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这两方面的正确关系,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基本要求,势必牵动整个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需要进行计划体制、价格体系、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价格体系的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他方面改革的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系改革的成效。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  相似文献   

2.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应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统一起来的观点,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国家经济职能,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理论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探讨,提出了一些颇有价值的看法。我们党在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如何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重要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计划经济要依据价值规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计划经济要依据价值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国计划体制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拟谈谈学习中央决定的一些体会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提出了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十二大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全面展开。现在,从农村到城市,人们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改革,改革已成为当今中国的大趋势。1、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做出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生产力就成为根本的任务。而要发展生产,不通过发展商品经济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7.
<正> 经过十年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在新的经济机制下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一、计划者主权机制和多元机制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在十年改革以前,基本是一种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其运行机制基本上是计划者主权机制。即在公有制经济中,社会生产结构、收入分配比例、资金积累等一切主要经济决策,都按照作为所有权主体的计划者的“偏好”作出,其他经济行为主体的“偏好”原则上不起作用。在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行为主体:计划者、地方、企业。社会主义经济改革说到底,就是要充分调动各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发挥各行为主体的作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深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必要性问题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按劳分配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经过长期反复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结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按照这一基本指导思想改革经济体制,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只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的间接控制体系,才能使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微观的直接控制转  相似文献   

9.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党在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就是在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经济改革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几年酝酿提出来的。《决定》作为实践的产物,最大的理论突破就在于它正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经济形式不仅正确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商品关系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迫切需要搞清楚的重大问题,它关系到社会主义经济的属性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率济”。这个深刻概括,不但对我国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贡献。简单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商品关系理论的由来和发展,对我们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正确论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是广个重大的突破。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而且落脚是在商品经济上。这不仅表述出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不是对立的,我认为还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或者说,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商品经济。就总体来说,我国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而不是完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就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理论是贯穿《决定》全文的一条主线,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理论依据,也是对长期以来人们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计划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社会改革     
当今的时代是改革的时代.改革是历史发展的普遍要求,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环节.各社会主义国家,为适应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和科技现代化的潮流,从50年代开始,就在不同规模和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某些改革.到80年代则更向深度和广度扩展.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就是对我国的改革进行探索的最初尝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开始了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深化体制改革的任务,把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推向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各自的个性进行的改革,汇成了当代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  相似文献   

14.
由单一的公有制 (主要是国有制 )改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 ,由计划经济改为市场经济 ,由单纯按劳分配改为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主要的理论支柱和政策目标。但它却有重大缺陷。作者的观点是 :公有制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公有制 ;计划经济有严格的规定性 ,现实中存在的所谓计划经济不过是仅仅具有计划经济形式的政府统治经济 ,我国改革的性质和任务不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而是改革不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单一的公有制 (主要是国有制 )和僵化的统治经济体制 ;按劳分配不是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原则 ,因而分配领域的改革不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更不是把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而是重新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包括个人消费品分配在内的一切经济剩余的分配原则及其具体实现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方向,为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逐步建立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而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必然要发生作用。正确地认识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 2 0多年来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形成了公有制分享经济观这一贯彻始终的主导性经济观念。它内在于中国经济改革的社会主义本质 ,体现了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与改革思路。 70年代末农村联产承包制改革 ,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第一个来源。 80年代初城市集体企业的“除本分成制”改革 ,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第二个来源。两者一脉相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本质上是公有制分享经济观的实现和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经济本性的复归。相反 ,日益形成的雇佣劳动及其观念的普遍化 ,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之一,是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明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明确了在商品经济问题上,社会主义经济同资本主义经济的区别,二者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为什么样的生产目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需要长期艰苦探索才能逐步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试就此作初步的探讨。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决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体。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