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析我国证券法对管理层收购规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伟凯  王荣 《管理世界》2005,(10):149-150,154
管理层收购(MBO)最初源于大型多元化混合企业的重组、并购活动。随着证券市场发展,融资收购手段多样化,上市公司MBO行为越来越多。鉴于MBO行为不同于普通证券交易的特殊性及其对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各国都在证券法基础上对管理层收购进行特别立法。(一)管理层收购的特殊性与证券法的缺陷证券法对上市公司收购行为一般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收购即要约收购,通过目标公司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来购买该公司具有表决权的证券。广义收购是指除要约收购外,还包括协议收购,通过与目标公司股票持有人达成协议进行收购。我国上市公司收购,是…  相似文献   

2.
保护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一直都是证券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证券监管的首要目标。本文以中国石化要约收购下属4家子公司的案例为研究对象,探讨该收购案例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发现,总体来看该要约收购使目标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而收购方流通股股东权益受到损害。对处于不同行业周期的目标公司来说,股东权益的实际保护程度与收购时机的选择及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密切相关。为使要约收购中股东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监管政策应该在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收购权限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是指投资者收购一个上市公司已经发行的股份而使其股份的持有量达到该公司股份总数的一定比例时,有义务依照法律的规定向该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进行全面收购。法律之所以规定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其目的主要在于纠正部分要约收购对目标公司股东可能赞成的不公平,尤其是为了避免出现歧视小股东的情况,使所有股东能获得公平的待遇。为此,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的条件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我国《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股票条例》)和《证券法》对强制性公司要约收购制度也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钢股份要约收购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从控股溢价和流通溢价两个角度分别对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的要约收购行为和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虽然非流通股东可以分享控股溢价,但是控股溢价偏低,对非流通股东不具有充分吸引力;如果非流通股东兑现利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隐性损失。而流通股东不能分享控股溢价,且其拥有的流通溢价遭受了折价的不公正待遇;如果流通股东受约退出,将承受较大的直接成本。根据强制要约收购的法理判断,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都未获有效保护,中国的要约收购仅具有形式而非实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已经结束,证券市场将彻底告别以往的"股权分置"状态,迎来新的"全流通"局面。全流通时代并购将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会出现战略性并购大幅度增加、收购方主动性增强且并购动因理性化、出现更多的要约收购、收购支付方式多样化、、让价格市场化以及外资并购更加活跃等新特点。与此同时,全流通时代的并购也存在关联交易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并购效率低、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以及外资并购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潜在的市场垄断威胁、并购引起失业以及恶意并购等问题。要完善全流通时代的并购,政府、责任机构以及上市公司都责无旁贷。政府部门和责任机构应完善并购立法,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规范关联方并购,完善协议收购制度,加大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的信息披露义务,减少政府部门的介入,建立公平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自身应明确并购动机,实现价值最大化,变更支付方式,提高并购效率。  相似文献   

6.
公司融资结构怎样"摆平"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融资途径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而公司治理结构的根本目的是在尽可能降低代理成本的前提下使公司管理者积极服务于所有者权益最大化。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有效性密切相关。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按照资本结构理论,在税收不为零的情况下,由于债券有“税盾”(债务的利息可以计入成本,冲减税金)作用,企业通过债券融资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这样就形成了“啄食顺序理论”。企业理性的融资顺序应为:内源融资>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然而我国上市公司的…  相似文献   

7.
经典并购理论认为,并购者以追求协同效应为目的。我国证券市场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的一些并购案例却显示出相反的情形——并购者利用其控制性地位获取巨额的控制权私人收益直至掏空上市公司,并购的异化由此形成。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文章以发行管制、股权分置、并购监管不力和会计准则存在漏洞为制度背景,构建了一个以预期控制权私人净收益函数为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并购异化现象的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随后对民企收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控制权理性决策模型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就此引伸出了治理并购异化的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近来中国企业通过反向收购方式赴美上市频频遭到各界质疑,中国概念公司在美国证券市场上所爆发的财务危机也反映出中美两国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差异。本文就以反向收购为出发点来探析中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差异,并对我国境外上市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潘丽春 《管理世界》2004,(4):144-146
<正> 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发展了10余年,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都是按照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在内部治理的范畴中简单模仿,虽然对传统政企不分的体制是一种革新,但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内部人控制等案例屡有发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探索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并对内部治理深化创新,已是迫在眉睫的任务。2002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有关证券市场收购接管的规章制度,如《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还发布了鼓励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内部持股或实行期股期权的信息。笔者认为,这些措施都是对于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在更深层次的探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领域实践和经验。因此,回顾一下20  相似文献   

