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诗人杜甫,不仅没有在漫长的岁月流水中磨消湮没,反而被后人推为诗国里的圣哲。一千四百余首杜诗,为后世广为传诵、研究,号称“千家注”,可知研究者为数之多;“一卷杜诗揉欲烂”(杨万里《与长孺共读杜诗》),更见研究者所下的功夫之深。杜甫及其诗令后人如此醉心地崇奉和研究,且长盛不衰,作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  相似文献   

2.
近读傅璇琮先生的《李白任翰林学士辨》(载《文学评论》2 0 0 0年 5期 ) ,获益良多。但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因杜甫虽考中进士 ,与个别翰林学士也有过交往 ,但他本人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毫无关系。”颇令人困惑不解。杜甫与当时的翰林学士院有无关系暂且不论 ,说他“考中进士” ,却是闻所未闻的 ,因为《旧唐书》本传有明确记载 :“甫天宝初 ,应进士不第。”《新唐书》本传也说得很清楚 :“甫字子美 ,少贫 ,不自振……举进士 ,不中第。”两书都说“不第” ,没有一点含糊之处。杜甫一生只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是开元二十二年 (735) ,时年…  相似文献   

3.
杜甫创作道路,诸家所见,大致已有定论。本文“补识”,在于补述一些诸家论述所未及的个人认识,附带也涉及对某些个别说法的商榷——包括关联到李白的。勉求深追一步,未必有当;管见所及,或亦可一为论助。  相似文献   

4.
杜甫研究下卷——作品选注部分——現在算告一結束。由于工作关系,較原定計划,已是推迟半年以上了。这里,我一共选注了二百六十六首杜詩,在注解上,并沒有怎样嚴格的体例,但也有几点想說明一下: 第一,一部杜詩,不只是他那个时代的“詩史”,同时也是他自己的年譜。浦起龍說:“古人遺集,不得以年月限者,其故有三:生逢治朝,无变故可稽,一也;居有定处,无征途顯迹,二也;語在当身,与庶务罕涉,三也。杜皆反是,变故、征途、庶务,交关而可勘,而年月昭昭突。”又說:“少陵为詩,不啻少陵自为年譜,”这些話都  相似文献   

5.
“干谒”,《辞海》释为“求请;有所干求而请见。”又引书证《北史·郦道元传》:“性多造情,好以荣利干谒,乞丐不已,多为人所笑弄。”显然,这与“干媚”、“干禄”等一样,是一个含有贬义的词语,尤其对于中国传统文人来说,意味着一段不大光彩的行径,如张衡所说:“欲巧笑以干媚兮,非余心之所尝。”(《思玄赋》)那么,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有无“干  相似文献   

6.
东汉的班固曾指责屈原“露才扬己”(《离骚序》),北齐的颜之推也曾批评屈原的“显暴君过”是“多陷轻薄”(《颜氏家训·文章篇》)。此二人系历史上最有名的攻击屈原的人物。他们的贬抑祖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主张,当然不会得到历代进步文论家的赞同。郭老在批评杜诗时,认为杜甫也是“抑屈扬宋”的,并说杜对屈的评价是“继承了班固、颜之推等人的传统的。”(《李白与杜甫》)杜甫是不是“抑屈”呢?综观少陵诗,我们不同意郭老的观点,理由如次:一,杜甫赞扬屈原的人品,同情屈原的遭遇。如《最能行》之结尾二句:“若道士无英俊才,何得山有屈原宅”,称屈原为“英俊之才”是颇高的赞许。在《天末怀李白》末,杜甫写道:“应共冤魂语,投  相似文献   

7.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流露出其对中原故土的乡土“情结”,这是古代传统农耕文明中“叶落归根”思想的体现,亦是中原农耕文化影响诗人创作心态的一个剖面。本文结合诗人漫游经历及其诗歌创作探究杜甫的中原情结,并蠡测杜甫中原情结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二是诗人生活虽颠沛流离,但其内心始终充满“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去年,《文史哲》曾展开关于杜甫政治思想的讨论,这是粉碎“四人帮”后落实党的“双百”方针的新气象。不过,读了一些文章,觉得有的同志把问题理解得似乎过狭,不是把杜甫的政治思想归结为一成不变的儒家教条,就是简单地用逻辑推理代替具体分析,脱离杜甫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仍然没有跳出“四人帮”划定的框框。这样当然很难把讨论引向深入。“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要求。本文不打算对杜甫的政治思想作全面评价,只想就杜甫的政治态度问题谈一点意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9.
哥舒翰是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曾事王忠嗣,累功至陇右节度副使,以收复石堡城有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高适在哥舒翰幕,天宝十一载随翰入朝,夏,高适返河西。杜甫赠之以诗,首四旬云:“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杜甫是伟大的诗人,热爱和平,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几句诗就值得考虑了。据《资治通鉴》载:“每岁积石军麦熟,吐蕃辄来获之,无能御者,边人谓之吐蕃麦庄。”前句“崆峒小麦熟”,正是吐蕃麦庄,要加紧防秋,怎能“且愿休王师”呢?后句是指哥舒翰拔石堡城事。石堡在赤岭之东,本为唐军镇守。开元二十九年冬,吐蕃屠达化县,陷石堡城,至天宝八载,哥舒翰才夺回来,唐军遭到重大伤亡。国家的疆域,寸土不能予人,何  相似文献   

