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布莱克诗《回音草坪》由意象群构织而成。第一诗节象征童年时代,第二诗节象征成年,第三诗节象征暮年。诗中诸多意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三个时段日出、白日、落日分别象征人的童年、成年、暮年;诗的结构也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三个诗节恰恰象征人类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时期。诗中儿童、母亲、老人象征整个人类;云雀、鸫鸟和小鸟象征整个动物界;春天象征大自然。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揭示了人类的生命规律,展现出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人类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徐志摩酷爱“墓庭的光景”.这类关涉着生命和死亡的“终极性意象”,显露出诗人灵魂深处发生的断裂.写诗的徐志摩,与读社会学的徐志摩,扦格柢牾,使他感受到一种走不出的巨大悖谬.苏珊·朗格睿智地指出艺术形式与人的生命形式之间的“同构”性,这与诗人生命“同构”,且由此可洞悉诗人灵魂隐秘的意象,对徐志摩来说,就是坟墓.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学中的"乳房"意象,具有多重蕴涵.它既是女性生命强力的标志,也是母性勃发的象征,有时两者是交错相织在一起的.同时,它还与大地、坟墓等意象有着某种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唐诗中的清酒与浊酒意象具有不同的象征意蕴。清酒意象多用来表达个体自我的生命感受,比如李白等诗人很少用浊酒意象来抒情达意;而浊酒意象则多用来表达忧国忧民情怀,诸如杜甫等诗人多用浊酒意象来宣泄痛苦。所以,清酒与浊酒意象是我们理解唐代诗人及其作品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狗"意象在一些文本间重复出现着,人与狗的纠葛也普遍发生着。"狗"意象象征着忠诚、善良、勇敢;"狗"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被压迫以及生命应有的反抗精神;"狗"意象象征着作者对人性之恶的否定与批判;"狗"意象还暗示了性的含义。具有如此象征意味的"狗"意象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说明人与狗之间有着纠葛的现实物质关系,也说明人对狗的情感是复杂多样的。  相似文献   

6.
象征诗人一生由仕而隐的归鸟意象是陶渊明诗歌中引人注目的意象.他通过寄心归鸟来探求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体现出其追求真朴的生命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壮美的大自然意象是古今中外诗人描摹、歌咏的对应物。“长河落日园”的壮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景,乃至普希金笔下“滚动着蔚兰色的波涛”的大海,莫不融进世界史诗的画卷。而主宰大自然之神的太阳,更是浪漫主义诗人喜爱的抒情对象。光辉普照环宇的太阳,是万物生命之源。那炫目的光波,炽烈的力度,都深深震撼了我国  相似文献   

8.
落日与夕阳及其同义异名的词语作为一种意象出现于诗歌中是由来已久的。"诗佛"王维将其运用得出神入化,其中自有意象的递相沿袭性和古人既有的时间意识,也有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更有他高超绘画技巧的融入。  相似文献   

9.
唐诗“舟船”审美意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诗歌中,舟船作为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其诞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舟船所具有的漂泊、离别、自由、归隐、援济等意蕴和诗人心灵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舟船不仅是思想的寄托,也是艺术的象征。舟船意象与春秋季节构成时间审美,与浆声画船构成空间审美,它的渺小是漂泊者形象的写真,它和"月"、"雨"意象的组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审美境界。在诗人的笔下,舟船意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生命与时间的主题贯穿了阮籍绝大多数的五言<咏怀>诗,成为了诗结构中两个重要的形式要素.围绕着这两个要素,诗中诸意象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内在结构,并呈现出一系列具体的结构形式,即生命与时间的对峙、时间对生命的掠夺、生命对时间的和解及生命对时间的超越等.整个深层的意象结构实际上是诗人扭曲的生命型态和复杂的情感模态的一种形式化表现.  相似文献   

