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拟是一种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行为。形式上的仿旧和修辞上的创新构成仿拟的两大要素。形式上的仿旧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语言形式和内涵的认知。修辞上的创新是认知语境效果的表现。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语仿拟修辞,将有助于ESL/EFL学习者通过语言认知、语境习得和文化转译三步实现仿拟的学得。  相似文献   

2.
仿拟辞格是当下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修辞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新闻传播中仿拟应用的艺术,言语者应尽量实施"求同""求异""求简""求趣"的"四求"策略,即努力使仿体接近本体,以显示本体和仿体间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力求言语形式的同中之异、形同神异,使之在习见的常态中闪现出新异的光彩;遵循语言的经济原则,力求用语简洁;追求寓教于乐及新闻的多效功能,创造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阅读氛围等。  相似文献   

3.
广告中仿拟运用的负偏离现象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社会上各种广告语中仿拟运用的负偏离现象作了较为概括的归纳,并提出了控制、改变此类现象的几种具体对策。文章强调提出了修辞学研究要走出“象牙塔”,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面向言语运用的第一线,以进一步提高修辞学的应用价值;并吁请广大修辞工作者应视帮助全社会学好用好修辞、提高言语运用的能力和水平为己任,努力地承担起这份责任来。  相似文献   

4.
仿拟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方式在英汉广告语中被广泛应用,从社会语用及文化等多元角度,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很有意义。广告仿拟语用策略包括语用关联和语用翻译,都涉及到跨文化传播层面。  相似文献   

5.
广告的传达效果与语言的简略性具有正相关性.广告语中的成语妙用大体经过直接运用到仿拟成语两个阶段;仿拟成语大致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种类型.仿拟成语不仅使广告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色彩,产生新鲜感和增强感染力,而且使传统文化更普及化,形成特殊的文化景观.广告语中仿拟成语也存在着误导青少年曲解成语本义、破坏了古典文字语言的纯洁性等负面作用,应当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加以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6.
短信祝福语是随着手机具备收发短信功能后而产生的一种祝福型短信语言。近几年来,语言学界对短信祝福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特点、文化特色和语体分析等方面,而鲜有文章对短信祝福语修辞效果进行专门性研究。笔者在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由于文化、心理和交际对象的不同,短信祝福语修辞的表达效果和接受效果也会产生矛盾,从而影响最佳修辞效果的实现。因此,笔者欲通过对短信祝福语及其修辞效果的调查研究,来挖掘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此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过程和仿拟种类进行阐释,认为仿拟过程遵循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而仿拟种类正是语言模因传播的两种形式,以期能为仿拟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仿拟辞格的表达和接受都与心理有关,仿拟辞格表达的心理过程分为寻找原型和建立模式两个阶段,接受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对象、提取对象、模式识别、"完形"四个阶段.因为仿拟辞格表达和接受的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所以其表达和接受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有着丰富的仿拟这一既新奇又独特的语言手段,对它的理解与认知,必然是一个由交际对象为获得仿拟的语用意义而进行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成功依赖互明和关联两个条件。交际者将交际意图以关联的仿拟形式明示出来,交际对象则依靠自己的认知能力推理出与自己的认知环境相关的交际信息,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也说仿词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词汇作为语言中最敏感的成分 ,其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是不断发生的规律。仿拟造词不仅是现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方法 ,同时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完善自己的表达功能 ,提高自己表现力的有效途径。仿词的出现既是一种文化现象 ,又是一种语言现象 ,因此成为文化语言学研究者们关注的视点。  相似文献   

11.
徐坤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新生代女作家,她以其特有的细腻笔法和大胆的情致,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具有鲜明"创新"意识的语言形态,也正是"创新"修辞的运用,使其语言在仿拟、引用、比喻等常规修辞上呈现了异彩纷呈的语言变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13.
由于“苛政猛于虎”的高频使用以及习语类推的作用,仿拟构式“XP猛于虎”得以生成,并重新分析为“XP|猛子虎”.“猛于虎”语义泛化成性质形容词,压制了“XP”的语义特征,“XP”必须是具有量性特征的名词或动词.“XP”转喻与之相关的整体和部分,具有转喻性,符合语言经济原则.仿拟构式“XP猛于虎”的构式义是:主观评判“XP”的某属性具有极性程度义.“XP猛于虎”通过主观评价“XP”的属性特征,实现了语言的语篇元功能.源型构式的高频使用、意象图式在语言的投射以及语言模因的移植作用下,仿拟构式“XP猛于虎”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王耀辉 《兰州学刊》2008,(4):189-191
短信文本使用了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段,而这些修辞手段的运用也使得短信文本成为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艺术奇葩。短信文本中词语的意义、声音的选择和锤炼,多种修辞格式尤其是一些新颖、别致的修辞格式的运用展现了短信文本特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问世以后,掀起了拟晋唐小说之风,一直到清末才渐渐消减,鲁迅曾用“风行数百年,模仿赞颂者甚众”来评价《聊斋志异》仿作.清末,《聊斋志异》仿作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仿作中的女性形象真实生动,成就不亚于《聊斋志异》本身,同样具有艺术吸引力.仿作中的女子或婀娜多姿,或情感丰富,言语优雅活泼,形象热辣逼真,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小说人物形象内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17.
在修辞艺术的百花园中,仿句以其独有的韵味和风姿吸引着古往今来的语言艺术大师,放射出烂灿的艺术之光。 仿句是以某种既成形式的句子为基础,仿拟其句法结构和语气,形成与既成形式的句子既相同又有区别的句子或句子形式。仿句的特点,大致有如下三个:一、改换词语。如“可见,搞特殊化,已经成了一些县委领导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这叫‘不识特殊真面目,只缘身在特殊中’”。(1980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吴玉章)前句仿的“是苏轼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把“庐山”、“此山”换成“特殊”,事理相仿,意义全新。后句仿的是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 ,广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广告英语是激烈的竞争以及设计者的匠心独具的产物 ,修辞在广告英语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比喻、双关、夸张、拟人、排比、重复、仿拟等七个方面论述了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相似文献   

19.
郑晨寅 《中州学刊》2012,(2):172-176
明末大儒黄道周以其淹博宏肆之才、慷慨悲郁之情,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可称楚辞传播史上的独特个案。黄道周的生平经历使他在思想感情上与屈原有诸多共鸣之处,他从小开始辞赋创作,并对屈原的作品作了全面的仿写、续写。他的拟骚之作融合自身家国之痛,或发愤以抒情,或申论、演绎屈赋章句,虽是仿拟,形神兼备,独具面目,并对明末辞赋的创作与研究产生影响。作为屈骚的异代嗣响,屈子爱国、正直、执着等"普世价值"在黄道周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黄道周生前所反对的异族之统治者对黄氏的尊崇、追忆,乃至后学对他的追慕与学习,均凸显出优秀文化超越政治、种族与时空的感染力量。  相似文献   

20.
仿词造词法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兰民 《广西社会科学》2005,(11):147-149,154
仿词造词法是利用语言中原有的词,更换其中的部分词素,仿造一个语言新词的造词法。仿词造词法与通常所谓的仿词修辞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明显的区别。仿词造词法类型丰富多样,其既符合语言的系统规律和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能够满足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