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村民自治中农民的政治冷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制度给农民提供了基本的政治权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民在政治活动尤其在农村自治选举中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农民的政治冷漠有很大的危害性,必须高度重视。我们应在深入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消除农民的政治冷漠现象,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设。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农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治理过程中依旧存在着政治冷漠现象,大大阻碍了当前我国农村的政治发展。在农民自治过程中消极地行使选举的权利、以敷衍态度参加村务民主管理和决策、对村干部的制约出现监督缺位、对自身政治参与权利的损害抱着无所谓态度等政治冷漠现象依然存在。然则政治参与民主运行机制的不健全、村庄利益驱动力太弱、农民个体素质不高、农民非理性政治参与造成农村治理过程中政治冷漠现象的发生。积极推进农民政治参与民主机制的完善、强化村民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文化建设和培养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化解政治冷漠现象,进一步地为实现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中国梦的建设创造有效助推力。  相似文献   

3.
政治冷漠有积极的政治冷漠和消极的政治冷漠之分.当前中国政治冷漠现象更多的属于消极的政治冷漠,因此,国民关注的焦点还不是愿否参与的问题而是能否政治参与的问题.在政治参与的渠道中,我国的民意代表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使公民广泛参与,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最基本渠道.因此,改革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使它更充分,更真实地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代表性,是我们现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政治冷漠阻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阻碍了我国城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扩大城市贫富差距,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城市的构建,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城市必须解决农民工的政治冷漠问题。城市政府要维护农民工权益,提高农民工经济地位,为消除其政治冷漠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城市基层民主建设,拓宽农民工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渠道,为消除其政治冷漠提供制度保证;加强对农民工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消除其政治冷漠提供自身条件。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种国家主导的民主制度建设与社会主义主导的社会民主培育的双向互动过程。80年代以来农村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的建设与发展不失为我国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条特殊路径。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地区普及率不断上升,村民自治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村民自治的规范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村民自治才能进一步健康发展,能够使政治民主化在农村先行一步,成为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起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政治冷漠是农民政治参与的一种特殊方式。通过对我国农民政治冷漠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演变的纵向考察,分析当代农民政治冷漠在村民自治、公民社会、政治民主化等方面的消极效应,探寻政治文化、经济水平、教育状况、制度缺陷等因素在农民政治冷漠问题形成中的作用。从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民教育、完善参与制度、创新参与形式、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等方面,寻求消解农民政治冷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农民政治参与渠道和途径及其参与心理态度的研究,希望寻求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促使中国的有效政治参与能有更大进步和发展.当前许多情况下,农民进行的是无意识的政治参与.农民在深层意识中没有将选举活动当作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村委会选举中有"冷漠化"现象.通过对农民政治冷漠现象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当前农民存有的冷漠是农村民主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十七大报告提出,基层民主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随着经济发展,教育的普及及社会信息流通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政治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必定会大大提高,参与政治的热情必然会高涨.  相似文献   

8.
政治冷漠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现象,普遍存在于不同经济、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中,美国作为既有民主国家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处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政治冷漠的现象同样存在着。本文主要探讨两国政治冷漠现象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比较分析两国政治冷漠现象形成原因的异同之处,来深入探讨政治冷漠这一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9.
村级公共权力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系统中的核心要素,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与乡村治理都是围绕着村级公共权力展开。在村民自治背景下,村级公共权力被赋予了富有时代特征的基本内涵,随着农村社会分化情形的不断加深,进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出现分化,村级公共权力的合法性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这些现象与当前村民自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相关联,既反映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性,也能够为分析村民自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层群众自治中的协商民主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乡村群众自治制度。它用于乡村治理中的动力来自于村民的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并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我国乡村治理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民主困境。近年来,协商民主在基层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鲜明的实践特色,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首先应该健全相关制度,其次要规范协商程序,最后需要培育村民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的贫富分化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 ,我国现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趋势。贫富分化既抑制效率 ,又损害公平 ,是阻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只要我们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加强宏观调控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就能够不断缩小贫富差距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8.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