10.
袁学伦 《经理人》2012,(12):98-100,18
在中概股海外退市潮流席卷之下,“速冻行业中第一只上市股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交所上市6年后,最终也选择踏上退市之路。2012年10月15日,思念食品董事长李伟宣布,其与一致行动人发出私有化要约,收购思念食品在外流通的股份,要约价为0.186新元/股。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和过度融资行为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诱发了股市“泡沫”,已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正常运行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不规范的融资行为及其成因,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持股:沪市公司管理层的观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政府有关部门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积极态度与理论界关于管理层收购利弊的热烈讨论构成了本次调查的缘起。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对管理层持股存在极大的需求 ,被调查者对通过管理层持股实现管理层收购表现出了相当的动力;目前影响管理层持股的重要因素并非“融资难”问题 ,而是政策的不明朗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被调查者认为 ,管理层持股明显有助于优化公司的激励制度与效果 ,增强管理层的责任心 ,对公司治理和公司绩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管理层持股对公司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表示怀疑;公司法和证券法最需要修改 ,相关规则亟待配套;管理层持股过程中的管理层基本信息、股权转让信息和关联信息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职位高低是决定管理层个人持股量大小的重要尺度;用股份抵押的形式向银行融资是最妥当的安排 ,但与《贷款通则》相抵触;在实现方式上 ,“增量实施”比“存量调整”更受欢迎;在受让价格上 ,净资产情结、优惠价格期望依然流行。文章认为 ,尽管“剧中人”观点的独立性无法与“剧外人”相比 ,但上述结论仍隐含着不少有益的政策启迪 ,相关政策建议也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收购人层级与收购后上市公司长期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控制权转移市场为背景,集中关注了收购人复杂控制结构的成因,以及收购人结构与被收购上市公司长期股价表现之间的联系。我们使用“层级”度量收购人结构的复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收购人控制结构的复杂程度与收购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当收购人控制结构很复杂或很简单时,被收购上市公司的长期股价表现相对较差,其中,那些被具有复杂控制结构的收购人收购的上市公司,长期股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问题的成因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证券市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上市公司通过与关联方之间频繁的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润“包装”,以及上市公司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侵占、掏空上市公司。尤其是后者,导致了许多上市公司被“ST”(特别处理)或“PT”(特别转让),严重干扰了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下,担保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尤其是上市公司通过担保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银行资金,促进企业发展。然而近年来,银行被上市公司担保拖下水的情况屡见不鲜。从奥园发展、神龙发展到近日的啤酒花,从福建“担保链”、上海“担保链”、深圳“但保链”到新疆“担保链”,上市公司间的无度担保,无不把企业融资的最终风险系在银行的脖子上。由此,不仅导致上市公司自身股价应声跳水,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更使得担保圈内的上市公司在劫难逃,而这些担保泡沫最终却都要由银行来照单全收。上市公司透支信誉套取贷款上市公司作为公众…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破产重整制度,上市公司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挽救企业,保住上市公司这个壳,而不至于被其他企业所“收购”或者“借用”。这是壳资源利用中的一种情况,即在壳的控制权不发生转移的情况下,利用壳资源,这种情况下的壳资源利用使企业更有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2年8月13日收到私有化要约之后,分众传媒总算赶在2012年尾将私有化方案确定下来。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0日凌晨,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已经与相关方签订了最终合并协议,分众传媒私有化要约价格从8月份对外宣布的27美元/ADS(美国存托凭证)提升到27.5美元/ADS。按此价格,此次私有化收购要约对分众传媒的估值约为3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5年到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要约收购为研究背景,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交易期内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有负面影响,交易期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并不能显著提高公司的价值.该结论表明,在减弱非市场化因素干扰的背景下,受制于本身机制设计的机构投资者并不能显著提升目标公司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春林 《管理科学》2012,15(5):42-54
发布澄清公告是上市公司应对市场传闻的重要途径.然而,证券市场中澄清公告的实际效果如何,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澄清效果尚未得到实证检验.为此,收集了从 2000 年到 2008年中国 A 股市场1 960 个澄清公告,从中整理出179 个针对负面传闻进行“澄清”的样本.研究发现,澄清公告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公司的澄清方式,模糊澄清非但达不到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剧了传闻的影响,产生“澄清公告澄不清”的现象. 多元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澄清效果不仅与澄清方式有显著关系,而且还受到公司声誉、停牌等因素的影响. 研究结论为传闻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发现提供了中国证券市场的直接证据,同时也为上市公司有效应对传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含义与目的分析的电器000527收购小天鹅000418的收购案为参照案例,大致阐释了上市公司股权并购与重组的基本方案与实施方案所应该具备的条件,最后总结了股权并购与重组所能够给公司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