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曹成章同志研究傣族农奴制的力作《傣族农奴制和宗教婚姻》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被列为该出版社1986年度出版的学术质量较高的专著之一。 《傣族农奴制和宗教婚姻》(以下简称《傣族农奴制》)是作者根据社会调查材料和历史文献,并吸收他人研究成果写成的。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傣族农奴制的专著。全书简要地论述了傣族的社会历史,重点论述了农奴制下的社会经济、土地制度、地租形态、等级关系、政治军事法律制度、以及与农奴制有密切关系的宗教信仰和家庭婚姻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傣族的宗教文化包括其原始宗教文化与佛教文化,它是傣族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傣族传统人居环境的营造中,宗教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本文试图探析宗教文化对傣族传统人居环境中社会、自然、农业生产、村寨布局等方面的影响,挖掘傣族传统人居环境营造中的生态智慧,展示傣族地区人、神、自然和谐共聚的内因所在,为当代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傣族社会的家族公社及其残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农奴社会保存有较完整的农村公社,在一些村社里,还残存着按血缘关系组成的家族公社。本文就残存在傣族农奴制下的家族公社作一简要介绍,并试析其残存的原因。 傣族的每个家族公社都有按山陵、河川、沟渠、林木等自然景物为界线的地域范围。有家族共同占有的土地——家族田。家族田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十九(勐混、勐笼等部  相似文献   

4.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5.
杨文安 《民族学刊》2014,5(2):43-45,119
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历史上南传佛教与封建领主统治、村社统治和社会等级制度紧密结合,长期维持着傣族社会的稳定,并对基督教的传播产生了强大的抵制作用。过去虽然有少部分傣族民众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但没有对傣族社会和传统文化造成大的影响。近年来,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现象再次出现,并有增长态势。对此,首先应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必然性、长期性和社会性,其次,应围绕焦点问题和突出矛盾,采用政府引导下的民间协调方式,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傣族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中一个较为庞大且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民族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集居在我国的"歌舞之乡"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傣族有着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傣族舞蹈在众多的少数民族舞蹈中显得非常独特,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兴趣。所以,查询了很多资料,结合自身的研究,对傣族舞蹈做一个初步的研究和梳理。本文分别从地域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图腾文化三个层面对傣族最为典型的孔雀舞、象脚鼓舞、鱼舞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探索了傣族舞蹈在当代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赕佛活动是傣族南传佛教信众频繁举行的宗教活动,包括对佛祖、僧侣的供养,对祖先、亡灵、鬼神的祭祀,对佛寺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财物布施等,内容十分广泛。赕佛活动具有协作与整合、互助与分享、节日与聚会、艺术展演与传承等多重社会功能。赕佛活动社会化使这种个体性、区域性的佛教活动影响力不断放大扩张,由个体行为转化为村寨行为、由村寨行为升格为区域行为,成为联系傣族信众、连接傣族社会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8.
田玉玲 《民族论坛》2013,(8X):52-55
赕佛活动是傣族南传佛教信众频繁举行的宗教活动,包括对佛祖、僧侣的供养,对祖先、亡灵、鬼神的祭祀,对佛寺及各种公共场所的财物布施等,内容十分广泛。赕佛活动具有协作与整合、互助与分享、节日与聚会、艺术展演与传承等多重社会功能。赕佛活动社会化使这种个体性、区域性的佛教活动影响力不断放大扩张,由个体行为转化为村寨行为、由村寨行为升格为区域行为,成为联系傣族信众、连接傣族社会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
李超 《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03-105
傣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孔雀舞亦是傣族鲜明的舞蹈艺术之一,“孔雀舞”,在傣族民间又称为“嘎洛拥”,意为跳孔雀,孔雀舞的根源在很多方面受到傣族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先有关《孔雀舞》的记录就是唐史的《新唐书》,孔雀与傣族之间有着很深渊源,傣族贤人一律认为孔雀跟傣族古老部落具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傣族人民能歌善舞、热爱艺术,特别喜爱孔雀,大家认为孔雀身上具有的优良品德正是他们所崇敬喜爱的。  相似文献   

10.
胡绍华 《民族研究》2006,(4):103-104
农村公社是原始社会解体时期形成的以地域为基础的,以村社土地公有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的二重性为特征的社会组织形态。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民族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社会形态,在这些地区,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傣族村社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的出版,为研究村社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该书的第一个特点是提出了傣族文化的概念———“村社文化”。这一结论是作者经过长期钻研和实地调查的必然结果。作者以傣族封建领主制社会是建立在农村公社基础之上的理论为出发点,进而延伸至研究…  相似文献   

