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论科学怀疑方法的认识论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怀疑与怀疑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怀疑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种精神。科学怀疑方法是一种辩证的方法、批判的方法,是否定精神的具体表现,科学怀疑方法体现了人们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首先,科学怀疑有助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推动了认识的发展;其次,科学怀疑是解决科学疑难问题,使科学理论得到确定的有效途径;再次,科学怀疑是辨别真科学与伪科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真理的追求是科学实用特性的深层本质,怀疑或否定科学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科学观。当代科学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和科技政策:一方面,要制定合理的科学教育目标,激发“纯科学”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也必须引导科学技术人员从事具体的应用研究,以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中有少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对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共产主义是渺茫的幻想”,认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无疑是诱人的,然而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人总是为了获得某些东西才去劳动,才去创造,而得到这些东西后,新的需要又产生了,这新的需要又促使人去作新的创造,即所谓“人的欲望是永远无止境的”,概括地说:欲望(需要)→动机→行动→欲望满足→新的欲望→新的动→……如此循环往  相似文献   

4.
科学不等于真理,知识本质上是猜测性的,波普尔把其哲学思想表述为:P_1→TT→EE→P_2,即从“问题→试探性解决办法→排除错误→新的问题”。波普尔对科学知识发展的过程研究是基于认识论和进化论的结合,这种进化知识论的结合依靠否证方法或问题逻辑作纽带,科学方法、批判方法来自于试错法。 在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诸流派中,卡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是独具特色、富于启发意味的一支。在其之前,无论是经典经验论者还是现代的逻辑实证主义论者,都是从“证实”的角度来讨论科学的诸原则(如科学的划界,科学理论的证明等问题)。以后,当有关生物进化论的思想被有些学者从生物学领域机械地搬到社会学领域后,波普尔把这种社会达尔文主  相似文献   

5.
苏格拉底会爱一个人吗?问题有两重含义,一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重点在“爱”上;二是怀疑苏格拉底是否能真的爱上“一个人”,重点在爱的对象上;同时责问背后还在质疑这种爱的效果能否为其正当性辩护。值得追问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式的爱究竟与一个具体的人有何关系,爱的对象有哪些,进而追问哲学对个人的教育如何可能,哲人如何在个体与普遍的困境中得以自适。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是相互联系的问题 ,概括地说 ,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怀疑、创新和追求普遍性精神 ,也是一种自由的精神。从根本上说 ,科学精神是创造精神和批判精神的统一 ;是怀疑精神和求实精神的统一 ;也是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与科学精神相联系 ,科学信仰是指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性信仰。在知识经济时代 ,确立起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高校自我发展是指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法人实体为了实现自己办学的目标,有意识地调节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其具体运作机制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设定→自我实践→自我评估→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8.
明末清初,中国古代科学开始向近代科学转型。方以智提出了与西方近代之初相类似而又与传统科学观念存在密切联系的科学观,对科学作了与其时代截然不同的理解。方以智第一次把"质测"之学即科学,从传统格物说中独立出来。大力提倡"深求其故"的怀疑精神,认为科学始于对已知结论的怀疑,而其怀疑是建立在其实证观基础之上的。他提出"心物交格"的认识机制,认为科学认识的目的是"以知还物"。方以智的科学观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和部分西方科学观念交合贯通的结果,为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科学的转型注入了活力。然而,由于象数易学的根本制约,方以智的科学观未能真正地超越传统以完成中国古代科学向近代实验科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的错误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普尔是特别重视研究错误问题的科学哲学家。他的错误观主要包括 :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图式 (问题—→尝试—→除错—→问题 ) ;试错法 ;可错主义。他提倡“从错误中学习”,以理性批判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的错误。以科学精神对待错误 ,这就是波普尔错误观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论怀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怀疑是人们一种理性思维活动,也是一种应当重视的思维技术和思维方法;无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还是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怀疑都是其间的过渡阶段或中间环节。文章论述了怀疑在认识中的内在根据和客观基础,分析了主观主义的怀疑与实事求是的怀疑在性质上的区别,并探讨了实事求是的怀疑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冠军 《东方论坛》2007,3(4):21-27
从经济哲学的视角看,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是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一对重要的范畴.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都视为"不费分文"的生产力,但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在价值增殖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前者并入生产过程转移其自身的价值进而使商品的价值量增加,而后者并入生产过程不增加商品的价值量但增加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同时,自然科学和单纯的自然力这两种"不费分文"的生产力又都是价值增殖过程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同一个过程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二者并入社会生产实现价值增殖时的社会前提具有"一致性",实现过程具有"同时性",实质联系具有"内在统一性"等.因此自然科学是父,单纯的自然力是母,双双并入社会生产过程,共同结出"新增价值"之果.  相似文献   

