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倾向,总结其艺术趣尚对后世的借鉴意义。这六个方面分别是:一、女性性格的独特魅力;二、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叛;三、对声色之好的超越;四、戏剧情节的一波三折;五、戏剧冲突的巧妙设置;六、“大团圆”结局所蕴含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8.
小说史叙述原则包括:对小说史原貌的概括与揭示;对小说史过程、规律、特点的认知与表述;对小说史内容、意义的说明与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小说发展的历史叙述,在历史线索上,应注重正与反的双线结构;在历史观察上,则应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点。  相似文献   

9.
《理藩院则例》是清朝理藩院治理蒙古地区事务的基本法律依据。结合其中律条分析清朝对蒙古地区立法特点,主要有德主刑辅、恩威并用、控制蒙古族上层人士;严刑竣法、严明禁令,对蒙古人民实行高压政策;编旗划界、分而治之,确保中央对蒙古地区的专制统治;维持封建等级制;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等。其最终目的是加强对蒙古民族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0.
王智慧 《中州学刊》2002,(3):165-167
本文通过对原“法轮功”练习者的调查和对李洪志书籍及音像制品的研究,对“法轮功”的迷惑性进行了剖析,提出其迷惑性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表面上的健身祛病效果;打出“真、善、忍”的旗子;以超常科学的面目出现;利用并贬低宗教;强化对练习者的精神控制;注重传播技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利欲熏心者的推波助澜等。  相似文献   

11.
佛都金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南京的地位举足轻重。东汉末年佛教初传,金陵建初寺成为江南首寺。南朝时,佛教成为国教,建康成为全国佛教的中心。在中国成立的大小乘各宗派,包括三论、天台、华严等,无不和南京有关。明朝建造的金陵大报恩寺塔,被西方人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先后十次供奉佛舍利的悠久历史,使得南京成为中国瘗藏圣物最早、最多的城市。在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南京总是以复苏与振兴佛教文化的形象出现,更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复兴、研究、传播中心。可以说,南京是中国当之无愧的佛教之都。  相似文献   

12.
晚明思想在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独特性在于它是在社会的动荡中经历着来自内外的冲撞从而裂变。嵇文甫先生的《晚明思想史论》堪称晚明思想史研究方面不可多得的典范性著作。从佛学、西学、王学三个角度对《晚明思想史论》作一个简洁的梳理,即整个晚明的思想史就是一部王学的演变史,对王学及其后学的研究构成了这部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期留都南京特殊的思想和文化氛围为神魔小说经典作品《西游记》、《西洋记》等提供了编撰和刊刻机遇。具体而言,留都上层文化名流对通俗小说题材、思想和艺术价值的高要求及崇信神仙灵怪的文化心理是神魔小说刊刻的市场基础;科举失意的雇用文人是优秀神魔小说的创作主体;三教合一思想盛行是神魔小说集中产生的思想背景。南京书坊主结合南京文化优势在全国首次刊刻多部神魔小说,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各地书坊创作和刊刻神魔小说的热潮。因此,从文学渊源论,留都南京在明代神魔小说创作、传播以及流派形成史上具有开端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革新 《河北学刊》2004,24(5):146-154
作为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 ,章太炎不仅积极赞助民族民主革命 ,提倡国学 ,而且还有不凡的习佛经历。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内容丰富 ,影响广泛。他不仅把佛学思想作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为“作民声”而“作佛声” ,而且还从学理上阐发佛教哲学的基本观点 ,评判中国佛教流派 ,考辨佛教历史 ,呼吁佛教改革 ,为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而奔走呼号。章太炎的佛学思想始终与他的政治思想、文化学术思想的发展变化交织在一起 ,是近代中国宗教思想与社会思想互动离合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晓虹 《兰州学刊》2006,(10):21-24
儒佛关系问题是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备受关注的问题.儒学从伦理道德、王道政治等经验层面对佛教进行批判的同时,汲取佛教精华,重新发掘、解读儒家经典,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从形上的高度揭示佛学的缺弱,为时人提供了不弱于佛教的安身立命的终极依托和形上关怀,进而消融佛学,形成了宋明理学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6.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于应天即帝位,面对元末以来的乱局,朱元璋采取“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政策维系统治。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像三武一宗那样排斥佛教,而是采取既提倡保护又整顿利用的二重性佛教政策,一方面是基于佛教的衍生性政治价值,其中又掺杂了他个人特殊的佛教情感,从而利用佛教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二重性的负面趋向不利于其维护统治,从而他对佛教施以整顿。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皇帝的崇道之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晁中辰 《文史哲》2004,(5):35-41
明成祖在"靖难之役"中自称得到真武大帝的佑助,故夺得皇位后极力崇道。后世皇帝仿效成祖,崇道之风愈演愈烈,至嘉靖、万历而盛极。因崇道而日事斋醮,皇帝怠政之风日盛,加速了明王朝政治的腐败。因怠政而出现权力真空,内阁的权力随之上升,逐渐有了所谓"宰相之实"。皇帝崇道促进了"道藏"的编纂和道教的传播,道教更加民间化和世俗化。明代道教虽未出现新流派,没有理论上的新贡献,但相对于佛教,其地位却上升了,故不宜笼统地说明代道教处于衰落时期。  相似文献   

18.
废名自幼深受故乡浓厚的佛教文化熏习,其思想理路游走于儒佛之间。抗日战争爆发后十年间的乡村避难生活改变了废名的人生轨迹,也使废名思想由援佛证儒、会通儒佛而至出佛归儒,在精神体认与自我塑造中确立了儒家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佛学复兴"这一历史文化现象的承载者是以"新学家"为主体的知识阶层,不过,这些知识精英对各派佛学义理的选择,却又各有其不尽相同的倾向和侧重,导致这种学派分野的重要原因应在于他们早期所受到今、古文或宋学之传统儒家经师的方法训练,而形塑的相异的方法论与价值取向,若章太炎宗古文经学,康有为、谭嗣同则归属于今文经学,稍后的"第一代新儒家"马一浮、熊十力们则属宋学派,这决定了他们对于佛学不同派别义理的抉择。他们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抱持着从佛学中探寻真理和知识的历史使命感,因此也避免了传统宗派佛教的种种制度化之思想桎梏,在一定意义上,近代佛学学派的兴起可以理解为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学派形态的归复。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文人,其特殊之处在于他从小由于家庭的原因就受到佛教的熏陶和对佛教进行长期研究,尤其是在其政治上受到挫折、遭受排挤时,其更加关注和研习佛理,以此能从佛理中找到精神慰藉,因此,佛教对其精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而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所从事的诗歌创作活动也必然带上佛教的烙印,其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上都与佛学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众多方面呈现佛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