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句,全国通用教材分别注为“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象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  相似文献   

2.
对于杨绛,我了解不多,只知道她是钱钟书的妻子,只读过她的《洗澡》。最近,看了她写的《我们仨》,对她连同她与钱钟书的女儿“他们仨”多了些了解。          贤妻杨绛 易中天曾在《中国的男人和女人》中说过,作为一个“贤妻”除了要孝敬公婆,还必须服从丈夫,这第一条杨绛做到了,她常去婆婆家“做媳妇”,但是杨绛绝不是一个对丈夫无条件服从的妻子。他们曾为了“bon”的读音吵过一架,结果杨绛赢了,但两人心中都不爽。后来,定下条约:以后各持异议,不必求同,这让人觉得杨绛刚硬十足,大有“我爱我夫,但我更爱真理”的味道。但杨绛也温…  相似文献   

3.
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中有“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权威的解释有这么四种:①高中语文第四册上的注解是:“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象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象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②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古代散文选》注道:“台上的歌声一片响,好象充满暖意,就如  相似文献   

4.
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乡”句中的“青春”,历代注家释为“春季、春光”已成定论。近见傅易同志《“青春”为酒名说》(《文史知识》1991年第1期)一文提出新解,谓“青春”是一种酒名。细绎此文,未敢苟同,在此愿与傅易同志讨论。 “青春”本为古诗中习见之词。杜甫诗中,“青春”凡十一见。除“青春作伴好还乡”姑且不计外,其余十次,均指“春天、春光”而不称酒。例如:《南楚》:“南楚青春异,  相似文献   

5.
3年前,这个“假小子”还在网吧里和人“打打杀杀”,3年后,她的原创歌曲《枪毙我》、《幸福小狗》已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音乐频道原创榜——其中,《枪毙我》荣登新浪网络歌曲排行榜榜首,《幸福小狗》一个月中创下点击率10万次的纪录,并在全国各大彩铃榜频频出现,1个月的下载量达到17万次。现在,她的《西厢》又被电视剧《新醉打金枝》用作片尾曲,不久前,大型网游《华夏2》也找上门来请她创作主题歌《蝴蝶江湖》……  相似文献   

6.
读了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教学与进修》上发表的《古诗文中修辞误释三例》一文,很受启发。对“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一般的修辞书上,甚至根本不提它。王继如同志在这方面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他关于通感的一些论述,也是正确的。但我对他所举《阿房宫赋》当中的例证,还有一点疑问,现在提出来向王继如同志请教。 关于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两句,《古文观止》释为:“临台而歌,则响为之暖,如  相似文献   

7.
来信《中华魂》编辑部:我是一个青年学生,很爱读贵刊的“忘年交书简”,因为她能够为我们释疑解惑。于是我也尝试着给你们写封信,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希望得到答复。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是与众不同的“大腕” 史可告诉记者:“在上海拍完16集的《吹向新世纪的风》后,目前正在北京拍摄反映艺人生活的《大腕》。” 史可坦言接拍《大腕》这部剧,从开始导演找到她直至目前即将封镜,自己始终处于矛盾状态中。 “我扮演的女主角是位大明星,她抱着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女明星更难的心态生活,误认为嫁给谁都会是个错误,难觅常人般真正的幸福美满婚姻,只有独身一人最好。由此不平衡心理引发她在剧组对许多事都抱怨连天,与其他人相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形象并非凭空产生,它源于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上古神话中与猪有关的原始意象代代相传给这一形象的问世提供了可能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贪财好色、半人半兽、肤色玄黑等特点均与上古神话有着密切联系,借鉴西方“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猪八戒产生的深层文化渊源,并透过此形象折射出原始先民对客体世界所具有的朴素神话思维。  相似文献   

10.
从《春光灿烂猪八戒》里心胸狭隘的吴刚,到《宝莲灯》中温文儒雅的刘彦昌;从《大宅门》不畏强权的于觉生,到《利剑》中的"密使一号"吴克峰,青年演员刘小锋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演艺天赋和努力执著的演员梦想在影视圈一呆就是整整十六年。从古装小生到黑社会老大,从反派奸角到正义将军……不久之后,他的另一部作品《浦江之东》将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期间登陆电视荧屏,片中的他,是以一个小人物的"奋斗史",烘托出浦东发展的"见证史"。一次次成功地诠释角色使他功成名就,用心地体验角色让他感悟颇多。昔日的懵懂少年在岁月的沉淀下越发坦然睿智,让我们一同走近刘小锋的演艺生涯,感悟他的别样人生。  相似文献   

