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汉卿与“铜豌豆”蒋星煜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生平所作杂剧一般认为有67种,今存18种。其阎里、年岁、事迹则均缺少详细而具体之记载,留下了许多需要考证、填补的项目。他的散曲[南昌.一枝花〕《不伏老》用第一人...  相似文献   

2.
当前还有人承认《西厢记》杂剧第五本为关汉卿所续作这一传说,因此,提出关汉卿到底有没有作过或续作过《西厢就》这一问题来作科学的探讨,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钟嗣成的《录鬼簿》(序作于公元一三三○年)和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序作于公元一三九八年)都把《西厢记》杂剧列在王实甫名下,没有列在关汉卿名下。这两部出世较早的戏曲资料,向来都被公认为比较可信的,所以近年来多数研曲家,早已不再为这问题而争辩。但问题仍然存在,还有把它澄清的必要。我以为关汉卿不是没有作过《西厢记》,但他所作不是现在流行的杂剧《西厢记》,而是用《普天乐》小令十六支写的散曲《西厢  相似文献   

3.
在关汉卿的杂剧和散曲中,有许多都涉及到科举和功名问题。在其杂剧中,关汉卿对科举功名表现了肯定的态度,并表现出三个共同的特点:文士通过科考获取功名,改变命运;这些文士都是作者同情和肯定的对象;他们获取功名易如反掌。在其散曲中,关汉卿则以任性适意、笑傲功名的方式表明了远弃科举的态度,并着意强调自己的浪子风流。这两种态度貌似不同,其实都是不满现实又强自宽解心态的反映。关汉卿的这类作品共同反映了欲求不得、欲罢不能的复杂的功名心态。  相似文献   

4.
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中的地位蒲向明“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①“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②“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杂剧方面。”③上述说法,从戏曲创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公允地对关氏文学成就作了评价,多年...  相似文献   

5.
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元代杂剧有如特异的奇葩,开放在中国北方的原野。辛勤地培育这种奇葩而又卓有成效的园丁就是关汉卿。元代杂剧和关汉卿的名字是分不开的,人们一提到元杂剧,就不能不联想到关汉卿,一谈到关汉卿,就不能不论及他在杂剧上的贡献。关汉卿以自己灿烂辉煌的剧作和坚持不懈的戏剧活动,赢得了应有的历史地位,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明代戏剧家贾仲名在为关汉卿写的輓词中,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正是从编剧、表演和戏剧组织活动三个方面肯定了关汉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十三世纪,关汉卿和他的同辈创作了大量的杂剧,使之成为元代文坛上无与匹配的骄子,把中国的戏剧发展到一个完全成熟的阶段,对后来的戏剧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关汉卿尤以他非凡的天才和大胆的艺术实践,博得“领袖”和“师首”之称。(贾仲名《凌波仙·挽关汉卿》)但是,也有一些封建文人囿于他们狭隘的艺术偏见,对关汉卿的艺术才华不可能充分认识,甚至将其说成“琼筵醉客”,排为“可上可下”之列。(朱权《太和正音谱》)然而,他的那些艺术珍品如熣灿的环宝,透过蒙盖在上面的灰尘,一直放射着夺目的光彩。《窦娥冤》就是关汉卿众多的杂剧环宝中的一颗最为明亮者。百多年前,就有  相似文献   

7.
<正> 元代曲家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约生于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卒于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或略后,因撰有《录鬼簿》而对我国戏曲史学有着开创性的贡献。据《录鬼簿续编》载,除《录鬼簿}外,他创作过七本杂剧,所编小令、套曲极多。可惜杂剧均已不存,现传世的仅有小令五十九首和套数一套。在他的散曲作品中,《吊宫大用》等十九首(凌波仙)曲因原附在《录鬼簿》各曲家小传之后,很少被单独论及。其实,它们独树一帜,在以曲写史和艺术审美方面具有很高价值,是元人散曲中一束别具风姿的奇葩,值得我们细加品味。  相似文献   

