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的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强有力的支持者。缅甸华侨是其中之一。他们也同别的海外华侨一样,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不但从经济上给予帮助,而且积极参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瑰丽的篇章。 一  相似文献   

2.
海外华侨具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他们出于身处异城,寄人篱下,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奴役与迫害,投诉无门,因而更加迫切希望自己的祖国能够独立富强,使他们的正当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在爱国爱乡之情的驱使下,华侨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在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中,华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华侨乃革命之母”——这是孙中山对于华侨参加辛亥革命全过程的总结,同时也是孙中山对于华侨在辛亥革命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术界比较注重研究海外华侨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而不注重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对海外华侨所产生的影响。本文拟就此课题作点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对海外华侨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极广泛的。概而言之,它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提高了海外华侨爱国主义觉悟。海外华侨历来具有爱国主义传统。但只有到抗战时,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才得以极大地提高。因为抗战以前,如辛亥革命时期,刚开始,华侨对这场革命缺乏认识,经过孙中山等人极力动员才逐渐响应、支持。1895年孙中山至檀香山联合华侨时,华侨大都“闻总理有作乱谋反…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散播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种子,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是奔走于海外,在海外华侨中做教育启蒙、宣传鼓动、组织策划的革命工作,深为海外华侨所爱戴、拥护和支持。为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曾称赞“华侨是革命之母”。是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华侨。但华侨有没有经费可以提供?他们为什么愿意向孙中山提供?这些,需要从华侨的经济状况和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考察。华人出国,到辛亥革命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华人出国,不是殖民。华侨和当地人民都是当时西方殖民主义者、资产阶级掠夺和压迫的对象,同是受害者。但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变,劳动力相对过剩现象日益严重。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各国先后转而采取限禁华工入境、掀动排华暴行的政策。世界上曾多次发生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规模屠杀华侨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在辛亥革命前后,海外广大华侨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积极参加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不少海外赤子抛头颅,洒热血,其自我牺牲精神可歌可泣。早期中国同盟会会员、国会众议院议员林文英就是其中较突出的一位。林文英是海南爱国华侨的一面鲜艳的旗帜,也是辛亥革命的前驱者之一和出色的宣传革命活动家。  相似文献   

7.
包爱芹 《东方论坛》2004,(1):120-124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是从海外华侨中开始进行革命的,其侨务主张是:把华侨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依靠力量;视侨胞为建设国家、兴办实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关心、爱护华侨.孙中山之所以能把华侨当作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其客观必然性;孙中山的侨务主张反映了广大华侨的愿望与要求,在客观上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它深深地吸引了海外华侨,使其踊跃赞助革命;孙中山的侨务主张为现代中国的侨务政策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 ,由于掠卖华工及逃避政治迫害等原因 ,出国人数大增。海外华侨热爱祖国 ,希望祖国关心他们的疾苦 ,在中国人当中最早投身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对辛亥革命有巨大贡献 :积极组织革命团体 ,发展革命力量 ;创办报刊 ,大力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积极组织、参加武装起义 ;为革命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总之 ,华侨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倡导者、参与者 ,“强有力的支持者”,“华侨是革命之母”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华侨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覆灭是与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的宣传、动员、组织、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战分不开的,然而不容忽视的是,“革命之母”──华侨为辛亥革命的成功作出了相当的努力,他们的历史功勋将永远载入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册,加拿大华侨对革命作出的贡献是留给全世界炎黄子孙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曾言:"华侨是革命之母。"长期以来,在孙中山研究领域,孙中山与华侨关系的研究,尤其是辛亥革命前后的华侨关系,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事实上,孙中山在整个革命阶段都与华侨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以辛亥革命为分界,其前后的侧重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前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寻求军费支持,以利于革命事业的顺利开展;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向华侨传播民主共和思想,使其对新生的民国充满信心并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李方祥 《中华魂》2012,(3):12-16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①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革命先驱,却在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之际遭到有些人的贬损甚至否定,这种现象很值得关注,他们提出的观点也很需要给予辨驳。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华侨爱国运动史上曾出现两次伟大的高潮。辛亥革命,华侨追随孙中山,为推翻帝制、建立其和立下了不朽功勋,被誉为“革命之母”,是谓第一次高潮。抗日战争,华侨空前大动员,输财输将,献力献物,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被称为“抗日长城”,是谓第二次高潮。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显示了处在进步时代的中国民族觉醒  相似文献   

13.
革命派领袖孙中山说“华侨为革命之母”,言华侨对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之贡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领袖,以及康有为弟子,在联合教育华侨、成立跨国保皇组织、策应国内革命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其流亡海外14年间,抱持精卫填海之精神,除以日本为根据地办刊办学办书局,教育新民、为国家培养人才外,还远赴檀香山和澳洲、美洲宣传维新思想,开拓保皇事业,为国内勤王起义募集捐款,跟当地华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些也为他回国后策划护国运动并以华侨之力维护辛亥革命果实打下了基础。依托相关文献,回瞻考述梁氏海外流亡经历,试图重新认识其在团结引领华侨在晚清大变局中的作为。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的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为我们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而奋斗终生的战士”。为了改造中国,他付出了全部心力;领导辛亥革命,则是他一生中最富意义最有影响的丰功伟绩。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虽然这个共和国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主觉悟,推动了民主精神的高涨,成为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两大历史课题。研究孙中山就不能不研究他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也不能不了解孙中山的思  相似文献   

15.
陈嘉庚(1874~1961),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人。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青年时期到南洋经商。成为富翁。在海外生活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不论世界或中国社会发生什么变动,也不论自己的事业兴衰与否,这位海外赤子始终被强烈的爱国心驱动着——他加入同盟会,资助并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他又矢志不渝地开始了艰难的兴学创业史。目睹祖国当时的贫穷落后,陈嘉庚先生热情地奔走呼号,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各地华侨纷纷参加革命活动,对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起过很大的作用。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而华侨资产阶级,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革命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在探讨华侨与辛亥革命关系的同时,着重阐明当时华侨资产阶级的特点以及他们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海外华侨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爱国华侨慷慨解囊输财,不惜流血牺牲,与祖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革命之母”。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华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从各方面促进国共合作,形成了包括全国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华侨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华侨对辛亥革命贡献的再认识谭天星关于华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问题,人们已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较详尽的研究。然而,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华侨为革命之母”这一名言?怎样评价辛亥革命中华侨的功绩?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如何通过对华侨与辛亥革命的研究促进整个...  相似文献   

19.
闽南华侨景仰孙中山崇高的品德,在他的感召下纷纷投身革命,他们支持、理解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孙中山倡导的民主革命事业义无反顾,或亲赴疆场,或慷慨解囊,在长期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过程中与孙中山建立深厚的战友之情。而孙中山也视闽南华侨为革命的挚友和依靠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封建斗争的革命纲领,它体现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自身的矛盾。“民生主义”乃为孙中山继“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提出“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纲领。这个革命纲领,既表现出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性格,则又反映出二十世纪初所处的时代特点。 孙中山所主张的“民生主义”,其内容所含有的主观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外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