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不动产能否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素来争议颇多。我们认为 ,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的占有权能 ,不动产亦因具有占有权能而可能被非法占有 ,所以 ,不动产亦可成为抢劫罪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一切学科都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因为学科就是按照不同的研究对象来划分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本体的构成也就不同.毛泽东同志曾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他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来说,能否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是该门学科能否确立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依赖于主体的价值选择、实践方式和认知方式为特征的当代建构论的哲学对象观,当代学科发展的非确定性、准公共性、整体性、复杂性和建构性等新特点和教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与逻辑,提出教育学研究对象是能够被研究主体建构为有价值的教育一般问题的社会现象,这是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一种可能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美学再思考     
审美根本不是自治的,它连接着更大的社会基座。我们需要一种情境性与连续性美学,这是一种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理论,它认识到并拓展了与审美经验的联系,而且呼唤我们作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全身心的介入。  相似文献   

5.
关于生态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审美观的建构是以对“生态”的理解为前提的,我们认为“生态”不仅指自然的存在方式,也不是单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生态和环境不同,环境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一个术语,是主客分离的二元对立的产物;生态则更多地体现为相互依存的整体化的系统联系,所以“生态”是指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在”的诗意的存在方式。生态美学是对人类生态审美观念反思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不能停留在环境污染、土地沙化等具体层面上,生态美学研究首先是关于自然美的存在状态或者人与自然关系的状态;其次生态关学研究还应谊包括人类社会存在的生态化问题,让人们告别“祛魅“的世界,重新回到人类栖居的“诗意”的大地上。生态学虽然是从生物学发展而来的,但是我们在生态美学的研究中不能用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的科学方法。同样,在生态芙学研究中我们也不能把认识论作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因为生态不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的概念,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所以,在对生态美学的研究中,其研究方法应该建立在本体论的基础之上,换句话说,生态美学应该以本体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重新确立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经济法作为规范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保证政府干预的正当和适度的法律形式,从性质上看属于"二次调整"的法律,是对民商法规范的经济关系的再次调整和矫正的法律。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因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组织、监督、调节、控制、干预等管理行为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以"经济管理"一词概括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最为科学、全面、系统,依汉语语义也是最适宜的。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8.
首先,杜威美学有寻求连续性、回归日常生活的基本立场,其中包括恢复艺术品的经验与日常生活经验之间的连续性,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的连续性,以及美的艺术与实用的或技术的艺术之间的连续性。其次,杜威美学与他的一元论经验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艺术即经验”的基本命题。最后,对杜威美学的这些基本观点进行反思,指出其中逻辑和概念的失当之处。  相似文献   

9.
美学重建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当今的中西方美学界可谓共同出现了一种"审美"转向。在美学对象问题上,如果说从古希腊至今的西方美学经历了一种从美,到(纯)审美,到艺术,再到(泛)审美的演变,那么建国以来至今的国内美学研究,则经历了一种从美与艺术到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的美和艺术,再到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审美论的更为错综复杂的历程。我们的美学重建也正是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起点。坚持以审美活动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可以防止那种预成论的美学观,可以使美学研究更具有包容性,也可以更好地克服美学研究上的主客分离的二元论。但美学的重建工作并不能仅靠转向审美"活动"来完成,而且还需要对"审美"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和重塑,以期重构一种更具整合性的、能对各种审美活动包括自然生态审美、日常生活审美、身体审美、艺术审美等,既具有解释性,又具有批评性、构成性的美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1632—1704)关于物质对象两种性质的理论在我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问题的焦点在于,所谓“第二性的质”是指什么,它们是否存在于对象之中.国内学者的看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第二性的质就是颜色、声音、滋味等等本身,所以,第一性的质(大小、形状、数目)是客观的,第二性的质是主观的.有些国外学者也持这种看法,如英国的B罗素,苏联的K.C.巴克拉捷.第二,另一种观点认为,洛克所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城的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在它的实用性功能消退以后,积淀了一种巨大的审美功能。长城的美主要是崇高美,即壮美。构成长城这种审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它自身的建筑美与自然美的高度融合,在于它的审美形式与悲剧性精神内涵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一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美学也不例外. 但是,自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便一直存在着争论.从历史上看,鲍姆加敦把美学界定为研究感觉和情感的科学,黑格尔则把美学的研究局限于艺术范围,主张以艺术美为研究对象,因此,他把美学界定为“艺术哲学”或“美的艺术哲学.”这种争论相沿至今. 仅以苏联和我国为例. 1940年以前,苏联美学家大都认为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是研究美感、审美趣味、人的  相似文献   

13.
美学作为一门并不古老的学问,在其一百余年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几冷几热的升与沉。在当今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外在,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对包括美学在内的精神科学的根本挑战。当代美学研究应回归到对人的发问和对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可能性的追问中才能拥有一份真实。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学对象问题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和与邻近学科关系的角度,探讨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综合地研究现实社会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体育美学本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从体育的自然美、社会美的属性入手,阐述了体育运动美的本质特性,提出体育运动美是包涵着自然属性或自然因素的社会现实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与美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中摘录了他在一九三六年出版的《文艺心理学》中写过的一段“自白”。先生在五十年前回忆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曾说过:“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略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事隔四五十年后,先生在翻看这段自白时,觉得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只是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哲学史?怎样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一些长期理论争论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国学术界对哲学的对象、性质和功能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这为哲学史的研讨奠定了新的基础。本文试图将哲学和哲学史融为一体,对哲学史的对象和规律作出一些新的探索,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关于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对象和哲学的对象本是一致的。哲学史是哲学的历史发展,没有哲学就没有哲学史;哲学的原理又是随着哲学的历史发展而不断具体和完善,哲学的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海洋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宜过早地限定其研究对象或范围;对海洋文化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实质上可以归结为对其研究视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章辉先生指责新实践美学对美和艺术的问题进行了"本质主义"的处理,把关的起源等同于美的本质,并且其美的定义"对象化的情感"亦并无新意,没有关注现代生存问题,此外还就审美超越和现象学的主客关系问题对新实践美学提出了质疑.实际上,章辉先生所说的"后实践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生命"、"超越",以及从"审美活动"出发来建立美学体系,在"新实践美学"中其实都可以找到,问题只在于如何组合这些概念.本质主义不等于谬误,也不等于把起源混同于本质;"对象化的情感"这一美的定义的首创性是无容置疑的,它本身就涉及到了美学与现代生存状况的关系问题;"审美超越"并非章辉先生首次提出,章辉先生对他引以为自己的"生命美学"的"思想资源"的现象学、解释学美学、生命美学、存在美学等等都用割断思想的历史关联的办法来看待,里面充斥着误解.所以他对新实践美学的每一点批评都是不成立的.当然,目前的新实践美学体系仍然是一个极其粗略的框架,在此框架上还需要覆盖上丰满的血肉,还有有待发展和改进的地方.这除了我们自身的努力外,也欢迎一切立足于扎扎实实的学问根基和切切实实的审美体验之上的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20.
对于蔡仪喜剧美学思想的再思考张健在比较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喜剧美学领域,三十年代以前,偏重从主观心理角度探索喜剧美的心理学派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直到四十年代初,这种理论取向才遇到来自美学界内部的真正挑战。这位挑战者就是蔡仪①。对于蔡仪的美学思想,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