8.
重评乔吉杂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吉,字梦符,太原人,约生于1280年,死于1345年,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他一生沦落“江湖间四十年”,晚年“欲刊所作”,但未成,后病死在家。元明时有人将他的散曲编辑成集,有《惺惺道人乐府》、《文湖州集词》和《乔梦符小令》三种;部分杂剧也被明人收入一些杂剧选本。乔吉对这样一位在元代后期颇有影响的杂剧家,不少学者已有评论,这里笔者拟再作探论,以助于对乔吉的剧作进行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隋树森先生的《全元散曲》收元人小令3853首,套数457套,搜罗甚广,校勘精细,并注意辑入散见于元人词集中诸如《秋涧乐府》、《淮阳乐府》、《樵庵词》、《贞居词》等之中的元人小令许多首,即使是散见元明以来笔记中(如《尧山堂外纪》等)之散曲作品亦大多辑入。《全元散曲》“自序”说:“选辑元人散曲不妨略持‘宁滥勿缺’的态度,在找不出坚强有力的反证的时候,可疑的作品,还是不妨辑录”。因此,该书以其搜辑之完备为目前研究元人散曲的理想专著。拙编《元人小令选》一书参考尤多,隋先生说:他从一九四七年就开始编校《全元散曲》一书,至一九六四年成书,其治学之谨  相似文献   

10.
孔繁信 《东岳论丛》2001,22(1):133-134
贾仲明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杂剧作家 ,曾创作杂剧 18种 ,现存世 6种 ;他又是一位戏曲史家 ,所编《录鬼簿续编》存世 ,搜有元末明初杂剧家和散曲家 70余人 ,著录剧作 80余种 ;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杂剧评论家 ,曾为锺嗣成《录鬼簿》的 82位未写“挽词”的戏曲家补写了挽词 ,评论了每位曲家的艺术成就 ,成为后人研究元曲的参考要籍 ,在我国戏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戏剧史札记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是艺人据元人散曲创制的“大十面”。清军平定三藩乱后,陈圆圆确实在昆明三圣庵安度了晚年。从刘墉《现剧》诗16首,知他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是观剧的行家。  相似文献   

12.
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五种杂剧,现保存下来的有十八种。其中最著名的喜剧有《望江亭》、《救风尘》、《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调风月》、《拜月亭》(后二者科白不全)等。他无论写悲剧或喜剧,都能站在那个时代的进步立场,无情地揭露与鞭打封建黑暗势力,热情地歌颂在封建黑暗势力重压下的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及其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喜剧的美学特征是笑。马克思说:“历史合乎规律地运动着。当它把陈旧的生活方式带到坟墓里去的时候,是经过很多阶段的。全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阶段是它的喜剧……历史为什么这样运动呢?就是为了使人类笑着同自己的过去告别。”①斯大林也说:“社会生活处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我国杂剧的黄金时代。在群星灿烂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成就最高。他晚年的作品《窦娥冤》,则是他出色的代表作。日本人青木正儿曾赞之为:“此剧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元人杂剧概说》)。 《窦娥冤》在选材炼意、人物塑造、戏剧结构和曲词宾白诸方面都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元代是我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复杂尖锐的时代。当时政治黑暗,是非颠倒。医者不治病救人,却谋财害命;流氓横行不法,但能逍遥法外;官吏不公,贪脏枉法。一般读书人也不得不靠卖儿鬻女过活。其他百姓的生活更可想而知。窦娥的冤案有她后来当大官的父亲给昭雪,广大善良的人们,只有俯首贴耳,任人宰割,在这样的黑暗社会里,冤狱岂只  相似文献   

