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春晨  孙颖 《学术研究》2004,1(8):111-115
辛亥革命时期 ,广州曾连续发生三次反清武装起义 (1895年、 1910年、 1911年 ) ,这在当时中国的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它反映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对广州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体现了广州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巨大革命潜力。这三次起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奠定了广州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与中心地之一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及列强的侵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问题是直接涉及条约权利受益范围的重要问题。澄清这一问题 ,有助于更清晰地解读和评论在通商口岸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列强看来 ,《天津条约》订立以后 ,通商口岸的范围已扩大到一百里以内。按本文的考察 ,通商口岸的范围应以英国公使德庇时、驻沪领事巴富尔与苏松太道宫慕久的约定和照会为准 ,“以早出晚归 ,不准在外过夜为断。”著名国际法学家威罗贝认为 ,“关于条约口岸的范围 ,没有一个条约是明确的。”相对于列强单方面按一百里范围解释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而言 ,威罗贝的说法更近乎有关条约的真实。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范围绝不是一百里 ,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相似文献   

3.
论辛亥革命的城市起义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子明 《学术研究》2001,6(10):120-124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始终坚持城市起义的战略.这一战略符合中国城市近代化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辛亥革命取得的一些成功均是革命党人选择这一战略、充分利用城市里的革命资源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上海于1843年开埠后,成为欧美列强在华经济活动的中心.上海作为中国最大商埠的突出地位,是吸引太平军于60年代初叶前往谋取的一个重要原因.<洪仁矸供词>中所反映的洪秀全、洪仁矸等人通过上海与欧美列强缔约的意向,大体上是可信的.太平天国曾经试图通过上海与欧美各国正常交往,以推动太平天国事业,欧美列强则基于维护其在华权益的考虑,选择了与清朝政府一起与太平天国为敌的立场.  相似文献   

5.
省界观念是一个史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是我们审视辛亥革命历史发展的绝好视角.孙中山究竟有无省界观念?历史上有否定的声音,其实,孙中山的省界现念不仅拥有,而且十分强烈,这在他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武装革命进程中多有体现.辛亥革命中省界观念的横肆,与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有相当之关系.留日学生的省界观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言论,二是刊物.至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派中的省界观念,集中体现为刊物与组织.对于省界观念,早在20世纪初流行之始,批评之声就随之而起,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它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直到21世纪的今天,省界观念依然如幽灵一般无处不在,因此,涤荡省界意识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早期的革命家中,基督教徒已经成为骨干力量,而孙中山则始终是个忠实的基督教徒;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政治家,基督教的宗教意识,是他们进行革命的肯定性精神力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近代西方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重要基础则是孙中山所吸收的基督教文化;在总结中国近代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以基督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发展中的有价值成果,形成了辛亥革命时期文明的宗教政策,即政教分离的政策,这本身也反映出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民主主义性质。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近代化前驱孙中山的主要业绩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这场正规的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 ,但却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孙中山是领导了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的政治、思想代表 ,也是杰出领袖 ,又是革命的“战争事业”的倡导者 ,还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和捍卫者。他是这出光辉史剧的主角。他的英名是与辛亥革命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8.
进入近代社会 ,以青年群体行为为特征的社会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产生了近代意义的青年运动。1 9世纪末年 ,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发动了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团结组织一大批先进青年 ,投身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大批青年成为民主革命的先锋。他们宣传革命 ,组织民众 ,发动起义 ,参战支前 ,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辛亥革命是一次包括进步青年在内的社会大动员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资产阶级进步青年运动在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列强对晚清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华 《社会科学》2004,(10):101-108
19世纪 6 0年代 ,中国开始了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因自身近代知识的严重匮乏 ,中国的军事教育不得不始终借助西方列强的力量。西方列强在为中国带来先进的军事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同时 ,也不断加强对中国军事教育主导权的争夺 ,并对中国的军事教育近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武昌起义爆发后,以总税务司安格联为首的中国海关,为了攫取税款的保管权、确保中国照旧偿付外债及赔款,采取了在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之间保持“中立”的策略。西方驻华使节对海关进行了或明或暗的支持,使海关的“中立”得以维持。海关的“中立”,以当时的局势有着重要影响。清政府和革命党人之所以肯坐到谈判桌前,因海关“中立”而带来的财源枯竭及军火匮乏当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德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江汉论坛》2001,1(6):62-65
在改变中国命运的辛亥革命中,德国无疑是当时干涉中国政局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之一,而在此方面的专门著述却非常薄弱。本文揭示了德国出于维护其在华既得利益而竭力 反对革命和竭力维护各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利益现状,以确保其重点放在欧洲争霸上,说明了 以德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必然是中国革命的敌人,但德国的努力也在客观上维护了当时 中国的领土现状,使其免遭进一步侵犯。  相似文献   