11.
学界通常把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不少专著都把“间接抒情”划分为“依附于事的抒情”、“依附于理的抒情”和“依附于景的抒情”(有的还划分得更细)。讲到“依附于事的抒情”,许多著作以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为例。认为《背影》通过对“父亲”送别儿子时在火车站一系列行动的叙述,“抒发了作者的深情”,“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写作知识辞典》),因此,是依附于事的“抒情”。朱伯石先生主编的《写作概论》中,例举了孙犁《山地回忆》中的一段:“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我出发了。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一九四五年,我们战胜了日本强盗。我从延安回来,在碛口地方,跳到黄河里去洗了一澡,一时大意,奔腾的黄水  相似文献   

12.
我的妈妈很漂亮。可是,她有个坏毛病,就是老喜欢“吃醋”以前,老师布置关于写人的作文,我总会写爸爸,比如《父母之情》、《“懒”爸爸》……老师给我打个“优”,有时还打个“优+★”,妈妈总是和我一样地高兴,可后来就吃起“醋”来了。  相似文献   

13.
任斯璐现在给人的感觉,即便不是“红”,起码也是“火”。采访她的时候,她刚剐结束了电视剧《县令黄马褂》拍摄工作,从横店回来。而在这之前,她参演的另一部电视剧《动什么别动感情》正在全国热播,在北京地区更是创下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再加上之前已经播映的《女生贾梅》、《推新人的故事》、《青春的童话》、《面具》、《暮然回首》、《太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西游记》杂剧的研究集中于作者和成书年代考证、对小说成书的意义判断、杂剧文本的具体分析,后二者往往涉及剧中的人物分析。因此,文章从占据“一本四折”之多的猪八戒故事入手,通过考述杂剧中猪八戒的创作来源、自我表现和身份类同,确定杂剧中猪八戒形象塑造依然还处于妖魔阶段,以期有助于客观评价杂剧于小说成书史上的意义,并进一步归纳出杂剧的“历难”主题,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摘要]根据符号学的标出性原理,本文将讲述决定世界的毁灭或者拯救的“我们”与“他们”或者“它们”的战争的好莱坞电影大体分为:人兽之战(《星球大战》、《异形》等);我族中心主义的战争(《变形金刚》、《X战警》等);对我族中心主义反思的战争(《阿凡达》等);超越种族差异的善恶之战。我族中心主义者将“我们”之中的异项转变为异类,将“他们”变成“它们”,从而建构对其征讨、杀戮的合理性。而影片《阿凡达》通过对我族中心主义的反思走出朝向超越差异的人类大同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6.
1992年10月,在兰州西北民族学院召开了由西域、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北京等八省市自治区40余名代表参加的全国《格萨尔》工作“八·五”规划会议,这是将《格萨尔》史诗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之后所举行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除进一步向世人展示了《格萨尔》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以及“格萨尔学”(简称“格学”,下同)事业美好灿烂的前景之外,也向我们从事这一事业的许多的工作者赋予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以为现在再来谈论建立“格学”科学体系的问题,比以往更具有了现实意  相似文献   

17.
我终于放松地躺在了床上,一天的疲惫,一天的烦恼,都顺着床柱渗进冰冷的地面。才熄灯不久,值周老师还没来巡查,有的同学还因为惯性的作用小声地谈论着,“我只得了78分,比上次少了十多分……”,“我更少,差点儿就不及格……”不知谁的复读机还开着,声音不大,是那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歌《老鼠爱大米》。明天语文还要抽背的,还是默背一遍吧。“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不知怎么的,竟想起她来……第一次看见她是在初一,我们被分到同一个班。刚开始,她也没活跃在我的脑子里。我和她,她和…  相似文献   

18.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演绎的经典小品《钟点工》轰动一时。而在南京,现年67岁的退休老太太黄新兰,就为我们演绎了现实版的《钟点工》。她瞅准了现在都市中有许多“空巢”老人,就专门针对这些孤单老头老太做起“陪聊”生意,有时还附带陪玩和陪逛街,竟然很成功。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她遇见了一些麻烦,而这些麻烦,不过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只是他们遇见的和她不一样罢了……”在自传体长篇小说《假如我是海伦》中,张悉妮把她三岁时因病聋哑这件事,轻描淡写地称为“一些麻烦”。  相似文献   

20.
直接从诗歌文本爬梳物候诗学,从“诗人在场”的角度切入,诗人纵情置身于春天物色中,意识到“众生”的同在与精彩,使物与我成为可以相互转换者,从而揭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从陶渊明《停云》诗中的春天谈起,唐诗人的徜徉春光,更忙着与自然对话,有李白细听“春风语流莺”,杜甫要“传语风光共流转”,要“嫩蕊商量细细开”而撩动“报答春光”的诚意,而韩愈面对中唐极端气候,先后以《感春》为题创作三组诗,回归晚春,开拓出春天物候的另一个面向。可见可闻的“物色”与“事情”结合,使“义意”因物色形象而具体化,是建构物候诗学的一个重要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