14.
郑廷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廷玉,元杂剧作家,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人。生活于元代前期,其生平事迹,已无从可考。但他留下了许多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就有23种,仅次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占全元杂剧存目的二十五分之一。现存杂剧六种:《楚昭王疏者下船》、《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崔府君断冤家债主》。这给我们认识郑廷玉提供了依据。从这六种看,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社会下层的人民生活,和奸杀谋财一类的公案。其中,反映贫穷人民生活的杂剧写得比较成功,不但有思想深度,而且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是郑廷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状元堂陈母教子》不是关汉卿的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母教子》在艺术上是有可取之处的。语言生动流畅,三末陈良佐滑稽多才,给人以深刻印象。但是,我们判断《陈》剧是否是关汉卿的作品,却不能取决于它艺术上的高低成败,我以为《陈》剧不是关作,有它另外的理由。 丹纳说得好:“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象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象之处。你们也知道每个艺术家都有他的风格,见之于他们所有的作品。”《陈母教子》和关汉卿的其他“女儿”,毫无相象之处,不仅风格不类,而且与关氏平生思想背反。:关氏是位“不屑仕进”、轻功名、重自由、狂放不羁的风流才人,浪漫艺术家,自称:“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过着“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花中消遣,酒内忘忧。”(《不伏老》)的生活。他主张:“乎生肥马轻裘,何须锦带吴钩,百岁光阴转首,休闲生受,叹功名似水上浮沤。”(《女校尉》)他有一套人生哲学:“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暗吉。”“富贵哪能长富贵,日盈昃丹满亏蚀。”所以他劝人,“君莫痴,休争利!”“急流勇退寻归计,采蕨薇,洗是非,夷齐等,巢由辈。这两个谁人似得:松菊晋陶潜,江湖越范蠡。”(〔双调乔牌儿〕)这些从理论到行为的自我告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与《踏摇娘》[韩国]金学主一、绪言关汉卿被称为元代杂剧之创始者①。其生平所作杂剧,今所知者有六十余种,今传者约十六种。今存十六种之中,男主角主唱之末本只有四种,其他都是以妇女为主角之旦本。据此可知关汉卿非常关心古代社会里被压迫、被侮辱、被轻...  相似文献   

17.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大都兼擅散曲.白朴即是一例.关于他的散曲的艺术成就.有些论者甚至认为高于其杂剧.例如,梁乙真指出:白朴的散曲“颇俊逸有神,而小令尤为清秀.当我们读他的剧曲时,每为他华美婉妍的辞句所感动,但一读到他的散曲,则知其中更包含着豪放、俊爽、秀美诸点,其成就却高出其剧曲之上.”(《元明散曲小史》第一章)蒋伯潜也认为“白朴的散曲较其剧曲更佳”(《词曲》第五章).这些看法或许是仅就曲词而言,有取其一点之病,但白朴散曲的确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却是不争的事实.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艺术风格与历史地位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8.
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窦娥冤》杂剧注释中,对剧中人赛庐医“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语中的“本草”,释为:“本草,指《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记载中药的书籍。”此解释不确。按《窦娥冤》是元人关汉卿创作的反映元代前期社会生活的杂  相似文献   

19.
<正>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开创的一种风气。魏晋时代,“宽袍大袖,大家饮酒”,是一种时风,曹操就好喝酒,《短歌行》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孔融更嗜酒,有借醉辞婚的故事。刘伶“唯酒是务”,还作有《酒德颂》。陶渊明不仅嗜酒如命,而且在晚年贫病交加、缺酒和无酒可饮时,把酒友颜延之送给他的二万钱全数交给酒家,充作酒资,以便随时零碎取饮。他饮酒唯恐不足,甚至虚拟死后也会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颜延之给他作诔,也说他“性乐酒德”。而更重要的是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收在陶渊明集子里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有五十六篇,占三分之一多,其中以酒命题的,就有二十三首。较之“酒仙”李白现  相似文献   

20.
鲁迅说:“看人生是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这是因为,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赏鉴总是受着个人思想水平、生活体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等条件的制约。因此,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另外,从艺术批评史角度而言,一部作品,能长期引起广泛、热烈的争论和探讨,是作品本身思想性丰富和深刻的一个标志。世界文学名著《红楼梦》《阿Q正传》《哈姆莱特》无不是这样。关汉卿的一些杰作也是这样,对其杂剧《玉镜台》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就有争议。王季思同志两篇全面研究关汉卿创作的论文,对《玉镜台》一剧就基本上持否定态度。他在第一篇文章中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