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哲学在当代社会的式微不是因为其本身失去了生命力,而主要是来自三方面的原因哲学是植根于生活的,哲学家却偏离了现实生活;哲学是超越的、反思的,然而由于功利文化的渗透,被庸俗化、简单化;哲学是批判的、独立的,但却过分的意识形态化.这表明哲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到生活这个过程的三个环节都有强势因素的影响,共同造成了当前哲学式微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西方历史哲学在两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其研究主题和研究视角发生了三重转换,一是思辨的历史哲学的式微,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二是德国西南学派对实证主义历史哲学的批判;三是由批判客观主义史学而发生的历史哲学的隐喻学转向。  相似文献   

3.
许多人被教科书上的哲学害苦了 ,以为哲学就是那样的与自己生活无关的玄学 ,其实这是一大误解。真正的大哲学家 ,反而并不认为哲学是玄奥的理论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智慧的生活方式。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伽达默这些都是典型的哲学生活形式的塑造者和实践者。但究竟什么是哲学的生活形式 ,却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这里显然也不是详细论证的地方 ,不过 ,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中 ,我们不难得到三点启示。哲学对于生活的意义 ,首先在于学会思考如何认识自己。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 ,但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地认识外界 ,只有哲学才不断让人返回到…  相似文献   

4.
哲学以"爱智"为取向,是一段不断反思超越的旅程,然而哲学的发展却不自觉地走向了与本身背道而驰的道路.黑格尔之后的现代哲学转向,已经使"概念哲学"开始走向终结,同时也在孕育着它的新生.在哲学的坐标定位日益模糊难辨的今天,面对现实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日益职业化以及功利化倾向已经让哲学难以找到自身的价值定位.哲学需要回归它的本质,重新审视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的主体自觉;哲学的全部基础根植于人的生活世界;哲学的本质属性在于反思、批判与超越,让哲学在永恒的思想追求中获得全新的精神命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一直都在酝酿着对于柏拉图以来传统形而上学的突破,而 今的哲学文化,已被人们认为处于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之下。近代以来的主体哲学在哲学形 态上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在后形而上学的思维背景下,20世纪的主体哲学式微,而代之的是交 互主体性的新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6.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生活哲学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是要改变整个生活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审视、指导生活世界的世界观,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马克思主要在三个方面揭示了生活哲学的意蕴:生活本体论,生活哲学价值论,生活哲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表现为:从生活哲学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把握其最本原的含义,直面现实生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创新的源泉,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价值对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后现代哲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后现代哲学的几个问题徐友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现代主义是曾在欧美各国发生广泛影响的思潮,它在六、七十年代曾盛极一时,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急剧衰落。正当它在西方式微之时,它却在东方的中国悄然登陆,并受到文化艺术界中一些人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8.
自然科学的研究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不仅表现在哲学体系上,而且还表现在部门哲学的研究上.哲学体系是对世界的整体把握,而部门哲学则是对具体问题的研究,两者不能互相代替,却可以互相补充.当前,马克思主义部门哲学应该加强对语言哲学、价值哲学与知识哲学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往价值哲学研究,由于受自然科学认识"物"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时常在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话语下、在追求价值客观性的过程中失落了人.然而,现实生活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人们,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恰好是价值哲学最无法回避的基本事实;"人的价值"是价值哲学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人的生活世界是价值哲学最应当占领的阵地.  相似文献   

10.
论述的方式,而非所论述的问题,是所论问题是否够哲学的条件。可根据三个特征来判断话语是否有哲学性质:提问的方法就是对问题的前提的不断追问;问答是以合乎理智的方式进行的;哲学论说所提供的是解释性或规范性的知识。不同的哲学论说又具有"深刻"、"清晰"、"系统"三种不同个性。在中国经典文本中,观念的表达同论证的关系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论语》、《老子》有哲学观念或者信念,却少哲学论说;《孟子》、《庄子》在局部辩论中有许多自觉的逻辑推论,但总体论说还存在松散的现象;而对话体的《公孙龙子》、嵇康《声无哀乐论》则是标准的哲学论说。当代哲学研究中,由哲学史进入哲学的路径,即在于新的哲学论证与言说。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生活归宿--对"发展与繁荣哲学"的反思与追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强调"发展与繁荣哲学"必须以现实生活为根本的归宿.本文首先提出哲学必须切入到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去,改变哲学的存在面貌,从"大哲学"转化为"经济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和"社会哲学"等与生活界域具有强相关性的学科形态;其次,强调哲学必须从三个层面来清理、审视与批判"生活",从而在两个等阶上来建构未来生活,从而保持哲学与生活的内生关系;第三,提出中国哲学界应全面反思自身的现状,努力培育哲学意识、锻造哲学思维、提升哲学精神,从而为生活提供价值支撑与观念引导.  相似文献   