11.
黄仲则是清代最具诗人气质的诗人,一位"真正的悲剧诗人"。他的诗歌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独特鲜明,充满悲剧色彩的自然意象、动植物意象和人生意象,并将这些意象贯穿到一起凸显出"悲秋"主题。这里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组诗歌意象,同时结合黄仲则生活经历进行阐释,解读其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发现,黄仲则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社会的和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夕阳的美学境界是神秘幽远的空间构成,表现为心灵与艺术的契合。在唐宋诗词意象里,诗人对夕阳情有独钟,夕阳不仅是感伤的,也是审美的。日暮西山的肃杀气氛吻合了离人的黯然神伤的情愫,温馨如画的夕阳晚照又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类最深刻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诗词中,优美的月亮意象众多,而为数相对较少的太阳意象则多被弱化,其缘由在于多数中国人阴柔的个性、中国静态型的文化、中国社会结构 2 000年的超稳定。从“五四”始,阳刚的太阳意象取代月亮意象。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西方文化取得优势,许多中国人被迫由静转向动,以西学向静的文化传统发起猛攻,郭沫若等人的太阳诗歌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对时代精神的把握。解放后,太阳意象泛滥一时,但因缺乏科学与民主的精神,这些诗作属于一种太阳崇拜。直至改革开放后,太阳意象才恢复了应有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14.
悲秋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极重要的主题,悲秋诗词承载了重大而丰富的内涵,悲秋成为文学母题是与文人的心境与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文章从宇宙情怀、人世沧桑之感、个人身世之感、离情别绪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及其诗词中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诗歌作品中,太阳意象不仅出现的次数多,而且涉及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太阳崇拜,后来逐渐衍生出皇权、家庭温暖、时间短促、离情别恨等多种含义.太阳意象的形成、演变深深寄寓着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成为古代文人喜用善用的文学意象之一.  相似文献   

16.
“雾”、“月”、“太阳”是杨骚诗歌中的三个主题意象。“雾”的迷惘苦闷、“月”的思念感伤、“太阳”的光明与希望 ,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象征主义诗人成长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 ,并逐渐步入历史中心的蜕变过程 ;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趋向 ;诗作具有一定的文学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诗歌三十年正处于一个呼唤光明、需求热情、崇尚力量的时代,诗人潜在意识中所包含的对始原太阳意象的理解,是诗人们热衷于太阳命题的内在心理根源,正是诗人内心对于和平、光明、幸福的需求,造就了有"光、热、力"特征的太阳意象群在现代诗歌中的密集出现和衍生。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爱默生和亨利·詹姆斯的游记《英国特色》、《英国风情》中的英国或似物质荒原,或如残阳悲歌,形象各不相同,可以用形象学和阐释学的方法从写作的受众、时代背景、作家自身的气质性情以及生活经历等方面对两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中,柳永多秋暮之吟,苏轼多晴雨之咏,不同的物象选择反映了词人不同的经历、志趣和生活态度。柳永晚年才跻身仕途,且辗转流离,飘泊不定,故多迟暮、悲秋之情;苏轼一生历经风雨,对宦海沉浮已习以为常,故有超然睛雨之态。在吟咏自然之中,柳,苏虽然都有思归之意,但归因与归宿并不相同。诱发柳永归去的是往昔的梦,他向往的是温柔富贵之乡;促使苏轼归去的是自然之道,其理想至境是超然物外。因此,他们对词体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柳永的秋暮词多长调,非此不能尽其缠绵婉致,苏轼的晴雨词多小令,非此不足显其蕴藉空灵。  相似文献   

20.
诗歌: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9,29(6):71-74
对于诗歌而言,意象是取自客观事物表象、蕴含诗人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用语言文字显现的诗意形象。意象的拼接组合直接影响诗歌意境的生成。诗歌中意境营造与意象的拼接组合分三方面:直接拼合,即并置——在横向的空间里拼接组合意象;间接拼合,即流动——在纵向的时间内拼接组合意象;立体拼合,即叠加——在交错和跨越的时空中拼接组合意象。因此,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诗人要用意象营造意境,就必须对意象与意象之间的拼接、组合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梳理。只有掌握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出神入化地对意象进行磨合、拼接,才能使诗句生辉、意境灿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