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的《哲学全书》以《逻辑学》为首,紧跟《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这两门处于应用逻辑学地位的科学。黑格尔本人在《小逻辑》第十八节中早已明确指出,用并列的观点去看待各特殊部门或各门科学之间的关系,是不恰当的。显然,应该通过独特的逻辑方法,去揭示《逻辑学》与《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的内在联系。《逻辑学》前面的导论及序言,对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作了重要而又简明的说明,其地位并不亚于《精神现象学》的那篇有名的长序。所以,我现在想就《逻辑学》的导论及序言,对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作一点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著作,是两部《逻辑学》——即“大逻辑”(WISSENSCHAFTDER LOGIK)与“小逻辑”(DIE LOGIK)。从内容来看,这两部著作的讨论对象,实际上主要是属于传统哲学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范畴。而关于逻辑学,除第三部《概念论》中的“主观性”一篇以外,全书基本上涉及不多。正因为如此,罗素曾说:“逻辑照黑格尔的理解,他明确地说和形而上学是一回事;那是一种跟普通所说的逻辑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既然如此,黑格尔为什么要把这两部与传统逻辑概念基本无关的著作命名为《逻辑学》?这究竟是由于他的谬误,还是由于确有更深刻的原因呢?  相似文献   

3.
早些年,曾参与《〈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初探》书稿的校对,作为第一个读者,尽管评介此书力不从心,然而,还是觉得有话非说不可。 大家知道,《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以下简称《摘要》)是列宁《哲学笔记》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此书是列宁研究辩证法的读书扎记,因而给后人理解上带来了一定难度。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些解释性  相似文献   

4.
对于黑格尔把“纯存在”作为“逻辑学”开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仅把它归结为“神秘的虚构”、“唯心主义呓语”。①这里就有这么个问题:为什么黑格尔竟然能在这种具有主观随意性的、虚构的逻辑开端上成功地建立起庞大的哲学体系,而且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是“唯心主义最少了,唯物主义最多”,这不简直成了“斯芬克斯”之速吗?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是对近代科学架构方式的系统反思,也是在接续古远宇宙秩序传统的基础上对这一方式的深彻推进。因此,需要突破当代的学派立场,正视这部书的科学性质与形而上学背景,这有利于摆脱《逻辑学》研究长期以来陷入的神秘化窠臼与片面肢解趋势。在回溯到文艺复兴科学思想与古代哲学这两个源头的同时,应结合现代性的困境,对存在论、本质论与概念论展开有的放矢的分析。《逻辑学》主要有两方面的思想遗产:一是它对于量化的广度与外在性局限,以及规律思维的深度与封闭性的揭示,值得当代思想重视;二是它以思辨的方式为广义现代科学揭示的宇宙秩序这一出路,现今仍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亚清 《天府新论》1994,(5):40-43,50
再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黄亚清(一)黑格尔认为,要确定《逻辑学》的开端是一桩十分困难的事。对于形而上学者来说,“开端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性质”,如何确定科学的开端,曾引起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哲学)的惊惶失措。一般来说,作为《逻辑学)体系的开端不外乎来自...  相似文献   

7.
丕之、汝信合著的《黑格尔范畴论批判》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对于研究范畴理论和黑格尔哲学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范畴是人们用来反映客观世界某些最普遍和最本质的联系的思维形式。研究范畴,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逻辑学》的内容实质及最高成就是辩证法思想。 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尺度范畴与其他范畴一样,也是“绝对观念”的一个环节,是唯心主义的。但黑格尔将尺度范畴看成为质与量的统一,质的规定性与量的规定性的辩证统一,这点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10.
王春梅 《兰州学刊》2011,(7):198-200
逻辑学以绝对为其研究对象,决定了必须以纯存在或纯有作为开端。逻辑学的开端演绎是解决如何从纯有合乎逻辑地分析出定在的演绎,但黑格尔在逻辑学的开端演绎中,从无过渡到变易,从变易过渡到定在的逻辑分析,缺乏一些必要的逻辑环节,致使其逻辑学开端演绎显得缺乏内在的必然性。按照黑格尔的逻辑演绎原理,有必要对无过渡到变易,变易过渡到定在作内在的逻辑分析,使黑格尔逻辑学开端的演绎更合乎其一贯的逻辑分析风格。  相似文献   

11.
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关于它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范畴,还是商品经济的特有的范畴问题,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存在分歧。本文试说明抽象劳动何以是一个永恒范畴,以就教于各位同志。  相似文献   

