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戏剧创作、戏剧结构、戏剧矛盾冲突、情节艺术、人物形象塑造这五方面对莎士比亚戏剧与古希腊戏剧的异同之处进行了研究,认为莎士比亚在学习和借鉴古希腊戏剧之精华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完善和深化,从而成为世界级文学大师。  相似文献   

2.
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戏剧文体与戏剧文体学俞东明一在“英语戏剧文体学的范围、性质与方法”一文(1994)中,笔者曾经指出.戏剧文体学理论与实践零碎而稀少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有由于早期的语言学理论与方法不能适应戏剧文体分析的需要这一外部原因,七八十年代戏剧文学批评轻“文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华各民族戏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真实形象的艺术写照。中国少数民族在缔造华夏乐舞戏剧文化、中外戏剧文学与表演艺术交流的过程中,曾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建立过非常卓越的功勋。对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的研究,不能单纯套用西方戏剧与中国汉族戏曲研究固定模式,而应该以先进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的实证考察,即理论联系实际的田野调查法,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研究意义与学术价值进行较为详细的实证以及全面、系统、科学、务实的研究。从民族文化、戏剧艺术的视角,以翔实可考的文献资料与理论知识,对中华文明史作出科学描述和总结。以国内外民族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的丰富资料、先进的科研方法,来佐证中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在世界戏剧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静止戏剧"理论是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提出的戏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理论.与梅特林克同时代的俄罗斯短篇小说家、剧作家契诃夫在戏剧创作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自觉的运用与发展,开了现代派戏剧的先河,并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契诃夫戏剧的情节、进程、动作、语言几个方面去分析"静止戏剧"理论在契诃夫戏剧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5.
近代商业戏剧发展高潮在东西方均有发生.西方传统戏剧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较为成熟的商业戏剧发展阶段,主导了近代以来戏剧发展的潮流.同时,北京戏剧集上千年戏剧文化传统之大成,在清末民国时期也达至商业戏剧的高峰.在共时态内,北京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西方戏剧中心存在着大量商业戏剧的同质性,但也有诸多的异质性差异.比较分析发现,民国北京戏剧市场仍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出现了一种新的发展动向,即对被认定为女性主义的戏剧进行重估。重估女性主义戏剧,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展开的:一是对被主流文化认同的女性主义戏剧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与女性主义戏剧观念相一致;二是对被认定为是女性主义戏剧的作品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能成为“一个女性主义事件”;三是对女性主义戏剧批评进行重估,检视它是否运用了女性主义戏剧理论和方法来观察戏剧历史、戏剧创作、戏剧文本、戏剧表演、戏剧体制和戏剧团体等问题或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翔实嵬集深圳戏剧演出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实验戏剧形成的内外部原因、在深圳戏剧现状中的地位与特质、在国内乃至世界华文戏剧圈的影响,并阐述实验戏剧在健全的都市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运用德国戏剧符号学家Manfred Pfister的戏剧语言“多功能性”理论,对戏剧话语所隐含的六大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诉求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作分析研究,指出戏剧翻译者要注重对源语和译入语在语言功能方面的差异研究,最大限度地再现戏剧源语言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荒诞派戏剧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本文从分析该派重要代表人物尤奈斯库入手、从荒诞派戏剧理论和戏剧并作两个方面分析了该派特点,指出了该戏剧流派对文艺发展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戏剧观念。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被视为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它集中体现了荒诞派戏剧的艺术特色。回顾了荒诞派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历史文化背景,通过简要分析《等待戈多》,探讨了荒诞派戏剧在主题、情节、语言、人物方面对传统戏剧表现方式的反叛。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戏剧的研究历史,从时间上可以分成20世纪和21世纪两个时段。20世纪属于初创期,研究内容从八十年代的繁杂走向九十年代的集中。21世纪是研究的成熟期,研究的系统化和专题化是这一时期的特点。统观半个多世纪的研究,从作家作品的个案研究到戏剧文学的整体关照;从局部地区、单一剧种的历史梳理到完整戏剧史的宏观构筑;从简单感官描述到戏剧本体的审美把握,维吾尔戏剧的整体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深入化和细致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阐述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中国现代戏剧改革运动,有必要考察中国现代戏剧史,这使我们有必要把时代上溯到近代。远在19世纪末,当梁启超亡命日本,创办杂志,鼓吹他的"维新"理论时,他就想借用戏剧(戏曲)来做宣传工具,以达到其政治上维新和改革的目的。因此,当时的川剧演员汪笑侬编了几个剧  相似文献   

14.
莎士比亚剧作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同自然和谐到失去和谐,到在浪漫幻想世界寻求和谐的过程。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弘扬和对理想人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戏剧翻译的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译文的使用目的决定了不同体裁文体的翻译应遵循不同的翻译标准。本文分析了戏剧翻译的特点,提出戏剧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原则,以原语和译语观众能获得大体相同的反应为标准,并探讨了为达到功能对等需对译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的戏曲作家多为民间艺人或下层文人 ,自元末高明作《琵琶记》始 ,文人学士、官僚士夫逐渐取代民间艺人成为戏曲作家的主体。而随着戏曲作家的文人化 ,也使得明代的戏曲呈现出与宋元时期戏曲不同的特征。一是出现了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作家流派 ,如五伦派、昆山派、吴江派、临川派等 ;二是在戏曲的题材、人物形象、语言、音律等方面都呈现出典雅化的特征。明代戏曲的文人化既提高了戏曲的文学品位 ,使得戏曲与诗文一样 ,具有了经典性 ,同时也由于其精致典雅后脱离了舞台 ,异化为一种案头文学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欧美兴起的荒诞派戏剧是一种全新的反传统先锋剧种。当时它并不为人所接收和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戏剧已经进入世界现代文学经典的殿堂。本文从语言、情节及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荒诞派戏剧的一些明显特点,分析了这种戏剧产生的社会原因、时代背景及其作为"反戏剧"与传统戏剧的显著差异,以及它用变形的审美手段所反映的二战后西方社会的凋零和荒芜。  相似文献   

18.
"减压戏剧"一方面满足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成为当今娱乐化时代的新时尚;另一方面,这种戏剧样式在追逐娱乐的过程中放弃思考和社会价值评估,也是不容回避的严峻话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以前中国戏剧起源与形成问题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中国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一直是近现代学者研究探讨的焦点 ,因为史无明文记载 ,后人研究的角度不同 ,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大体上说有六种观点 ,即巫觋说、歌舞说、傩文化说、俳优说、傀儡说、梵剧说。因为研究者的角度不同 ,又都占有一定的资料 ,均能给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市商民俗风情,其中涉及市商经营方式的描写,表现为亦蒙亦汉、亦南亦北、亦古亦今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情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上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市商经营方式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言行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