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范仲淹变革思想论——兼论与王安石变革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uge Yibing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范仲淹的变革思想,从朦胧到清晰,从大概到具体。最能体现庆历新政前其政治变革思想演变过程的是《奏上时务书》和《上执政书》。《奏上时务书》提出变革文风、讲求武备、注重人才、勉励谏官、抑制恩荫等五个方面主张。范仲淹此时的政治变革思想更多地表现为笼统模糊、不成体系。《上执政书》提出六点具体变革应对措施:固邦本,厚民力,重名器,备戎狄,杜奸雄,明国听。范仲淹这次上书阐述自己的变革思想,重点突出,思路成熟,措施具体,层次分明,自成体系,庆历新政的大致构思在这里已经形成。庆历新政的内容在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中有完整体现。这次条陈十事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全篇文字简洁凝练,重在实用。至此,范仲淹完成了从怎么想到怎么做的转变。宋人种种关于政治革新的言论或作为,可以概括为择吏为先四字。范仲淹的变革思想沿着这条线索演变。在以人治为特征的封建专制社会,要变革官僚阶层,与社会根本性制度相矛盾冲突,失败是必然的。王安石变法重点在变更朝令法规,并不去触动体制根本性的问题,具有相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王守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
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大家,其诗歌数量也不少。他的咏史诗在内容上,或借咏怀古人强调个人素质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或借咏怀古迹表达出其历史沧桑感;进而表现出其历史发展观。在艺术上,咏叹对象的相对一致性;理性的思考、客观的叙述多于形象性思维;多古今兴衰之叹少个人怀抱之情。 相似文献
3.
徐文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苏洵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 ,但二人关系并不密切 ,没有相互交往的记录 ,也谈不上有何个人恩怨。为了攻击王安石 ,有人刻意制造苏王矛盾 ,并大谈其思想冲突。本文旨在说明二人在思想和政治主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 ,并无根本冲突。 相似文献
4.
于瑞桓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14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修撰与北宋理学思潮的兴起几乎同时同地 ,信仰、知识、思想上的相互认同 ,构成了这两项文化成果上的内在联系 ;司马光的史学活动 ,不但是理学思潮的源流之一 ,更重要的是 ,他的史学活动和史学思想也深刻反映了那一个时代的理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郑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3):73-78
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怀柔优于征伐、“御之得其道”、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怀柔优于征伐是其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御之得其道”是其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先治其内而后立功于外是其处理内政和边疆问题的基本原则。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了儒家教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个人经历和北宋激烈的民族矛盾有关。不畏上的理论勇气、关注现实、全面与片面共存是司马光民族关系思想的显著特征。司马光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民族关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王艳林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4):9-13
邓小平经济法制思想的基础是姓"资"与姓"社"的判别标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企业法、农业法、吸收外资的法制环境和金融法、财税法等方面,这都具有使法律工具论和经济建设中心论相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杨三正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79-84
时至改革开放30周年之时,邓小平的以“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制”为主题的一系列经济法制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经济立法、宏观调控、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备等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史为鉴与道德评判--论司马光的咏史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史学家的司马光,咏史之作与那些以文学才能著称的诗人所作咏史诗判然有别.不以寄托见长,而主要蕴含了作者的历史意识和道德评判.他的咏史诗与他的史论相呼应,又似读史札记,这种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牛秋实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6):57-60
司马光极力支持一种上起统治者下至低级官员的授权等级制度,在他详注《易经》及杨雄的《太玄》时对道进行的阐述中,这一点很明显。他也非常重视孔子的中庸之道,并以此来解决与西夏等四夷的关系,主张华夏处于中央,而与四夷安处,则天下太平,反对神宗进攻西夏的愚蠢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0.
丁万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98-102
司马光的经济思想是保守的,但他的保守是建立在他对中华帝国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他主张开源节流,阐扬轻徭薄赋、黜奢崇俭、蓄积与常平的“富民”思想。针对日益严重的财政经济危机,他提出了一整套经济改革的主张。最主要的是他对传统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和经济管理的深刻体认。 相似文献
11.
12.
