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涛:李老师,您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您一直在朱光潜先生的指导下从事西方美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文革"后,你们接触得更多了,希望您谈一些"文革"后朱先生的情况. 李醒尘:文化大革命后,北京大学恢复了美学教研室,许多高校都也纷纷成立了美学教研室,全国性的中华美学学会召开了成立大会,朱先生被选为会长.美学复兴了,我们又有机会搞美学了,大家的热情很高,出现了新一轮的美学热.这时朱先生已年逾八十,但他的精神状态很好,他说,"文革"后他得到了第二次解放,心情非常舒畅,要以老骥伏枥的雄心壮志,重理美学旧业,趁八十开外的余年,为毕生所从事的美学事业"添砖加瓦","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他觉得中国经过"文革",许多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是很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2.
李世涛:杨先生,您在北京大学从事美学研究和教学已经四十多年了,您参与、见证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建设.首先希望您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走上美学研究的道路的,也请您顺便介绍一些1950年代和1960年代北京大学的美学研究及教学情况.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北京大学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就设置了美学课,并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惟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大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先生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宗白华的“散步美学”、朱光潜博大精深的美学体系以及邓以蛰的艺术美学研究等,成为我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这是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构想.21世纪初随着舒斯特曼的著作翻译到中国,身体美学开始受到国内美学界的关注,有关身体美学的谈论日益增多,有些学者以传统的意识美学为参照甚至提出了美学转向的论断.我们认为如若从人的生存整体出发,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都有其不足之处,生存美学才是当今美学建构应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美学是人独有的精神产品,人性则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标志,因此,关注人性和生命自然就成为美学的应有之义.康德<判断力批判>、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黑格尔<美学>中关于人身和生命的思想有趣而深刻,它既是三人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为历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刘再复的<李泽厚美学概论>并不是一部美学家或专业美学学者的著作,从美学的专业角度看,其中的一些观点缺乏学术价值;整体地看,此书丧失了一部学术著作本应具备的批判性,对李泽厚美学颇有溢美,明显地评价过高.刘再复不加批判地对李泽厚美学表示赞赏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人类学本体论,柏拉图式的美学研究方式,"大观美学"或"通观美学".李泽厚曾经是"中国现代美学的第一小提琴手".李泽厚芙学的历史地位,不应抹煞;李泽厚美学的历史功绩,不应遗忘.但是,李泽厚已经是"失宠的第一小提琴手".当代中国美学必须摆脱长期以来对李泽厚美学过分宠爱的态度.才能开辟美学的新方向、拓展美学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叶朗先生近日出版了新著<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此书是叶朗先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和执教美学的结晶.在这部书中,不仅充分反映了叶朗先生的学术积累,而且展示了叶朗先生对当下中国美学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前沿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本刊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哲学系肖鹰教授与叶朗先生就此书的出版,做一次学术对话,希望能够借此展开对21世纪中国美学创新之路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成立于1998年。2004年11月被教育部确立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该中心现有三个研究方向美学基本理论研究方向,致力于在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贯通、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的融合、美学和其他诸相邻学科的渗透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具有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以促进当今中国的美学研究。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研究方向,发挥北京大学作为中国美学研究重要基地的传统研究特色,力求在中国美学的基本理论、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价值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美育与艺术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是加强美育和艺术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以期在现代人文精神的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作用。美学是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从1921年开始,在蔡元培先生的提议下,北京大学就设置了美学课,蔡元培亲自主讲。这是他在北大主讲的唯一一门课程,也是全国最先开设的美学课程。由此,北京大学便形成了重视美学与美育的传统。著名美学家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先后在此传授他们的美学理论,他们培养的学生不少后来成为中国美学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蔡元培、邓以蛰、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的美学著作。成为中国20世纪宝贵的美学遗产。1960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教研室。1981年,北京大学建立了美学博士点。2002年,北京大学美学学科点进入教育部的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4年,依托北京大学美学学科成立的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被确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的书学美学研究中,李世文、蔡子谔二位先生合著的<书学美学詹言>(下简称<詹言>)是一部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重要著作.它以恢宏的架构,新的理论视角对从汉至清两千年间关于书法审美的各种认识,做出历史的美学的把握,审视了传统书论中美学观点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探讨了书法特征作为民族审美精神物化形式的个别性.  相似文献   