12.
施向峰 《南方论刊》2007,(11):41-44
以逻格斯为嚆矢的西方自然法哲学虽有久远的历史源头,却并不存在具有内在观念一致的理论发展脉络;毋宁说,仅存在不同范式与类型的自然法哲学,而自然法哲学史则仅存在于"字面"而非观念上。西方哲学由自然哲学、经客观理性主义的目的论哲学、直至主观理性主义的唯名论哲学的嬗变过程,直接导致了西方自然法哲学经由逻格斯、自然律令与自然权利的三次转向进而形成了自然法哲学的三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3.
回归生活世界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知识论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要求超越知识论,走向存在论,回归生活世界。原因在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主客二分模式难以解决主客体的统一问题,在近代陷入了自我中心的困境,回到人依寓于世界的生活实践的基础就摆脱了这一难题;知识论哲学以科学为榜样,但科学日益暴露出局限性,因而要求回到科学世界的基础——生活世界,超越科学主义;知识论哲学认为知识高于生活;为了求知而遗忘了人和人的生存,现代哲学认为生活高于知识,知识必须以生活作为根基。通过回归到生活世界,在知识论哲学中感性与理性处于分裂状态的人实现了统一,成为完整的人;在知识论哲学中人与世界的对立也在生活实践中取消了,人与世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蒋红 《学术探索》2004,1(4):4-8
探讨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是哲学理性以自我批判求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严肃的哲学问题。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就是理性和人性的关系。真正的哲学应当以理性关注人性,揭示人生的真谛。当代哲学力图成为"属人"的哲学,但却与生活世界中"现实的人"相背离,实现哲学与文学的重新结合,是当代哲学证明自身生存合法性和继续发展的需要。哲学应当汲取文学对人和人生的真诚体验、想象力与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中国问题与中国当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问题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所谓世界性的问题是指,只要是构建市场社会就必然会遇到与西方相似的问题:由资本的运行逻辑所推动的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运动;原子主义思维方式支配下的功利主义行为;由世俗化的生活方式造成的信仰与权威的消解;交往生活的陌化造成的认同与归属的危机.所谓中国式的问题是指,建立市场社会30年来,我们一直是在以中国人的方式解决着各种社会问题,此所谓中国实践的世界经验.然而,我们的哲学却没有很好地以哲学的方式总结这些经验,并把它提升为基础性的、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问题.我们的体制哲学和哲学体制限制了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现在缺少的不是实践经验,而是总结这些经验的中国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16.
陈忠 《学术研究》2006,2(12):19-24
马克思对传统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质性变革,对现代哲学叙事方式进行了实践性开启。在对一元本质、单一线索的传统哲学叙事学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的哲学叙事学是现实的、具体的、生活的。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其“叙事线索”是双重的:“生产”是一条本质性、分析性线索,“生活”是一条现实性、整合性线索;在“生产话语”与“生活话语”的深层交汇与现实统一中,马克思哲学既是“全面生产理论”,也是“全面生活理论”。“具体生活叙事”、“社会存在叙事”标志着马克思对传统哲学的真正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叶启绩 《文史哲》2001,3(2):22-26
2 0世纪的哲学发展 ,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就西方哲学发展的进程来看 ,经历了从“上帝死了”到“人死了”的变革 ;就中国哲学发展的进程来看 ,经历了从“哲学的断裂”到“哲学无用”的变迁 ;就世界范围哲学发展的情况来看 ,社会生活的变化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展望 2 1世纪 ,哲学发展将呈现如下特征 :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将从交锋到交汇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将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是一种与传统哲学截然不同的研究哲学的方式,它认为理论的重要性存在于人们日常行为的内涵之中,努力发展一种强调人类行为的新哲学.这样的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某种一致性.古典实用主义的三位思想家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的理论尽管表现出不同的哲学兴趣,但是他们在实用主义的基本问题上表现出了共同的实践哲学倾向:首先,"实用主义"一词不仅来源于"实践"概念,更重要的是它把"实践"纳入到人的现实生活领域;其次,实用主义的"经验"概念突破了认识论的局限,具有了生存论意义;第三,实用主义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不再是一个独立的领域而成为人类生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古典实用主义者对传统哲学进行了彻底的改造,使哲学成为生活中的积极力量,强调用实践智慧改善人的生存状态.从这样的意义上来说,实用主义哲学是在对传统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现代生存论意义上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9.
江国华 《东南学术》2004,(3):110-121
宪法是使政府服从规则控制的事业;宪法哲学是以人类优良的生活方式为职旨的哲学;它是一种实践哲学,因而也是生活哲学,它来自于人的生活世界.宪法哲学的基本问题在不同的层面上可以分别表现为"人·宪法·政府"、或者"权利·宪法·权力"、抑或"现实·宪法·理想"、甚或是"科学·宪法·正义"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宪法哲学,除了传统的哲学方法、历史方法之外,还可以运用博弈论、耗散结构论和协同论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宪法哲学研究的滞后和薄弱,已构成制约中国宪法学发展的瓶颈之忧;甚至被认为是中国宪政一直处于无根状态、飘若浮萍的根由之所在.所以,宪法哲学的研究对于中国宪法和宪政建设而言,具有培土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     
一、哲学与诗歌、科学三者的关系。哲学的文风要来一个脱胎换骨的改造,赵鑫珊同志发表在今年第2期《当代文艺思潮》的《诗歌·哲学·科学——随感录》,用散文诗的笔调描绘了三者间的关系.他指出,1)外部世界的日光透过人类精神这个“三棱镜”,便会分解成三种不同波长的光线:诗的,哲学的、科学的.2) 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的起点。哲学难于说清楚的地方,正是诗歌大显身手之处。也许,最深沉的哲学和最扣人心弦的诗,都挤在哲学与诗的交界线上。3)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4)一粒露珠在显微镜底下的图像必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