12.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金融一体化理论研究,应该以金融学和地理学为共同载体,并从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系统科学中汲取营养[1](P62-68).只有植根于"区域",创立独特的"空间"视角,既坚定地理思维,也坚持系统科学,才能完成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过程也是"空间"与"金融资源"、"金融产业"、"金融地域运动"、"金融效率"、"金融地域系统"、"金融开放"等有机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有关论述展开分析,进一步揭示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不断演变和发展过程,阐明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对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不断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性框架下的教育以“知识就是力量”为旗帜 ,教育过于注重“科学”、“理性” ,看重功利和目的 ,而在教育中丧失了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育活动成了目的的奴隶 ,教育过程被忽视了。教育应该重视本体价值 ,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让学生更多地感悟生命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价值。教育应该是在人文精神的指引下走向过程与目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道”范畴 ,内含着“一”与“多”、“有”与“无”、“存”与“亡”、“好”与“劣”等人类对于一切存在的辩证的理解 ,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是人类智慧中至高的悟性。而西方之“科学”范畴 ,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手段而已 ,是支离者也。当今“科学”何以能埋下毁灭人类地球的祸根 ?此乃天下皆以科学为美斯为丑矣之理。对“科学”的迷狂导致了“科学”被滥用、妄用和盗用等严重问题。自恃其有 ,所以无德 ;逞强气盛 ,因此失道。既认识到“科学”之美 ,又认识到“科学”之丑 ,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求科学而不求道 ,使人类变得野蛮粗鲁、愚昧无知 ,持“科学”之人需要持“道”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 ,当弗为。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审视新闻传播学和民俗学,两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本质特征上都是关于"大众"的学问;民俗新闻传播学是从民俗学视野研究新闻本质和传播规律的科学;构建民俗新闻传播学有助于对"大众"和"大众文化"的科学把握,有利于建立科学的"受众观",有利于还新闻传统形态上的"官学"为"民学"——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学",有利于有效规范纠正新闻娱乐化倾向,有利于反对"文化帝国主义",构建国际新闻新秩序。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传播”概念的若干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科学传播”概念争论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给出了关于“科学传播”概念的基本描述。本文认为, 科学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 包括专业交流、科技教育、科学普及、技术扩散等四个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机械论范式对自然的"客观辩证法"的反动决定了"绝对知识"的相对性和科学视野的狭隘性,进而决定了科学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性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背离;因此,要使自然科学摆脱"普罗克拉斯提斯的床"、使之朝向"人性化"与"绿色化"的方向生成,就必须从根本上或源头上扬弃机械论范式,转向有机论范式,也就是要实现恩格斯所谓的"科学的哲学化"或科学的"理论思维"化;其方法论进路有两条:一是彰显古希腊哲学中的素朴的有机论,二是颠倒黑格尔"颠倒的辩证法".这就是《自然辩证法》对当今自然科学的现代性启示.  相似文献   

19.
科学的价值承载历程大体可以描述为科学的价值缺位与回归的过程,即伴随着对宗教神圣价值的否定,科学走向成熟和理性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祛魅”,“价值中立”、“是”与“应当”二分等观念占压倒性优势,科学技术演变为工具理性主义。这种情形受到了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的激烈批评。后现代主义在科学中引入文化和价值因素,科学与价值出现合流的倾向。尽管如此,致力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仍然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大管理科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提出全新的管理概念——管要讲理(Managing According to Reason,简称MR)。管是指领导、计划、组织和控制,理是指被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管理新概念是管和理两大要素的集成。新的管理(MR)科学研究对象是管和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新的管理(MR)科学是传统的管理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大集成。笔者认为,管要依靠权力,理要依靠科学,新的管理(MR)是权力和科学两大要素的集成,权力是管理(MR)的保证,科学是管理(MR)的根据,两者不能缺一,21世纪是新的管理(MR)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