10.
成玄英、陈景元、陆西星、程以宁等人都对<南华真经>进行过疏解.尽管他们所处时代相异、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都承继了<庄子>雅俗相隔的美学主张.崇尚高雅,鄙夷流俗,在音乐美学趣味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成玄英等人雅俗相对的音乐美学主张,与道乐、音乐以及雅俗这对美学范畴的发展进程不相吻合.原因在于作为阐释者,他们既要忠实于<庄子>文本.但其身份也制约了他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1.
李世涛:侯先生,您长期从事文艺理论和文化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和古典美学研究,而且,您的个人经历也很坎坷、丰富,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学术界的许多重要事件,也是一些事件的当事人.我们还是从对当代美学影响深远的1950、19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开始吧!这次讨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社会和文化土壤.当时整体的思想文化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2.
赵晓虎 《理论界》2009,(5):176-177
王向峰撰写的<<手稿>的美学解读>是一部从美学角度系统深刻地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专著,它对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以及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全书整体呈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作者对美学之谜的不解求解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张文刚 《云梦学刊》2009,30(3):159-160
最近读到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几位学者的新作:<中国文学批评的传统与转化>、<明清叙事思想研究>、<西方象征美学源流论>(以上均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包括此前读过的<西方文论与文学研究>、<中国美学诗学研究>和<宋代词话的美学研究>,这套"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在文艺学美学研究方面的多维向度和学术写作的问题意识、方法意识和创新意识,给人以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10月出版的赖贤宗教授的<意境美学与诠释学>一书对作为中国美学思想基础的意境论进行了意境美学的本体诠释,会通于当代诠释学现象学美学思想,使得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代情境中具有跨文化沟通的视域.  相似文献   

15.
以接受美学的开放性来看,<格列佛游记>接受史具有多元性,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再创造阅读还可以生发出多元化的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16.
"纪实"对于中国警察影像具有特殊的意义.1994年以<九·一八大案纪实>和<西部警察>为标志,中国警察影像的纪实美学完满形成并达到高点.2005年,以电影和电视剧<任长霞>为标志,警察影像的纪实风格因典型宣传再次得以强调和张扬.中国警察影像的"纪实"美学主要表现为真实性与新闻性的结合、行业性与普泛性的结合、平凡性与英雄性的结合、罪与罚的敞开性与遮蔽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叶朗教授,浙江衢州人,1938年10月生。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叶朗教授1960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即留校从事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新实践美学"在美学界近年来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中异军突起,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争议.张玉能在其<新实践美学论>中提出,实践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关系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因此,实践也理应被区分为三大类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1].  相似文献   

19.
要理解朱光潜所以在其晚年全力译介<新科学>的真正根由,首先必须较为全面地联系其一生的实际遭遇与思想背景,搞清楚维柯的<新科学>在其晚年美学生命中的地位与作用.这里需要还原一个事实:50年代朱光潜的学术思想转变实际上是他一生美学思想历程中的一次"断裂".而他对<新科学>前后评价的变化以及他晚年实践论美学观的变异则表明:根据<新科学>得出的"认识即实践"的结论,实质上是对其早年美学观念的重新返回.对<新科学>的译介和阐释,则是他对自己美学生涯中的"断裂"进行"缝合"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尝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缝合"的企图恰恰彰显了他美学思想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和谐美学的理论特征———《再论美是和谐》自序周来祥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我在北京参加高校文科教材《美学概论》编写工作时,在对大量感性材料的考察中,升华出“美是和谐”这一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并在《美学问题论稿》、《论美是和谐》等书中作了初步的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