11.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本身特有的服饰,是民族历史上的沉淀,包含了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因受到居住环境、生活习气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傣族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造就了绚丽的服饰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变更,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各地区傣族妇女的服饰内涵,了解傣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壁画色彩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绘画技法大方多变,线条、构图等非常成熟,使整个画面交融和谐;壁画题材丰富多彩,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傣族民间传说故事和历史故事。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壁画作为一种宗教艺术符号,不仅是傣族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宣传南传上座部佛教教义,展现本民族生产生活的历史,传承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本文主要透过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壁画这一宗教艺术表现形式,探究其哲学底蕴和审美意识,展现西双版纳傣族南传佛教壁画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本身特有的服饰,是民族历史上的沉淀,包含了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因受到居住环境、生活习气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傣族人民在历史过程中,造就了绚丽的服饰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服饰文化发生了变更,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各地区傣族妇女的服饰内涵,了解傣族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小乘佛教当考察傣族宗教的时候,首先应该指出的是,和泰国、缅甸的情况一样,傣族宗教的最大特色是小乘佛教与本地信仰并存。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傣族宗教是傣族社会中发展起来的本地信仰与其中浸透着外来成分的小乘佛教的二元结合体。据说,小乘佛教是从缅甸传来的。关于其传入的准确年代尚不明了,不过到元、明以前即12世纪末,传说最高统治者中已有了佛教信仰。到15世纪(明代),佛教已在人民中间普及开来。因此可以认为,佛教很早就传入了傣族社会,并逐渐在人民中稳定下来。关于传统的本地信仰,后面还将谈及,这里仅试图说明小乘佛教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德宏旧城大寨傣族婚姻习俗的考察与比较,阐述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变迁,认为德宏傣族婚姻习俗的主体核心仪式没有发生变化,而由主体核心仪式派生出来的非仪式部分则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嬗变。  相似文献   

16.
傣族长诗,自建国以来已发掘、整理、出书多部,有的并改编成其他文艺形式与读者、观众见面,在国内外早已享有盛名。但是,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却一直没有重要发现,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不久前,傣族文学工作者们竟挖掘出一篇三百六十七年前著述的、相当于汉族《诗品》的诗论——《论傣族诗歌》。还有一篇写于四百三十多年前,是论述傣族发展的著作,即《谈寨神勐神的由来》。这两篇著作的发现,震动了关心傣族文学的文艺界和学术界。它不但填补了傣族古典文学理论的空白,  相似文献   

17.
在已发表的研究傣族古代社会历史的论著中,都一致认为古代傣族是经过奴隶制发展阶段,出现过奴隶社会的。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傣族社会在原始社会末期逐渐出现家长奴隶制以后,由于本身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因,没有发展到奴隶占有制阶段,形成奴隶占有制社会,就向封建社会过渡了。  相似文献   

18.
胡玥 《民族研究》2003,(6):64-68
文身是傣族男子中的一种传统习俗。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勐海县傣族文身习俗的调查 ,介绍了傣族文身的历史与现实个案以及文身图案与文身方法。作者在调查中发现了头部文身和红色文身的罕见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作者还对傣族文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傣族的农业祭祀与村社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傣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兼信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的二元化信仰。小乘佛教最早约在唐代从斯里兰卡经中南半岛传入我国傣族地区,原始宗教则是土生土长的早期信仰,但它同样有强大的生命力。虽与比它强大得多的小乘佛教有过猛烈的碰撞,仍坚守自己日渐缩小的阵地,一直延续到现代。 小乘佛教只信奉独尊教主释迦牟尼,原始宗教则奉行多神崇拜。原始宗教所崇拜的神灵之多,几乎可与世界万物品类之多相比拟,大至天地日月,小至林木虫鱼,都有可作  相似文献   

20.
一、十三世纪前傣族社会的发展傣族社会历史有确切史料可据者,只能上溯至唐代。当时,在开南(今云南景东及其以南地区)、永昌(今云南保山及其西南地带)及红河流域,分布着一些被称为“黑齿”、“金齿”、“银齿”、“绣脚”、“雕题”、“茫蛮”、“生僚”等的部落。这些主要就是傣族的先民。据《蛮书》及其他有关的记载,当时他们都从事农业生产,已知役使畜力,能纺织及制作金属装饰品,并有纹身饰齿等共同的民族习俗。不过这时阶级分化尚不明显,还没有形成较大的部落政权。十一世纪前后,这些部落已经冲破了血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