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健康产业的兴起,基于中医药理论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健康学进入健康学科的研究视野.以中医药学为基础,以中医药文化思想为导向,从社会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等视角,对中医药健康学的学科内涵进行界定,深入阐述其理论价值,对其现代价值进行剖析.认为高等中医院校应当结合自身优势,适应健康科技与产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需要,构建中医药健康学科与专业体系.  相似文献   

2.
将跨文化传播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医药的海外推广,能够发挥中医药的文化特性,利用其传播方面的天然优势,推动世界对中医药的接受和认同.分析了跨文化传播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及中医药的文化属性与其在传播领域的优势,论述了从文化角度出发传播中医药的可行性,探索了中医孔子学院作为中医药文化载体进行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和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体系结构,针对政府在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发布的52份国家级政策文件,构建了政策工具服务体系二维分析框架,确定了政策工具在不同服务体系内的使用情况,总结了政策工具的分布特征;运用文本分析对政策文件进行关键词提取和关键词距离分析,构建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频关键词的内在关系网络,分析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建设重点和建设力量.结果表明,从形式上看,政策工具较为丰富,但结构分布不均;从内容上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已基本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的供给是多主体合作的结果.未来应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政策工具的使用、完善操作层面的实施细则以及加强供给主体中服务主体协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不断变化,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对健康服务导向下的社区中医药服务的职能进行了再思考,并以此为基础,从基础建设、服务开展和健康促进3个维度对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评价指标进行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国际化对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是福祉,中医药对外译介取得重大成果亦遇到中医药原著深奥难懂、中医药文化迥然不同、中医药翻译尚未规范化及语言服务智能化程度不高等严峻挑战.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有:协同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开展中医药教学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创建中医药翻译进修学校,弥补专业人才短板;尝试建立语言服务研究机构,为国际化进程添翼等.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与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入世后 ,中医药面临发展的良机 ,加快中医药信息的研究和开发 ,已成为医药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了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即加入WTO后加强中医药信息研究的必然性 ;中医药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加大中医药生产企业的中医药信息现代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式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以及近期"泛珠三角"(9+2)战略的推进,粤港的全面经贸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本文就粤港合作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核心资源、发展方向以及合作途径进行了论述,指出了粤港双方的互补格局,并就具体合作项目及合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凭借粤港现有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以及拥有的中医药研究和产业化基本要素,粤港合作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当可迅速挤占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并成为世界植物药研究和生产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合格人才的培养问题正考验着中医药高校教育者。鉴于国学与中医药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国学教育正可成为解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一剂妙方。从校园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在中医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强化国学教育,要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和评估制度、教学方式这三个方面着手努力。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中医药商业秘密则是对中医药信息和技术实行保护的有效措施.采取法律手段保护中医药商业秘密,首先要认定作为商业秘密权保护客体的中医药范围,其次要对中医药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与其他保护措施进行区分,最后梳理我国当前对中医药商业秘密进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语言学中的历时性、共时性和即时性为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进行整体性建构。历时性话语权旨在阐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话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三者的统一,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自信、自觉与自洽来总结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历时话语来源、内容及特征;从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结构、空间拓展及场域转换来提升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共时性话语权;从话语表达体系、话语主客体、话语渠道等实现进路来优化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即时性话语权。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是自然哲学性质的医学。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概念直接构成中医的理论概念。“粗守形、上守神”的中医理论思维追求说明中医在理论上注重对医学问题本身的形而上本质的研究。中医理论用感性名词概括抽象医学理论,是古代自然哲学朴素性的表现,也是中医理论从形而上直接走向临床应用的桥梁。中医理论的辩证施治原则充分体现了古代自然哲学的辩证法性质。  相似文献   

12.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13.
医学作为探索人的生老病死的秘密和治疗疾病的学问,是一门产生很早的重要的学科。不同的人类文明和同一文明不同历史时期因为世界观和人观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国医学也即中医学,在春秋战国之前表现为以鬼神观为基础的巫术医学理论体系,在春秋战国之后表现为以气论自然观为基础的天人医学理论体系。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内经》是天人医学理论体系成熟的标志,以至于今天的中医学的理论结构仍然是《黄帝内经》所体现的天人医学理论体系。不懂得气论就不懂得中医理论体系,气论是中医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我们理解中医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研究面临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是总结在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是第一个将西方中古医学理论(四体液说)以及近代生理学(脑的结构和功能理论)介绍进中国的人。同时也是最早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医的人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开创了从自然哲学、生理学和医学方法论等层面系统地与传统中医进行理论交流的先河。此外,本文从科学哲学和医学史的视角,重新评价利玛窦在中国医学发展史和中西医学争论史上的突出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与中医诊疗标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证医学 (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方向之一 ,发达国家已经将循证医学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及其系统评价作为制定医疗技术标准的主要依据 ,并且对一些疾病提出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中医在诊疗标准的制定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提出了运用循证医学方法 ,制定中医药诊疗标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中医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西医不同 ,中医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 ,注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强调辨证论治 ,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采用解剖学 ,观察人体实质的系统和器官 ,而中医通过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内在机制的变化 ,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现代医学模式的提出及当前医学模式转换的现状为切入点,对“形神统一论”、“五脏情志论”、“体质气质学说”、“天人合一论”等中医心身相关思想中贯穿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思维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现代医学要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要从治疗、预防、保健几个方面借鉴中医学的心身相关思想和理论并对中医学在人文内涵和生态意义上的启示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利用西方科学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使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误区。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华医道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科学概念的西化与神化,不仅是中华医道的灾难,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灾难。随着现代科学革命的深化和人类认识的回归,中医智慧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价值将日渐体现,对科学主义的狭隘的批判和揭示将日益深刻,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