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继把唯物史观划归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低纲领之后,丛大川先生在《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吗》一文中,进一步把唯物史观划分出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而称之为“实证科学”。丛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目的在于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丛先生先是把人的自由发展观确定为马克思历史观的最高纲领,这次又宣称“人的自由发展观才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然而,笔者以为,彰扬马克思的人的自由发展观本是件值得称赞的事,但是此举并非一定要以降低唯物史观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代价。如同笔者已经证明马克思的历史观并无最低最高纲领之分、马克思的历史现只有唯物史观一个纲领一样,在本文中,笔者则要证明:唯物史观跟人的自由发展观一样也是马克思的哲学观念,虽然两者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念中所处的层次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戈德曼把马克思列入超越传统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和悲剧观的伟大的辩证思想家行列 ,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尽管戈德曼对马克思 (包括马克思主义者 )的理解多有不正确的地方 ,但在他的著述中毕竟充满着“马克思的幽灵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经济科学》1985年第5期刊载了熊映梧同志《在社会实践中检验、修正和发展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一文(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马克思“否认加工工业中地租的存在”,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说明绝对地租是“画蛇添足”,把“地租排除于生产价格之外”,这不仅说明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不完善的”,而且生产价格理论也是“不完善的”,并提出要用“完全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马克思的这句话被许多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之点,是无产阶级教育区别于资产阶级教育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教育革命的主要内容。有些人根据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提出“学生即工人农民,工人农民即学生”的口号,并且认为这是“共产主义萌芽”。“四人帮”胡说什么“宁要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不要有文化的精神贵族”,更是把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歪曲到荒谬绝伦的地步。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完整的思想体系,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孤立地、片面地强调马克思的个别观点和结论,会对实际工作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害。马克思没有写过教育学的专著,他对于教育的许多观点和看法,都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政治和经济问题中提出来的。例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就从劳动力再生产、工资、工作日、社会  相似文献   

5.
杨学功 《江汉论坛》2002,42(10):45-48
构成马克思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的本质之点,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换言之,“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合理域界。马克思的著名命题:“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不仅具有价值论的意义,而且具有存在论的意义。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从马克思这种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中获得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结构过程中形成的。1859年,马克思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阐述了关于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思想,从而证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形态的过渡。应当指出的是,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实际上简化了、甚至舍去了许多地理和历史自然顺序上的差异,它是把人类社会放置在发展总过程的“典范形式”上加以考察、经过逻辑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把运输比拟为经济前进的飞轮,视为经济体的大动脉。这种比拟和说法是生动的,形象的,无疑也是确切的。因为它高度概括了运输在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正确认识运输的重要性,尤其是从理论上弄清楚运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这对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建设,是不无意义的。一、运输业是个特殊的物质生产部门在马克思主义运输经济学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是运输的性质问题。关于运输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在他的伟大理论巨著《资本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史》中,曾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科学论述。马克思明确地指出,运输业是有别于采掘业、农业和工业的第四个物质生产部门,运输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马克思言简意赅的论述,表明了他对运输业——物质生产部门的显明观点。马克思的科学论断至今仍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为社会主义运输经济学的形成、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8.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前884——822),这个“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语),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恩格斯语),在两千多年前创立了西方第一个完整的逻辑学说,并把这一学说称为“证明学”。从亚氏留下的大量著作中可以看出,他的证明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论述了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后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的光辉思想。一百多年来的斗争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经济理论是科学的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在革命的实践中,继续发现和发展真理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之际,重温马克思所创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理论,从理论  相似文献   

11.
应该怎样估价与理解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概念,仍然是一个需要通过专门的理论研究给予回答的问题。本文试图紧紧围绕马克思本人对异化的使用比较全面地考察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力求对“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理论基础演变,地位及作用作出回答,以此求教于理论战线的同志们。一、“异化”在马克思著作中的使用研究“异化”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应该是历史与逻辑统一的原则,我们试图紧紧围绕历史的事实进行逻辑的剖析。在1844年以前,从《博士论文》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即青年马克思时期,马克思对“异化”的使用是不断增加的,到《手稿》进入了高潮。马克思最早使用“异化”是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和《博士论文》中。在这两篇论文里,他把现象理解为“本质的异化”,把对自然的认识看作是“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思想当时受着黑格尔唯心论的影响。在这两篇文章中“异化”出现了总共三处5次(《马  相似文献   