12.
"总体"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的概念,更是理解黑格尔思辨逻辑的关键。黑格尔认为,一个真正的哲学体系应该是一个首尾相连的圆圈式的总体,"一种内容只是作为整体的环节,才得到其正确性的证明,在这个整体之外,则是毫无根据的假设或主观的确信。"本文从黑格尔《逻辑学》中的哲学圆圈、具体概念、有限和无限等三个方面探讨黑格尔的总体观。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体系性和方法性分别对待的做法,表明了其观念论的一面和方法论的一面的各自特点。对马克思来说,虽然黑格尔的泛逻辑主义本体论并不可取,但其《逻辑学》,尤其是"本质论"这部分所蕴涵的方法论却极其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和后来的《资本论》,是它们的方法论基础。文章从五个关键词出发,表明马克思对黑格尔方法论的这种吸收利用。但与此同时,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作了一种转换:他对五个关键词都作了新的理解,特别是用劳动取代了精神作为对象的本质性概念,将有机的、动力学的观念论转换为一种唯物论——马克思用"本质论"的方法论批判了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和黑格尔哲学本身,同时他又在著作中延续着这种来自黑格尔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资本论》的创作过程与黑格尔的《逻辑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在创作《资本论》第一稿的过程中,曾写信给恩格斯说:“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①。在《资本论》第一卷定稿以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一生著述甚丰,本文仅就他有关读《史记》的方法问题,做一简要介绍。 梁启超先生在其《要籍解题及其读法》(见《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二)一文中说,读《史记》的方法有两条,一是常识的读法,一是专究的读法,但不管是哪一种读法,一定要有一个共同的入门准备。这就是:(1)先读《史记·太史公自序》以及《汉书·司马迁传》,其目的是“明了作者年代、性行、经历及全书大概”。(2)读《汉书·叙传》论《史记》的部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起国合商业的改革和发展,首先面临着一个绕不开的认识问题,即如何认识国合商业在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合作社要转换经营机制,在竞争中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由于当时还未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的问题,公有制商业主要就是国有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商业。因此,我们认为这里说的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实际上就是指的公有制商业的主渠道作用。据此,以下我们称国合商业时,实际上指的…  相似文献   

17.
徐博 《理论界》2011,(11):86-89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逻辑方法,而"否定"则被视为辩证法的中心,但却少有人对黑格尔关于"否定"的论述进行过分析,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大、小《逻辑学》具体文本的解读,力图将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康昊天 《理论界》2013,(12):9-12
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理论基石,其中的分工范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分析方法,分工范畴的分析可以沿着一个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路径进行,并且在反映历史逻辑发展的过程中,其本身的内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丰富的过程。分工是客观的物质社会关系一项重要内容,与所有制等概念紧密联系,并且不能通过人为拟制的制度来消除,只有在物质生产力质的飞跃的情况下才能扬弃原有的分工体系也即物质社会关系。分工的范畴的再认识,对于拓展经济理论研究的范围和经济改革的思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读《莺莺传》的同时,比照着看《读<莺莺传>》,也看寅恪先生其它一些有关文章,以及近年来国内学人研究《莺莺传》的文章,颇有感想。其中有一些是对寅恪先生观点的疑问,特录之如下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20.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流行看法认为,这是列宁的命题,这种看法值得商榷。我们认为,这是列宁就黑格尔原著的摘录写的提要,是用黑格尔的语言提示黑格尔的一个基本观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黑格尔《逻辑学》中的一段文字:“这种观念(指实践的观念——笔者)比上述认识的观念更高级,因为这种观念不仅具有普遍东西的品格,而且具有单纯现实东西的品格”。然后,列宁就此写下了上述提要,两者内容是相同的。至于提要改变的文字,在黑格尔《逻辑学》的其它有关文字中均有出处,保持着黑格尔的哲学用语。从这句话所在的整组笔记的逻辑结构来看《哲学笔记》(第228—230页)每页文字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是列宁摘录的黑格尔关于善的论述,右边是列宁对这些论述所作的提要。这组笔记包括四则摘录和七则提要。列宁在四则摘录的前面冠上一个总标题,即《认识论中的实践》,提示该组笔记的中心内容和实质。摘录分为两段:第一则独立成段,二、三、四则构成第二段;与此相对应,提要也分为两段:一至四则第一段,五至七则第二段。第一段提要列宁概括为:“换句话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写在封闭的方框内。第二段提要的概括写在不封闭的方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