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于2013年成立,该基金以关爱、帮助贫困地区女童为主要宗旨,致力于凝聚社会爱心力量,努力让贫困地区女童都穿上干净的内衣裤,为贫困地区女童传递生理卫生健康知识和初步的性教育.同时,开展陪伴式资助和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地区女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爱小丫基金目前主要开展了"女生加油计划"和"女生...  相似文献   

3.
游戏伴随着人们成长,带来快乐和美好。它不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带来欢笑,同样也可以运用在小组社会工作当中,作为促进组员打开心扉、融人小组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8,(4):1-1
为帮助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解除疾患、健康成长,民政部与李嘉诚基金会合作,于4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联合启动"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夏计划"项目."重生行动"资助资金总规模为1亿元.其中,民政部投入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5000万,李嘉诚基金会才捐资5000万."重生行动"资助对象为:全国贫困家庭中患有唇腭裂及相关畸形、年龄在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5.
6.
纯洁的心灵     
孟龙 《生存》2020,(14):0228-0228
纯洁的心灵——一颗真诚的心灵,一颗乐于助人的心灵,一颗博爱的心灵,它们的存在让世界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7.
刘秀林 《社会工作》2009,(19):4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加剧以及城市人口流动的加速,流浪儿童的数量日益增多,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其负面效应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怎样使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融入到正常儿童群体中,是从事流浪儿童救助工作者迫切需要探索的课题。作为给予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的工作人员,如果我们通过正确社工理念、社工理论和社工方法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蜡烛的光芒     
2006年社工成立两周年的大会上,一名六进宫男人在泪水中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平安英雄的助人故事,今天让我们再次从他的发言稿中来体味英雄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10.
心灵哈哈镜     
成健 《东西南北》2010,(2):65-65
美国某大学的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为“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原始审美经验中,人们把引起愉快的对象称作“美”.其后,人们意识到对官能快感的过度追求会导致负面后果,进而将“美”限定为“有价值”的快感对象.快感对象的范围包括五觉快感对象的形式美和心灵愉悦对象的内涵美.美作为有价值的快乐对象,又表现为“幸福的东西”“爱的对象”“骄傲的对象”.这也从不同侧面说明了有价值的快乐对象是“美”的特殊语义.  相似文献   

12.
心灵感触     
来老年公寓工作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我接触到了上百位老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已经不单单要求物质上的享受,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对于我来说,与老人用心交流,通过心理疏导,达到心灵共鸣,这是我努力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徐凤娴 《生存》2020,(4):0220-0220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没有爱,也说不上什么成功的教育。没有爱,也不会有教育的硕果一桃李满天下。班主任只有真正做到不断传递爱心,将爱心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洪冰 《唐都学刊》2002,18(2):117-119
古代乐论里 ,乐是载道的工具 ,认为先王制礼乐是为了节制和规范人的行为方式的。音乐的本质是对人的心灵的拓展与解放 ,而且 ,只有在心灵的自由与解放下 ,真正美妙的音乐才会产生。音乐的目标就是培养和造就具有健全的精神气魄的人  相似文献   

16.
在上海市宝山区,社工帮助矫正对象葛某的事迹,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张晔  王丽丽 《学术交流》2003,(7):153-155
托尼·莫里森在使她成名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白人文化浸染 ,而发生心灵扭曲 ,因此渴求上帝赐给她一双蓝眼睛的黑人小女孩。小说从白人、黑人与小女孩的父母及小女孩自身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视角 ,揭示小女孩遭受歧视、被人忽视而成为不具有同等人格的人之境遇的文化根源 ,阐示了她成为这些人眼中“盲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人与人之间最宝贵的是真诚、信任和尊重,其桥梁是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够让社工从服务对象的心灵上挖掘他们内驱力,激发潜能,促使自我完善,加速再社会化的进程,从而提升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佛教文化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安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海榕  黄丽 《浙江学刊》2006,(1):200-203
在中国当代深刻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社会变迁和文化断裂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使一部分知识分子心灵处于严重的困境之中,佛教文化对解除这种困境发挥了有益的作用。本文试图对当代知识分子运用佛教文化安顿自己心灵的现状、原因与机制做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知识分子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佛教文化在文化重建和安顿人们心灵中的作用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心灵的救赎     
俞斌 《社会工作》2009,(17):64-64
参加了三次上海市宝山区礼区矫正分阶段集中教育,让我感受颇为深刻。在集中教育会上,社工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社区服刑和监狱服刑的区别、罪与网的深刻含义和犯罪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