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迟报统计资料是统计违法行为之一,这类违法行为比较普遍。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执法。由于报送时间未纳入报表法定标识,衡量迟报统计资料的法定时间无统一标准,给对这类违法行为的执法带来以下三个问题:1.迟报统计资料的法定时间不规范。迟报统计资料是指行为人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超过法定的报送统计资料的期限报送资料的行为。迟报统计资料的概念 明确了衡量迟报统计资料的标准是统计法律法规、统计制度规定的报送时间(法定时间)。从现实情况看,《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地方性统计法规》均未…  相似文献   

2.
问 :什么是统计违法行为 ?主要有哪些 ?答 :统计违法行为 ,是指行为人 (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 ,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 ;2、不按规定办理统计登记的 ;3、不按规定建立健全或擅自涂改、销毁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资料的 ;4、不按规定设置统计人员或统计人员未按规定持证上岗的 ;5、未经批准或备案 ,擅自制发统计调查表的 ;6、违反规定公布统计资料的 ;7、违反统计保密规定的 ;8、对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3.
虚假统计是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的总称。我国《统计法》第26条规定:“对违反本法构成犯罪的人员,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没有对统计犯罪的界限作出具体规定。因而,对情节严重的虚假统计构成的犯罪应归于  相似文献   

4.
第一条(制定依据)根据《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范围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各种经济联合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凡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市统计局和区、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依照本办法予以处罚。第三条(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本办法所称的统计违法行为包括:(一)虚报统计资料。指违反统计制度,多报统计数字。(二)瞒报统计资料。指违反统计制度,少报或者不报统计数字。(三)伪造统计资料。指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据,捏造虚假的原始资料或者统计资料。(四)篡改统计资料。指利用职权或者便利条件,擅自修改符合统计制度的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5.
1996年12月,上海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成立后不久的一天,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来电反映:上海沪光制革厂在第四季度内一个月未报沪工定基01表,两个月未报沪工定基02表.经初步了解后,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决定立案调查,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经过反复调查核实,沪光制革厂三次迟报统计报表一案水落石出.市统计执法检查大队认为:沪光制革厂已构成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上海市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此决定,依据《上海市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办  相似文献   

6.
吴律师: 1994年8月,由我县统计局、计生委等单位组成的统计执法检查组对我村1993年度的人口出生数字进行了突击检查。经查,发现我村1993年实际出生13人,而上报数为8人。据此,检查组认为我村违反了《统计法》和我省地方统计法规的有关规定,属于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处以罚款3000元。 我认为,这一处罚是不正确的,我村并没有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因为,从主观上讲,所有村干部都没有故意  相似文献   

7.
根治统计数据虚假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3年12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发布以来,中国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现象时有发生,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字,违反规定滥发统计报表和擅自发布统计资料,违反统计保密规定,以及打击报复和无理刁难坚持原则的统计人员的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律及统计制度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组织。统计违法行为的客体是指《统计法》保护的,为统计违法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统计违法行为分客观造成与主观造成两种。不管是客观或主观造成统计违法,都是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践踏,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是导致国家决策失误;二是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失效;三是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四是损害我国统计的声誉和地位,影响统计队伍的稳定。一、统计违法的原因尽管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实…  相似文献   

9.
《浙江统计》2001,(11):29
一、杭州市龙洞食品有限公司拒报统计报表案。杭州市大检查办在重点抽查中 ,发现该公司未按规定上报统计资料 ,并在接到《统计报表催报单》后 ,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上报 ,其行为构成了拒报统计资料违法行为。对此 ,杭州市统计局依法对该公司予以书面警告 ,并处以5000元罚款。二、宁海县越溪乡统计员黄某拒报统计报表案。宁海县大检查办在重点抽查中 ,发现该乡统计员黄某多次置催报而不顾 ,其行为已构成违法。对此 ,宁海县统计局依法对黄某予以通报批评 ,并建议该乡政府将黄某调离统计岗位 ,扣发当年考核奖50 %。现处理建议已全部落实。…  相似文献   

