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不由自主”的在让位前后,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赞誉之词是比较多的,让位给袁的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比如,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当天,孙中山就打电报给袁世凯.明确表示自己是“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于大白于将来”①。在1912年1月15日回复议和代表伍廷芳的电文中,孙中山宣布:如果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②,进一步表明了自己对袁世凯的态度。后来事态的发展证明,孙中山一再要将临时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的表示,对“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作“孙文学说”,阐“行易知难”主旨,恰恰在杜威来华,胡适到上海恭迎之际,因此,孙中山乘便就“行易知难”学说分别与杜威、胡适师徒商讨。杜、胡各自从自己的哲学立场对其进行了评说。本文试析他们的不同观点。一、“行易知难”说的提出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民主派迅速发生了分裂。其中右派势力采取了与反革命相妥协的方针,不赞成孙中山的革命建国计划,许多革命党人脱离了革命,反袁世凯斗争终告失败。孙中山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认为革命建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革命党人在思想上深受中国几千年来的“知之非艰,行之惟…  相似文献   

3.
论孙中山在创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在南京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产物。它宣告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覆灭,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因而成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的最主要标志。可是,由于这个革命政权早在它诞生之前,已被许定给了反革命头子袁世凯。被选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受到里应外合的压迫,无法改变这个既成事实。本来,“孙逸仙没有妥协的意思”,但缺乏“斗赢袁世凯”的条件,“于是终于输给了袁世凯”。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探析杨波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而落下了帷幕。当历史的幕帐徐徐落下的时侯,绝大多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在为他们的这一选择而欢欣鼓舞,只有当袁世凯称帝的野心逐步昭然的时侯,他们才发现自己的选择是如此的...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权而告失败。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分析探讨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在孙中山初创南京临时政府后即让位给袁世凯这一问题的分析和评判上,至今还未形成一致的意见。本文在分析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之局限性而致的功成思想、受传统及客观环境影响而致的身退思想、对袁世凯认识的不足以及资产阶级本身固有的局限性等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孙中山的辞职,带有历史的必然性。一管之见,祈请各位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史上,黄兴是与孙中山齐名的人物,有“开国二杰”之称。他文武兼资。才德兼备,足以冠轶群伦。但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黄兴的研究却显得相对薄弱;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失之公允。有的因为他在领导武装起义时打过败仗,贬为“常败将军”;有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单纯的“实行家”,有所谓“黄实行”云云;有的根据他和孙中山在政见上的某些分歧,认定他在组织上“走上了分裂的道路”;有的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以后主张对袁世凯妥协退让,成为革命党内部妥协势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还有的公然说“他没有站在时代的前列”,甚至把他“划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右翼”。究竟应当怎样正确评价黄兴,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辛亥革命中,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把民国总统的职权让给了大地主、大军阀袁世凯。何以让权?史学界普遍认为乃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的结果。怎样看待让权行为?史学界一直持否定观点,甚至视之为革命党人对反动势力的妥协投降。笔者认为这些看法有欠公正。在武昌起义之前,革命党人曾开展过多次革命活动,只同盟会就发动过十多次武装起义,在历次斗争中都表现的英勇顽强,对反动势力从未妥协过,在辛亥革命以后,革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事件: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与南京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让位几乎同时进行。一场具有开创意义的资产阶级政治大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落到了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军阀利益的袁世凯的手里。对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这一怪事,帝国主义列强弹冠相庆,纷纷向袁世凯表示祝  相似文献   

9.
清帝退位后,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以北京为民国临时首都,孙中山则坚持临时首都仍设在南京。他对同盟会籍参议员施压,迫其改变原议。孙中山的行政专横,引起舆论大哗。但他仍派出欢迎专使,赴北京欢迎袁世凯南下就职。后因北京发生兵变,孙中山方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使南北统一的混合责任内阁很快组成。孙中山解职后,南京临时参议院在没有行政压力的情况下,第三次讨论临时首都地点问题,恢复原议。在其它一些问题上,也出现了行政专横。此乃中国没有实行分权制的民主传统,孙中山缺乏实践经验,南京临时政府又采用总统制所致。  相似文献   

