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位富豪在乡下度假,他看到一伙人爬到砖房上,正要拆除什么东西。“那是什么?”富豪问一个本地人。“那是烟囱。很久以前,人们烧火做饭,就用烟囱把房间里的烟排出去。”本地人说,“现在大家都用上抽油烟机,烟囱就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啦。”富豪听了,心里一动。很多富豪都有收藏东西的习惯,他们收藏玉石、钻石、黄金、瓷器、首饰、艺术品,等等。这是一位刚刚发迹的富豪,他正在考虑自己收藏什么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何可 《山西老年》2008,(11):30-30
古玩收藏过程中,低价买到真品叫"拣漏",掏高价买了赝品叫"打眼"。历史上一些名人甚至收藏家也难免会"打眼",他们的故事读来也可博一笑。光绪年间,湖北总督张之洞奉诏进京,其间曾游琉璃厂,看到一古董店陈放一尊巨瓷,器形奇诡,色彩斑斓。  相似文献   

3.
4.
《源流》2014,(6):60-61
  相似文献   

5.
共和国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当我们缅怀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时,又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杨余傅事件“中的傅崇碧。傅崇碧将军自身也是开国功臣。在“文革“的特殊年代,担任卫戍司令的他,以对共和国的一腔赤诚,千方百计保护开国元勋,保护开国功臣,成为世人传诵的佳话。日前,记者走访了这位传奇将军。傅将军现已83岁高龄,虽历尽磨难,身子骨仍很硬朗,思维清晰,30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6.
成书于十年动乱之际的《管锥编》中含有思想解放的前驱之论 ,钱钟书于书中既留下了“文革”期间的种种话语痕迹 ,也用寓论于述的方式对“文革”弊政表达了种种忧思。如通过阐释“唯食忘忧”一语表达对国计民生的关注 ,通过议论李斯《谏逐客书》较早地提出文化开放的主张 ,通过肯定“甘食悦色”说流露出对“文革”左倾禁欲思潮的愤懑与拒绝。所以说 ,钱钟书在“风雨如晦”的岁月里仍然不愧是一位“鸡鸣不已”的思想大家  相似文献   

7.
数词略语是"文革"语言的一大构词特色,对"文革"时期的数词略语进行统计分类,进而对其语言特色和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其研究不但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文革"语言的认识,而且能够增强对"文革"文化和社会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外事翻译是一项政治性非常强的翻译工作。在翻译的过程中 ,中外双方难免要涉及历史上的一些问题 ,如“文革”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已成为令人难忘的一段 ,“文革”时期所用词汇也别具特色。因中外文化背景差异和时代背景差异 ,翻译这类词汇时应分门别类 ,针对其特征推敲琢磨 ,或先概译 ,再做补译 ,或直接翻译 ,或只做意译 ,从而尽量贴近原义 ,提高翻译技巧 ,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对于“文革”的那种激烈的怨恨情绪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趋于平缓,人们也开始有一种全面的历史眼光来审视“文革”,这使得80年代对“文革”的零散性记录趋于系列化,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例如,叶永烈的《“四人邦”全传》,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风云实录丛书”和“当代中国大纪实丛书”的形式多视角全方位地再现那个时代的历史真实,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也由他们的政治活动深入到他们的个人生活,内心世界,“文革”中一些较为次要的人物如于会  相似文献   

10.
“文革”主流文学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结束至今已有20多年,但是对于这段时间文学的研究尚还没有全面而深入地展开.由“文革”文学入手,通过大量小说、诗歌、样板戏等作品探讨这些文本形式的观念意味以及当时意识形态的运作方式,进而通过文学思潮的研究,展示“文革”文学产生的文化语境,并在最终层面上揭示出“文革”文学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意义及其运作的历史维度和内在的文化逻辑,这是我们研究“文革”文学的主要思路.本文的论述限定在“文革”主流文学范围内,主要指的是这一时期的公开出版物,既包括阴谋文艺,又包括图解政策的文学创作,以及被多次修改的样板戏等.  相似文献   

11.
莫言的"文革"批斗叙事分主体、手法和时间三个方面。主体上,一是叙事人,二是叙事视点。手法上,一是荒诞,二是嘲弄和否定。时间指批斗时间的选择。在"文革"后仍然存在的人民公社时期的饲养室及完整地保留着"文革"期间面貌的文化旅游村和肖上唇及洪泰岳的形象描写上,莫言主要批判娱乐"文革"、消费"文革"及"后文革"极左势力。莫言的"文革"叙事可在两个方向上解读:一类极尽荒诞之能事,以超出常人理性与接受范围之外,意在揭露"文革"的反常与病态,另一类并不声嘶力竭,甚至也不有意点明。能指与所指的并构以及张力空间保证了莫言在"文革"叙事上的批判高度。  相似文献   

12.
"文革"时期的版画受特殊政治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因着其自身的特质因素,形成特定的图示语言。对"文革"版画的红海洋、漫画化、高大全、文字标题四个方面的图示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50年代末到“文革”前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第二个高峰,也是其诗词创作主题、风格急遽变化的一个时期。深沉的命运感和强烈的斗争意志使其行为与思想呈现于既相互矛盾又共同组合的复杂结构之中。这其中既有对个人政治权力的捍卫,也有对理想信念的执着。他既自负、高傲,也焦虑、狭隘。在抗争与孤愤之中流露出浓重的苍凉感。  相似文献   

14.
以文革语言的语法为对象,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一是动词的使用,二是《语法修辞讲话》中指为误用的一些形式在文革时期的表现。两方面的考察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文革语法总体上是"干瘪"的,即简单、单调,缺少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文革”结束后,中山大学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开始进行教育改革,恢复学校正常秩序。在教育“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引下,进行新的办学道路的探索,逐渐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专科教育并行的多层次办学体制,并利用学校地处广东,毗邻港澳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以适应“四化”建设的需求。18年来,中山大学的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正朝着开放型的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文革”十年动乱期间,由于“四人帮”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及其篡党夺权政治目的需要,使鲁迅研究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是坚持真理与正义的一批专家、学者,仍能顶住种种压力,在鲁迅研究和宏扬鲁迅精神的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文章就此作了实事求是的、中肯的、令人信服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莽东鸿 《山西老年》2009,(11):11-11
批斗人戴帽子不知是谁的发明,"文化大革命"红卫兵造反派却把它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那特殊的年代,多数情况下,被斗的"牛鬼蛇神"戴的纸制高帽子是圆锥形的,个别为筒形,  相似文献   

18.
《新天地》2007,(9)
秦秋元确实有钱,而且什么样的钱都有,金的、银的、铜的、铁的、铅的、镍的、纸的、贝壳的等等,一共2万多枚;还有木雕、陶器、日常生活用品等其他各种文物3000多件。有人估算,如果把这些文物再卖给其他的收藏家,少说也能卖出两三百万。  相似文献   

19.
食指在“文革”时期的诗歌创作,一方面,他以个人情怀的渲染对个性缺失的文学模式进行了“变格”;另一方面,他与“主流”合拍,写了一些肤浅的应时之作。从这种互否中,可以窥见诗人灵魂深处的矛盾与挣扎。同时,在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他的抒写坚持并突破了传统,使诗歌魅力永不衰竭。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后,胆大、心细、朴实、机智的芳林嫂,逐渐被人们熟悉和喜爱。其实,现实生活中,确有其人,她的名字叫刘桂清,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常庄镇刘庙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