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岚 《北京纪事》2011,(6):39-43
早年北京崇文门的地界,宽宽窄窄的胡同纵横交错。英子胡同是手帕胡同的一条分岔路,在这里有一家茶楼。每日下午两点开锣,一直唱到日落时分。茶楼门前的海报用正楷写着“特清五城弟子随意消遣”。  相似文献   

2.
夜幕降临时,随便推开哪家星级酒店的旋转门,最先飘入耳际的注定是那如幻似梦的琴声。循声望去,那个端坐在钢琴后面的弹奏者,就是我们通常称谓的“琴师”了。“琴师”——既是那些三星级以上酒店的“注册商标”,又是必不可少的“门面”。而“琴师”这个听上去颇有些艺术味道的职业,对于常人更是透着一股子神秘。 我走近了那些被称为“琴师”的女孩。 刘莎:一天跑过四个场子 刘莎从16岁就开始了琴师的职业,那时,她还是中央民族学院附中初三的  相似文献   

3.
小师 《21世纪》2008,(11):30-31
知名旅美小提琴家吕思清已成为当今国际乐坛最活跃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今年10月10日晚,一场"凤灵提琴之夜"音乐会又把他带向了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4.
"前乐府"是指汉武帝"乃立乐府"之前的先秦乐府诗。现存的"前乐府",共计为133题163首,按其篇名之所示及其音乐性之特点等,大致可分为"琴曲类"、"古歌类"、"综合类"三类。"前乐府"的作者主要由官吏阶层与普通民众两大群体组成,其中,孔子因创作了15题16首"前乐府",成为先秦文学史上在诗歌数量上仅次于屈原的一位诗人。"前乐府"虽然题材内容丰富,但却绝少爱情之作。  相似文献   

5.
钟新研 《中华魂》2021,(1):38-39
记得上世纪70年代,苏州评弹《一粒米》曾经风靡全国。当时还在上初中的我,对其他戏剧不感兴趣,却对《一粒米》情有独钟、百看不厌,每有演出必看,每看一次就感叹一次。这不仅因为弹词曲调好听,而且因为词中内容惊人。弹词大意是:一两米。  相似文献   

6.
尹璐 《人力资本》2009,(4):62-64
音乐和艺术贯穿了他全部的生活。商海里,他跳转着角色,从“小柯”到“柯老板”,深入浅出地经历着一种别样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们班的名气可大了,不说别的,就数数我们班的“小画家”“小文学家”“小数学家”“小音乐家”……称得上“家”的就有一箩筐,今天,我就来说说我们班的“大家”们。  相似文献   

8.
禹权恒 《东方论坛》2014,(5):121-125
"日本体验"是清末民初时期学堂乐歌运动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堂乐歌运动是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它伴随着新学的诞生、发展,使救亡图存和富国强兵等新思想和西方音乐文化有效地在中国大地普及,为"五四"文化运动时期中国音乐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明天 《人生与伴侣》2010,(11):16-18
如果没有《武林外传》,“白展堂”沙溢不会这么快走入大众视野。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对沙溢来说,《武林外传》可能不过是蒙运气眷顾的昙花一现,也就不会有之后的《新上海滩》。  相似文献   

10.
从《聊斋俚曲》中“银纽丝”小曲看明清民歌艺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向民歌学习而创作的文艺作品 ,富有地域特色及民间气息。本文分析了俚曲中的一曲———“银纽丝”的渊源及其在明清时期的流传情况 ,并进而划分出它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 ,即文人的热情模仿阶段、《聊斋俚曲》的生动再现阶段及小曲与戏曲的密切结合阶段。试图从中窥见明清民歌艺术发展之一斑  相似文献   

11.
在曾经是蓝眼睛、高鼻梁天下的国际交响乐界,活跃着一支黑头发黄皮肤的全球“华人明星组合乐团”。当你身居祖国,亲耳聆听由世界上多个顶级交响乐团中的首席、副首席华人乐手联合演奏世界名曲,该是多么幸福与自豪。  相似文献   

12.
姚遥 《新少年》2009,(1):87-87
我5岁时,有—天和小伙伴在家里捉迷藏。轮到我藏时,我让她等在屋外,关上房门。我在屋里东躲西藏。这时看见床上放着—个大整理箱,厚厚的布面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小花,像一个方方正正的小房子。我想,藏在这里面,她肯定找不到我。于是我便把拉链拉开,把脚先伸进去,随后整个身体钻了进去,缩成一团,整理箱勉强装下我。我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把拉链拉上,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  相似文献   

13.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独立的文化,牛是一种动物,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驰骋于中西方文化中,在两种文化中却扮演不同角色。在中西人心目中,对牛褒贬不一,而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便是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陆游后期诗歌作品中屡屡出现“饭牛”意象。从语用层面考察,既有用“饭牛”字面义以表现诗人或其乡人山居生活的,亦有用“宁戚饭牛”之典以寄寓作者情怀的。此类诗歌是诗人特殊经历与特殊心态的折射,亦蕴含着特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5.
《山西老年》2012,(3):47-47
汉字,谁都知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据说,老祖宗造“牛”和“半”这两个字时,遵循的也是上述规律:牛有两支角,两支角的“半”字自然要读成“牛”;而半是一半,只有半边,“牛”字就为半。  相似文献   

16.
薛小玲 《社区》2012,(31):53-53
岳父退休前在单位当了几十年的采购员,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能说会道。他说,只要不是欺骗,良好的口才能结朋识友。岳父姓周,周围了解其秉性的人都直接称他为“周大吹”。去年年底,我们买的新房装修好了,特意把岳父岳母接过来享享福。岳父是个自来熟,很快和社区聊天角大伯大婶老嫂子们搅和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淡淡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个头,你,一定还不认识我吧。我叫陈宇晨,今年11岁,喜欢打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还有玩电脑。  相似文献   

18.
5月16日上午9时,安徽省蚌埠市交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指导员王其刚,开着警车在蚌埠市朝阳路上巡逻。一辆牌号为皖C23909标有“城管执法”字样的灰色雪佛莱轿车出现在从警20多年的王其刚视野里。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今日南国》2009,(23):57-57
梅斯菲尔德1921年出生在阿勒冈州,1966年为了照顾年老的母亲,搬进了西雅图巴拉德西北46街一个两层楼的小房子。这栋房子建于1900年,只有9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展华 《华人时刊》2009,(1):76-76
丑时春入户,牛岁福临门。牛是中国人喜爱的家畜。古往今来,人们不仅赞美牛任劳任怨,辛勤耕耘,而且以牛自喻者甚多。春秋战国时,孔子的门生冉耕和司马耕,就以"伯牛"和"子牛"作为自己的字。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曾以牛入诗,轻喟自叹:"我似老牛鞭不动,雨滑泥深四蹄重。汝如黄犊走却来,海阔山高百程送。"北宋大臣李纲曾以"病牛"表达自己为国为民,主战抗金的宏大志向,他有一首《病牛》诗写道:"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李纲以牛自比,表示自己虽然精疲力尽,但仍要为众人谋取温饱而不计个人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