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吐蕃统一奴隶制地方政权的建立,为佛教传入提供了社会的需要和实际的可能,佛教的传入与逐步发展,对吐蕃苯教及传统的社会政治结构形成全面冲击.研究吐蕃时期的政教关系,是认识藏族宗教文化及其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铁 《中国藏学》2003,(3):41-48
7— 9世纪后半叶南诏、吐蕃与唐朝三者间的关系 ,是我国古代影响最大 ,情况最复杂的民族关系之一。本文以南诏崛起、发展和衰落的过程为基本线索 ,阐述了南诏、吐蕃与唐朝之间关系发展演变的几个阶段 ,并简要分析了三者之间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党项族是以鲜卑部落为统治阶层、以羌族部落为主体的民族。其中心拓拔部是鲜卑秃发部与乞伏部的后裔,在南凉、西秦政权灭亡后,他们加入吐谷浑,出于凸显与当时北方最大鲜卑政权北魏的关系,但又在某方面以示区别的复杂心理,而将部落名改为"拓拔",既与北魏拓跋部音同,而又字异。吐谷浑政权衰亡后,拓拔部进入党项之中,成为其部落中心,并联合了当地的折掘、乙弗等鲜卑部落,共同构成了民族的统治阶层,控制着当地诸羌族部落。  相似文献   

4.
论党项宗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族存在于整个党项社会与西夏政权的全过程 ,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派生出许多支系 ,一个强宗大族往往包括若干个乃至数十个中小家族。大大小小的宗族首先是一个军事实体 ,越是强宗大族 ,拥有和控制的武装力量也就越强越大。同时 ,宗族还是一个经济实体 ,在这个经济实体内 ,既有农奴劳动 ,又有奴隶劳动 ,包含着封建制和奴隶制两种经济成分  相似文献   

5.
公元7世纪初,吐蕃和大食同时兴起,且成为亚洲大陆上全新的、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吐蕃与印度、波斯、大食之间业已存在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往.波斯一大食文明对吐蕃社会产生过深远影响,罗马一大食医学成份在吐蕃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吐蕃商人的足迹曾遍及印度、大食及中亚各国,他们将麝香、金、银、药物、盐、马等销往上述各地,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8世纪初.随着两大帝国的对外扩张,吐蕃与大食在中亚地区直接碰撞,从而改变了亚洲大陆原有的政治格局.8世纪中叶后,随着唐朝势力退出西域.阿拔斯王朝东进和突厥的伊斯兰化.吐蕃“太半西御大食”,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8世纪前后吐蕃势力入西洱河地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汉藏文史料的记载 ,说明为了和唐朝争夺对洱海地区的控制权 ,7世纪末 8世纪初 ,由于内、外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 ,吐蕃势力曾经先后两次进入洱海地区。本文同时希望通过对吐蕃两次进入洱海地区不同背景情况的分析 ,说明正是由于唐、吐蕃在这一地区的激烈争夺 ,才最终造就了南诏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8.
杨铭 《西藏研究》2008,108(2):5-14
7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吐蕃进入西域、河西走廊,与唐朝争夺安西四镇、敦煌等地,其间在进出南疆、河西乃远至中亚地区之际,与粟特人有了密切接触,甚至鄯善、敦煌等地的粟特移民一度成为吐蕃治下的属民.此外,吐蕃与粟特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方面亦有广泛的交流,对两族各自的社会经济进步均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心愚 《民族研究》2007,8(3):87-95
作为一个地方民族政权,7世纪50年代初南诏已出现在洱海地区.吐蕃势力入滇后,在7世纪50年代末也进入洱海地区.南诏与吐蕃从最初的接触往来到公元752年公开结盟,维持和发展了近百年的长期关系.双方结盟前的关系可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公开结盟前,决定南诏与吐蕃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双方自身的发展需求、各自的利益及拥有的实力.  相似文献   

10.
林冠群 《中国藏学》2015,(2):93-102
吐蕃自公元7世纪统一西藏高原以后,持续积极向外扩张,影响所及,唐朝西陲风声鹤戾,自陕西陇坻以西,包括河西陇右诸地,相继沦陷。面对如是强敌,唐人自初始与吐蕃接触时,所得诸如:"不知有国之所由"、"其种落莫知所出"、"然未始与中国通"等完全陌生的印象。至吐蕃发展成唐朝最大边患的过程中,唐人如何建构"吐蕃观",包括对吐蕃的认知、对吐蕃的观感、对吐蕃的概念,以及如何刻画吐蕃的形象等,都是本文所欲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进程与西北的地理特征,分青藏高原、新疆地区、河西走廊三大区域,评述近30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的研究概况、观点,并提出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8~9世纪吐蕃入迁河西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地区在吐蕃统治的80余年间,除了吐蕃自身在这里较多地接触到中原先进的经济文化之外,更重要的是吐蕃对迁入地的影响,即出现了吐蕃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吐蕃采取强制政策的结果;同时,在吐蕃入迁河西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以藏语言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13.
试析党项妇女的强悍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悍是党项妇女的一种特殊风气,主要表现为她们喜好复仇、尚武参战、恣行攻掠、乐于参政、殉情现象等等。文章认为,党项妇女的强悍风谷是当时复杂的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产物,体现了古代西北社会强悍勇武的特有民风。  相似文献   

14.
旺多 《西藏研究》2010,(1):44-49
在古代,异地文化的吸收和传播常常把宗教作为一个重要载体来实现。佛教在西藏是一种外来宗教或外来文化,因此外来僧人在吐蕃佛教发展史乃至吐蕃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吐蕃时期佛教传播、佛经翻译、佛教本土化的重要力量。文章着重探讨吐蕃统一政权时期外来僧人在佛教传播及佛经翻译方面的贡献以及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学术界对吐蕃时期的佛教情况论述颇多,但是有关康区佛教的传播状况尚未见有专文论述,文章依据汉、藏文文献及考古资料对7~9世纪之间佛教在康区的流布、传播过程作一简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归结出其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6.
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之前的青藏高原分布着众多的“小邦之王”,其后逐渐被吐蕃征服,演变成为地方实体政权,到吐蕃王朝中后期仅存吐谷浑、工布、娘布三个.本文检索汉唐文献,发现吐蕃小王制深受汉唐之间西北诸族小王制的影响,据此可以看出吐蕃与西北民族在制度文明方面的相互交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梳理了 1 7世纪前后和硕特与准噶尔两部之间的关系问题 ,将两部之间的关系走向总结为由相互角逐到双雄并立再到关系决裂 ,并对双方关系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影响加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