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发展,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而民间文化的流传方式却较为传统,使她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传或被破坏。民间文化要发展下去,只有向大众文化学习,借助现代传播技术的力量,一方面扩大了她在受众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培养民间文化的继承人,在新的时代继续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历史产物,中国大众文化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分析认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出场有着独特的历史语境,有着不同于法兰克福学派笔下的大众文化的内涵,这为它的历史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信天游"作为一种长期根植于陕北社会历史土壤的艺术形式,内含着丰富深沉的社会历史内容,集中反映着民众的心理、情感和情绪,折射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意识表达和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4.
“大众文化”的兴起和繁荣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处理当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紧张关系,是摆在当代文化研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的与逻辑的必然性,以期有利于说明当代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开发与保护这一矛盾问题,首先对民间文化艺术产业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民间文化艺术产品相对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特性;然后在研究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同国民经济体系中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产业链内部利润转移制度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框架模型,其具体作用机理可概括为“政府搭台、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唱戏、民众观赏、关联产业埋单”。  相似文献   

6.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中国人与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已割裂。 10年文革浩劫过处 ,老百姓的马克思主义精神支柱几近崩塌 ,中国百姓的精神世界里剩下的仅仅是自相矛盾的奇妙混合。而在西方商品大潮中所形成的竞争意识和拜金主义因贫富差距的拉大而得以大行其道 ,社会风气趋于浮躁、迷茫和急功近利。当文学创作恢复和发扬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和现实战斗精神的时候 ,“五四”新文学的“文学的启蒙”传统也悄然崛起。当经济成为时代的巨型话语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人文话语既是面临挑战的境遇 ,也是得以复兴的契机。实现大众文化传统化就是建立一整套顺应自然、合乎人情、合乎客观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与理论 ,可以为全人类提供和谐共处的准绳。而实现传统文化大众化则必须以关注现实、中外合璧、革新教育为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贫富观为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富思想滥觞于先秦,晚周诸子生活在礼崩乐坏之际,开始了伦理、政治、经济等各角度的探索,孔子、管子、晏子皆对其进行了塑造,并提炼出贫富对立、均、安、抑等范畴,贫与富具有了不同的价值取向。西汉为古代中国贫富显著分化时期,于此形成了贫富传统的价值体系,对立与中和是其主要特质。西汉以后,贫富观形成并潜沉民间,涵盖求富、嫉富以及杀(劫)富等内容,成为民间文化传统的主要表现,可以在文学与蒙学中寻找。时至21世纪的今天,嫉富、爱富、求富等传统的贫富观仍然在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模式与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8.
论大众文化的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大众文化的导向刘忠群关键词大众文化,大众传播,受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206.3大众文化,通常指反映大多数人的文化兴趣和爱好,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并且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所乐于采取的消遣娱乐形式。大众文化是社会大众所享受的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巴赫金认为“狂欢”理论是一种普遍的世界现象。如果我们用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阐释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现象时 ,就会发现在理论上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切合性 ,对现实都有一种批判精神。但它们由于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和语境不同 ,在精神内涵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论民间文化的法律保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我国民间文化的工作,在实践中起步较晚,在立法上还存在着许多空白点.分析了中国民间文化法律保护的现状,阐释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保护范围、权利主体、权利内容,并对我国民间文化法律保护工作的模式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研究的转向--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向法兰克福学派发起了挑战。他认为,大众是一个流动的、能动的社会从属群体;大众文化是由文化工业生产但由大众选择并消费的商品文化,具有冲突性和开放性;由于大众能够从中创造出与权威力量相对抗的意义与快感,大众文化便具有了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家把图书馆文化分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两个层面 ,二者是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众文化的发展历程着手 ,进一步探讨图书馆大众文化的社会内涵及其社会职能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思想不仅仅要在精英文化中去找,更要索诸于民间文化,这是民族、国家之根。中国民间文化鲜明表现出传统的集体主义特征,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家庭乃至社会的责任感。气节与忠义也是与爱国相联系的两个范畴。中国民间文化集体性、模式性、传播性、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等特征,正是爱国情操和民族凝聚意识得以形成和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众文化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接受形式和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基本格局,凸显出商品化、媒介化、标准化、日常化、娱乐化和时尚化特征,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化"与"时尚"似为完全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实际上丰富的民间文化已成为旅游产业主要的文化产品,因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文化构建和文化协商中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湘西旅游产业语境中的民间文化与时尚的关联性较为典型。  相似文献   

16.
现代主义艺术和大众文化表达的都是现代感性,而现代主义艺术通过与大众文化的辩证对立,表现出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其艺术形式的独立自足、走向纯粹与抽象、永无止境的创新等特征,这些特征实际上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对现实的反抗和否定.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斯图亚特·霍尔的声名很大程度上缘于其对大众文化与传媒的论述.霍尔坚持左翼马克思主义立场,试图运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和葛兰西的霸权思想来解释日常政治传媒实践.霍尔对大众文化的定义、编码/解码模式的创立,尤其是对媒体、政治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从不同层面拓展了文化研究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民间文化遗产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资源与民族根基。根据文化部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保护和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广西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民俗志”、“史诗长歌”、“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三套丛书。三篇总序,阐明丛书之宗旨,民俗、史诗、长歌与民间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之写作要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成都方言新词汇中部分名词、动词、形容词构词理据的分析,揭示了它们各自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及其所体现出的民间文化风貌,阐释了方言词汇尤其是方言新词汇对成都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心理所具有的文化镜像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间传说中的刘三姐故事蕴涵了民间伦理、智慧、想像与情趣.电影<刘三姐>在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宣传的同时,也体现了相当浓厚的民间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对电影<刘三姐>的再创作和再加工.它利用了电影<刘三姐>的文化资源和桂林山水的旅游资源,以现代理念、现代传媒手段制作了一个具有国际性、时尚性的现代大众文化产品.关于<印象·刘三姐>个案的分析,对思考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某种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