12.
苏冠中 《理论界》2023,(6):24-30
恩格斯认为《德法年鉴》时期的马克思已经转向共产主义,并将这一共产主义界定为“哲学中产生的党派”,称马克思为“有学识的共产主义者”。通过对这一时期马克思与共产主义关系的实际考察,我们发现虽然此时的马克思并未把共产主义当作明确的思想或政治主张,但恩格斯的观点实际上不仅把握住了马克思思想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的“现实”,更把握住了这一共产主义是从“哲学中产生的”这一关键之点。事实上,只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真正从哲学中产生的,是“建立在健全的哲学原则的基础上”的,“是新黑格尔派哲学的必然产物”。更重要是,“哲学中产生的党派”实际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规定,与马克思、恩格斯后期对“党”、对“马克思主义者”的本真性认识遥相呼应,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者的自我认识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写道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1其意思十分清楚 ,即人们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这应该在实践中得到证明 ,但把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就理解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不妥当的。有的同志认为 ,“实践标准的涵义是多方面的 ,它既包含了检验真理的途径、方法、手段 ,也包含了检验认识的客观尺度、过程和实质。”2 问题在于 ,尺度与标准是等价的 ,可以把它纳入到标准的涵义之中 ,但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马克思思想发展阶段的传统划分基本上都按列宁的看法把1844年作为一条杠杠,把这以前的马克思称为“青年马克思”,这个时期的马克思主要是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而把《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和50年代及60年代的马克思称为“成熟的马克思”或“老年马克思”,并把这个时期出版的《资本论》奉为共产党人理论的圣经”(恩格斯语),认为它是马克思阐论政  相似文献   

15.
在本世纪六十年代法兰西学术界,一位富于挑战性的学者迅速崛起,他就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被称为“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路易·阿尔杜塞。阿尔杜塞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对马克思哲学的解释,他立志要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指出“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势不两立”。为此,他既吸收了结构主义者莱维·斯特劳斯、福科和拉康的思想也汲取了科学史学家加斯东·巴歇拉尔的观点,甚至还借用了雅克·马丁的术语,写下了轰动一时的《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等著作。在他广泛的研究中,关于如何把握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的探讨,是最令人瞩目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在现代对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研究上,人们更注意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遗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在创立自己的新哲学世界观时,只是把它叫做“新唯物主义”,以与唯心主义相对立,与旧的“直观的唯物主义”相区别。这种唯物主义在理论特征上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作了说明,指出实践性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特征。但马克思并没有再给这种唯物主义起一个名称,以便从名称上显示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学说所具有的新理论特征,如同“辩证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名称那样。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伟大战友,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马克思在世时,他就分工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写作了著名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著作。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总结、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任务就落到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相似文献   

17.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中 ,教育被定义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 ,并被列入第三产业。在教育产业中 ,高等教育产业属性最明显。如何发展高等教育 ,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为当前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产业结构政策理论 ,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视为“改变世界”,根源在于对马克思1845年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或误读.把马克思哲学的性质理解或解读为“改变世界”,过分强调、夸大马克思哲学“改变世界”的功能和性质,不仅是对哲学“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割裂,而且在现实实践中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对此,我们必须作出反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是以他的实践论为核心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把这种见解名之为“实践核心论” ,并把它同拒斥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主义”混为一谈 ,这是不恰当的。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批判和克服了“一般唯物主义”的直观性 ,超越物质本体论而达到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的实践论。不能无视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史进程。把他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说成是把精神本体论颠倒物质本体论 ,正是由这种“无视”而产生的。物质本体论的“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建构者 ,利用了唯物史观的思想资料 ,借助于恩格斯在特殊语境中所写著作的结构 ,把马克思的实践论从他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中排除出去 ,造成了极大的逻辑矛盾。在马克思哲学中 ,新唯物主义与实践论是直接同一的。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是马克思的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唯物主义 ,而不是物质本体论的一般唯物主义。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说成是一般唯物主义 ,想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来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本体论的正确性 ,由此而否定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核心 ,这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只要浏览一下这些光怪陆离、经纬万端的哲学流派,不难发现最具吸引力,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最大的当数法兰克福学派。这绝不是偶然的。首先,法兰克福学派的许多成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进行理论研究活动的。因此,人们常把法兰克福学派列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行列。中国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原则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使在学术研究中也强调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原则。这就使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的流传比起其它哲学流派来,具有了“话语”上的优势。中国的学者,格外钟情于具有马克思主义胎记的法兰克福学派,当然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