10.
辛亥南北议和,是当时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的愿望.最后达成协议,也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必然结果.议和成功不仅仅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袁世凯在其中的妥协因素也不能忽视.无论赞成民主共和,还是让清帝退位,对袁世凯来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一面对清王室没法交代,一面还得看帝国主义的脸色,处境两难.  相似文献   

11.
袁世凯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袁世凯任临时总统后,外患频频。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企图把外蒙置于俄国的殖民地。当时,针对外蒙古危机,袁世凯对蒙古进行安抚,希冀和平解决,同时寄希望于列强主要是俄国的调停。在中、俄交涉中,袁世凯在初期对俄的领土野心进行抵制,极力争取外蒙古的主权。但由于俄国的政治讹诈、国际环境的孤立,国内政局的动荡和为了政权的巩固,袁世凯最终妥协,放弃了对外蒙古的统治权,只获得空头“宗主权”。但这种妥协是被迫的外交让步,并非单纯的“卖国”。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     
袁世凯的八十几天皇帝梦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是帝国主义的一条忠实走狗。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直接推翻了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但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了当时领导革命的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施展了反革命两面手法,赶走了孙中山,从清朝“内阁总理”摇身一变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使辛亥革命流了产。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后,为了调和南北冲突、阐明实业报国的主张和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1912年孙中山应袁世凯的邀请到北京共商国事。在北京期间,孙中山与袁世凯会晤、参加同盟会改组、出席各界欢迎会……这些活动是孙中山先生践行民主共和的写照,他不顾自身安危、利国福民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为当今建设和谐民主的社会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12年孙中山辞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 ,无疑是辛亥革命史上一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此的既往研究大都说成是“让位”。其实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总统一席原本就属于袁世凯。其后革命党人与南方独立各省选举孙中山 ,只是革命形势发展需要一个头面人物主持政府 ,而袁世凯尚未来归、黄兴拟将赴宁代黎元洪“暂任”大总统职权而尚未成行、孙中山却适时归国并主动要求承担大计等条件下的一个权宜之计 ,“虚临时总统之席以待袁君”的决定并未因此而有根本性改变。孙中山的最终辞职荐袁仅是“践前言” ,实为还位。此外 ,“让位”论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 ,制约了辛亥革命有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各派政治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有坚持,也各有妥协与让步,终于使一场以暴力发难开始的大革命以南北和解五族共和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清政府、孙中山、革命党、立宪党人以及袁世凯和新军将领等,都各有不同作为。文章根据相关史料重新排比新军将领段祺瑞的言论与活动,揭示其在辛亥大牌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绝对称职的操盘手。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初孙中山在北京的政治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8月孙中山第二次到北京,在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与袁世凯的会谈,不能不说是大胆的策略应用;孙中山主持了国民党成立大会,国民党的成立作为历史演进的一个过程来看,有其积极意义;孙中山在民国建立伊始就提出要变农业的中国为工业的中国的目标,提出从修筑铁路入手以发展经济,还提出“开放主义”,引进外资,表现了一个革命家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兼评宋教仁与孙中山的关系董剑平1913年3月20日,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爱国者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闻讯悲愤异常,立即从日本回到上海,他沉痛地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王宠惠早年在孙中山的带动和影响下从事革命活动 ,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重要追随者 ;辛亥革命时期是二人在政治上联系最紧密的时期 ,王宠惠成为孙中山在外交等方面的得力助手 ;袁世凯窃国后 ,王宠惠投身北洋政务 ,但与孙中山仍保持了密切联系。孙中山是以救国为己任的职业革命家 ,而王宠惠则是学者从政型的技术官僚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外反革命势力绞杀后,他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国,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袁世凯、段祺瑞、张勋等大小军阀官僚进行了坚决斗争。在斗争中,尽管他勇往直前,从不灰心退却,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总是不能实现,使他感到十分痛心。正当孙中山在绝望中艰难前进时,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才开始他一生中的伟大转变,放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接受了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并为之英勇奋斗,直至病逝。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一年十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资产阶级教育家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三月,孙中山被迫辞职,四月,临时政府北迁,袁世凯窃据了临时大总统职务,蔡元培仍在唐仪内阁中担任教育总长。七月,他因不满袁世凯的独裁统治,辞去了教育总长的职务。蔡元培在任职期间,怀着对资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满腔热情,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坚决改革清朝的封建主义教育,积极创建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教育事业,在我国奠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