庞明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95-102
宋神宗朝洛阳士人群以司马光等人的圣人意识为代表的道统观念,有与王安石新党集团道统观念以及三不足、理财求利等政治方针相抗衡的意图。“中和”是儒家圣贤之道的基本思想之一,司马光认为它是万事万物得以正常运转和维持平衡的根本法则,可以成为“道”的代名词。“中”是内在规律,“和”是“中”的外在和谐状态。只有明白并严格按照“中和”原则行事,才能够遵道而达道。司马光一方面大力宣扬并践行中和思想,另一方面却深陷失和的政治焦虑之中无力挣脱。他的中和思想,看似中正平和的中庸之道的反映,其实是一种概念化和排他性极强的刚猛之道,以极端的进取心驱动着成圣的愿望。 相似文献
13.
陈志刚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我国史学界已开始重视历史人物的心理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为数不多的几篇这方面的论文,几乎全是从社会群体心理角度来论述的,专们研究历史上某个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几乎没有。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即熙丰变法,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近几年有从王安石的个性品格上来探讨他对变法的影响的,其中主要的有许维勤《王安石的品格作风与熙宁变法的失败》和刘祚昌《记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①.这些论文确有助于对熙丰变法的研究,但仍不属于心理史学的范畴。本文拟从王安石、司马光… 相似文献
14.
WTO规则与中国市场经济法制--比较经济法研究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信和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4):28-34
该文从经济全球化大趋势的背景出发,以比较法的眼光,分析加入WTO对中国市场经济法制环境的影响,提出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稳定的市场经济法制环境的对策,并呼吁组织力量研究解决这一比较经济法领域当务之急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汪康年戊戌时期的变革思想以兴民权为中心,经历了政治变革、社会变革和地方自治思想萌芽三个阶段。作为维新派中的实干家,他的变革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且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筚路蓝缕之功。 相似文献
16.
马忠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5)
孙中山的思想变革论,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系列关于革新人们思想观念特别是唤起民众的论述,但这一本来存在的理论尚未清晰地为人们所注意.其现代价值在于:首先,在文化霸权主义背景下,必须保护汉字的纯洁性以弘扬民族精神.其次,在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构建中,必须以调和消除对立从而塑造人们的和谐心理.再次,中国政治文明必须从基层稳妥开始,为此首先要引导群众心理.最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3):57-71
神宗去世以后,北宋政治进入"司马光时代"。在短暂的一年多时间里,新旧党政治势力的消长和政局演变的趋势都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虽然在政策主张上当时政坛存在着一些相近的看法,但从人事上讲新党旧党和解的可能性并不大。吕公著和司马光的两份名单的出台意味着旧党全面夺权斗争的正式开端,他们举荐的台谏官在支持司马光、驱逐新党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光在很短时间里就基本实现了废除新法、驱逐新党的政治目标,这得益于时代环境和高氏的有力支持,也和他的政治手腕、政治魄力密不可分。司马光是某些政策上的少数派,但在人望上是绝对的多数派。司马光始终保持着斗争姿态,没有提出和解的政治主张。新党被逐之后,旧党内部温和路线和激进路线的分歧凸显,司马光所代表的激进路线是元祐政坛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珩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文章认为进入攻坚阶段的教学改革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教学管理思想的变革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立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个基本点 ,重点抓好教学计划、教学运行和教学质量等三项管理 ,确保人员、政策、投入和检查四到位 ,树立服务、协作、学习、民主和法治五个意识 相似文献
19.
胡金旺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7-112
王安石从孟子思想非常切合北宋时代建设儒学心性之学与富国强民的需要出发,对孟子之学采取了完全尊信的态度。而苏轼从对儒释道一视同仁的借鉴吸收和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出发,反对孟子的性善论和权变思想,因而与王安石的孟学思想形成了强烈对比。王安石的孟学思想极大地促进了儒学的振兴和孟子升格运动的发展,而苏轼孟学思想中的辨孟部分也从反面对孟子升格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宋代是近古时期的开始。宋代主流思想发生了重大变革,奠定了近古的思想传统。同时,宋代也是技术繁荣时期,中国印刷术在宋代迎来了高峰。作为思想发展的载体,繁荣的印刷媒介对思想的演化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思想变革的三个过程:旧思想的瓦解和转化、思想间融合、新思想普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