10.
各地动态     
2008年全省各地大力加强统计执法检查2008年全省各地认真履行统计行政执法责任,加大查办统计违法案件的工作力度,组织开展了有效的统计执法检查,依法查处了一批统计违法行为。全年全省组织对1230家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省局组织检查53家),查出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169家,对存在轻微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要求限期改正。其中:立案查处87件,结案86件。从违法性质上分,虚报、瞒报统计资料3件;拒报、屡次迟报统计资料82件;其他违法行为2件。处罚上,警告46件;罚款7件,金额1.02万元;通报批评33件。震慑了统计违法者,进一步净化了统计工作环境。(局法规处)加强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服务水平,促进各地统计工作规范化,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2008年省局对县级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考评验收,考评验收组重点对西宁、海东、海西、黄南、果洛、玉树等地的12个县市进行了抽查,抽查合格率为100%。抽查主要采取查阅统计帐、表、册、行政记录,召开座谈会和深入乡镇、企业核对情况等形式,从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科学性、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核实。并及时将检查...  相似文献   

11.
近日,青海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2009年度全省统计违法典型案件的通报》(青政[2010]8号),在全省范围内对青海省新型建材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拒报统计资料案、青海昆源矿业有限公司瞒报统计资料案、青海泉源顾问服务有限公司拒报经济普查资料案、西宁市城东区五一幼儿园拒报经济普查资料案等四起典型统计违法案件进行了通报,开创了青海省人民政府通报统计违法案件的先河。《通报》要求,全省统计调查对象要从以上案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认真学习统计法律法规,自觉履行法定统计义务,积极支持政府统计工作,自觉配合统计调查活动,及时、如实地报送统计资料。《通报》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大局观念,不断提高依法统计意识,维护统计法律尊严,进一步关心、支持统计工作,加快全省统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进程,提升政府统计的公信力和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执行力,为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统计支撑和保障。青海省政府通报统计违法典型案件  相似文献   

12.
义乌市统计局今年来狠抓统计执法工作。1 -6月份 ,已对全市55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不包括“大检查”中抽查到的单位) ,其中对14家虚报、瞒报统计资料比较严重的单位进行了罚款处理 ,个别情节严重的单位处罚金额达2万元 ,对违法情节较轻的20余家单位分别予以警告并责令整改。义乌市加大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4,(5):34-34
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形成侵害的行为。这里讲的行为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般来讲,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要件:  相似文献   

14.
贯彻执行《统计法》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只有《统计法》,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地方统计法规作补充,很难把《统计法》贯彻执行得更好。我们在受理一些违反《统计法》的案件时,在检查过程中有的案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有的企业违法后主管部门不但不认真凋查处理,甚至进行干扰;有的主管部门公开指使企业拒绝检查;有的主管部门对统计部门查出的违法事实不  相似文献   

15.
8月17日,国家统计局宣布,统计违法举报受理中心启动,将担起受理统计违法行为举报,查办、转办、督办重大统计违法案件的重任,以遏制目前统计工作弄虚作假的现象。成立举报受理中心进一步表明国家统计局打击虚假统计的决心。然而,人们也有一些担心:通过邮件、电话举报造假者,能否  相似文献   

16.
区县统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浦东新区统计局从抓统计执法入手,以法制手段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在全面开展普法教育的基础上狠抓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于5月2日首次对一家违法单位执行了经济处罚。该单位从今年一月起一直未能按时向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4月15日新区统计局向该公司发出《统计报表催报单》,令其在4月18日前将报表报至新区第一统计调查所,但他们仍未能  相似文献   

17.
《统计法》的缺陷与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统计法》有些规定已与变化了的形势不适应,不完善的问题和缺陷逐渐暴露出来,使得《统计法》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和遏制统计违法行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法律规范缺乏系统性。根据“过罚相当”的原则,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现行的《统计法》许多违法行为无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比如,尽管《统计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设置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行政机关的统计违法行为可处以罚款———对《统计法》第二十七条的商榷湖南财经学院法律系白玉玲唐铁建《统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可处以罚款。但对国家行政机关的同样的违法...  相似文献   

19.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对其违反法律的行为必须承担具有强制性的某种法律上的惩罚性后果。在法学理论上,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从广义上讲,是指任何组织和公民都有遵守法律的义务,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们对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带有强制性的法律上的责任。在司法上,通常是指狭义的解释。由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统计违法者所承担的统计法律责任也不同。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种。刑事法律责任是指当事人由于违反刑事…  相似文献   

20.
吴律师:《统计法》第25条规定,“拒报统计资料”属统计违法行为的一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请问:什么是“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如何认定?山西省读者 林玉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