12.
张加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06-109
辛亥革命时期,苏籍留日学生革命活动异常活跃:通过报纸、杂志等形式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鼓吹民族民主革命,向国民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组织各种进步团体,汇聚革命力量,使革命声势日愈增大,开辟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形势;借助学校和公众集会的讲坛,热情地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汤寿潜现象 --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寿潜是近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伟大的先驱之一.他在清末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即在体制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他不是一个革命家,但辛亥杭州新军起义后,却偏偏推举他担任军政府首任都督,这是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汤寿潜现象获致对辛亥革命某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熊希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历史上经历丰富、影响深远的重要人物.熊希龄作为对辛亥革命的见证者,对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有自己的分析.在辛亥革命时期,熊希龄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不断发展,这些思想内容丰富、相互联系,既具激情又富理性,总体而言是比较符合中国实情的智慧之思,许多内容对现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有助益.其在辛亥时期的主要贡献表现为两点:积极推动中国的宪政民主进程,以多种形式为国分忧、为民着想.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由传统社会逐步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在此时期形成的新兴知识分子经历了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分化.这种分化有利于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田桐是辛亥时期革命党领袖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参加革命的经历,诚为一位由接受旧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转而追随民主革命党魁全心投入革命,化身先贤志士的真实写照。田桐在发动舆论宣传、丰富革命理论、参与武装斗争、建设党的组织等方面贡献良多。文章以一批较珍贵的史料为基础,重在阐述田桐于革命理论上的建树。  相似文献   

17.
杨毓麟是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宣传家。他一生追随孙中山、黄兴奔走革命,以务实、勤勉、激进而著称于世。他力主“中央革命”,多次图谋打入清廷内部,实行反戈一击;积极参与响应华兴会策动的长沙起义和在上海发动的鄂、宁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又亲制炸弹,组织暗杀团,对清廷要员实施暗杀。他还是著名的《新湖南》一书的作者,先后担任过《游学译编》、《神州日报》、《民立报》等多种报刊的总主笔或撰稿人,撰写了大量社论和时评,“皆能言人所不敢言”①,为辛亥革命大造舆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黄兴赞誉他…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政治方面,它不仅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而且推翻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使中国人的政治觉悟有了很大提高。辛亥革命之所以可以发挥其政治觉醒作用,一是由于世界政治环境的影响,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二是中国现实国情的无奈,迫切需要一场较为有力的革命来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三是辛亥革命后所建立的各项制度,进一步起着觉醒中国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辛亥革命的政治现代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亥革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结束了一个旧时代 ,而且还在于开启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闸门 ,成为我国由传统政治迈向现代政治的转折点 ,是近世以来中国政治文明的重大成果。尽管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坛风云多变 ,但政治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中国在政治现代化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为我国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罗大正 《齐鲁学刊》2001,6(4):95-99
辛亥革命时期,海外华侨在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资助革命事业和声援、支持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等方面,对辛亥革命做出的了大贡献,展示出海外华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