10.
李祖祯同志在《<蜀相>诗是壮歌还是悲泪》(载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一文中,将《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的“空”字释为“空旷寂静”,窃以为此解恐非。在古代诗歌中,“空”和“自”是经常对举并用的,在这种情况下,“空”字应是个副词,其意义一般相当于“唯”或“独”。如刘长卿《使次安陆寄友人》:“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空花落”,犹言“唯花落”。又如李华《春行寄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鸟空啼”,犹言“鸟独啼”。上述二例都描写出这样一种意境:四围“无人”,只有花鸟如何如何。《蜀相》中的这两句诗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无人”的字样,但它的意境是  相似文献   

11.
读“马克思恩格斯论宗教”一文,结合作者体会介绍了该书基本要点。文中着重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论观点阐明了宗教的起源、本质及消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一) 杜甫的詩是我們文学遺產的宝庫中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目前研究它的人很多,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如馮至先生的“杜甫傳”一書就曾以比較謹嚴的态度介紹了杜甫及其作品。但是必須指出:目前对杜詩的研究还存在不少問題。表現得突出的是:在傅庚生先生的“杜甫詩論”一書(以下簡称詩論、上海文藝联合出版社1955年6月第一版第四次印刷)和馮文炳先生的“杜甫寫典型”(載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以下簡称学报——1956年第一期)一文中,貫穿着唯心主义观点、庸俗社会学傾向和虚无主义观点。本文試就这些問題,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意見。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诗歌史上以文为诗的艺术现象,宋代以后,学人多有论述。如陈师道《后山诗话》引黄庭坚语: 诗文各有体。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陈善《扪虱新话》云: 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文中有诗,则语句精确;诗中有文,则词调流畅。可见对于以文为诗的评价,历来就有迥然不同的意见;同时,批评家们认为,以文为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如同杜甫的以诗为文,最突出地表现于韩愈的诗歌创作实践。清人赵瓯北进一步认为: 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更将以文为诗断为昌黎之首创,并开宋诗独特风貌之先河,所谓“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似成定论。然而,“韩昌黎生平  相似文献   

14.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文翰显时”,曾写过如“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这样色彩清丽的“近体”警句。他的父亲杜闲曾是兖州司马,也是一位严谨耿直的“守官”。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了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熏陶。这是杜甫所以能够成长为伟大诗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贫病老丑话杜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诗号称诗史,肇自晚唐孟棨《本事诗》,又经宋人宣扬,后世遂奉为的论。第明人杨慎于此颇持异议:“杜诗之含蓄蕴藉者盖亦多矣!宋人不能学;直于直陈时事……乃其下乘末足,而宋人拾以为己宝,又撰出诗史二字,以误后人。”(《升庵诗话》卷十一)同代陆世雍亦云:“少陵七言律,蕴藉最深,有余地有余情,情中景,景外情,一吟三讽,  相似文献   

16.
2 0世纪中国大陆的杜甫研究深受新旧文化、东西文化交互撞击及多次政治思潮的影响 ,以 1 949年、1 976年为界呈现出三个时期 ,依次表现出剥去封建时代加给他的“圣化”的外衣、只把他作为普通诗人来研究 ,将他视为时代的代言人 ;被送以“人民诗人”的桂冠与将“扬李抑杜”推到惊世骇俗地步的大转折 ;正本清源后全方位的中兴、总结及努力建构杜诗学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文体学思想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别裁伪体”和“诗文之辨”的辨体理论内涵和意义。古今学者对“别裁伪体”的解释充满歧义,我们通过文献辨析和多方论证,认为“辨体”当最合本意。杜甫之诗文优劣论及其“以诗为文”、“以文为诗”的辨体特征,则成为宋人辨体批评的主要内容。其次,杜甫“集大成”的核心内涵就是“集文体之大成”,元稹所谓“尽得古今之体势”便是最早最好的总结。第三,“吴体”最能代表杜甫“破弃声律”和“时用变体”的破体观,他辨证地将破体和辨体结合起来,即“变而不失其所”。许多文献虽然早已为学者耳熟能详并被频频使用和论述,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完全从文体学的视域来全面深入地透视和挖掘其理论内涵,对一些传统命题概念进行全新的文体学解读阐释,将会有很多创获,这对于杜诗学研究当不无?益。  相似文献   

18.
江西诗派后学张“一祖三宗”之说 ,虽然远绍杜甫 ,但黄庭坚才是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 ,他正是通过学杜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风貌的。他对杜甫的学习是全面的 ,也是创造性的 ,本文从思想内容、对前人遗产的态度、句法、音律、遣词用语的特色等方面对黄庭坚与杜甫作了全面的比较。对“唐音”“宋调”的同异承继关系 ,亦有所论及。  相似文献   

19.
杜甫“诗史”说考辨孟修祥称杜诗为“诗史”,本自晚唐孟。他的《本事诗》高逸第三云:“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名号一出,遂成定论。自唐至今,以“诗史”称誉杜甫,一直延用至今。那么,何谓“诗史”?在笔者所...  相似文献   

20.
我,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是从自学起步的。在三十五年漫长而又曲折的自学道路上,我尝到过不少甘苦,也有一些深切的体会。语文学科的自学能力,应当体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限于篇幅,这里拟就“读”的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一、通过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经验证明,一篇文章,如果学生预习好了,就能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