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小芬 《生存》2020,(12):0164-016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曲达 《生存》2020,(15):0084-0084
以人为本是我国领导人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当前的教育革新背景下,以人为本并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方面,还可体现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此时,教师需要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进行综合的考量,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比如在初中藏文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认为藏文的难度较大,所以教师需要针对于当前的教学状况进行深入地分析,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藏文进行交流,由此,本文就着重探讨以人为本理念下初中藏文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3.
黄新华 《生存》2020,(15):0181-0182
教育事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形成合力都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更是已经有着 10 余年的时间。但是在当下的农村初中学校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生流失问题。这种现象与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冲突的,因此在本文中我将针对初中生流失的原因展开分析,并基于上述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略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桂玲 《社科纵横》2007,22(7):49-51
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西方的人本管理理论也从把"以人为本"作为手段的第一阶段,向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的阶段和更为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阶段迈进。所以,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是大势所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由以人为本的精神文化、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以人为本的行为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物态文化所构成。而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必须着眼于了解职工不同需求、协调员工目标与企业目标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体来讲,目前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多停留在对“以人为本”的本义的解读上,没有进一步从哲学角度深入挖掘作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哲学理念和方法论意义;二是多从科学发展观角度与政策层面看待以人为本,从哲学角度理解以人为本显得不足;三是未能辩证理解与处理以人为本所涉及的一些根本关系,要么夸大以人为本,要么排斥以人为本;四是多看到以人为本的单方面的意义,对以人为本的双重意义研究不够。就是说多注重以人为本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贫困群体、确立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和…  相似文献   

6.
李桂珍 《社科纵横》2005,20(5):38-39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对"以人为本"两种诠释的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提出在理论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大家有许多共识,也有分歧.后者主要反映在哲学层面.在阶级社会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既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资产阶级人性论,也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地等同于马克思主义人学关于人性的理论,对"以人为本"应有新的视野.第一,应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重新审视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本主义;第二,应从未来和世界发展的高度来看"以人为本";第三,应着眼于新的历史条件和"以人为本"所表现出来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构建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以人为本"理念导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人格教育是高校"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载体。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理念与人格教育方式有机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保险经办工作的根基。回顾既往,天津社会保险经办工作无不是在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开展的,并积累了大量实践以人为本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巩建华 《社科纵横》2007,(10):35-36
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是"文化人",传统的刚性管理和物本管理已经过时,时代呼唤"以人为本"的领导者。然而,在我国,实践"以人为本"却面临关系化社会的严重影响,因此,贯彻"以人为本"首先应该从领导者做起。"以人为本"的领导者不仅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和激励人,而且也要做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成就人。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现实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进步理念,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就是以人为本。正是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前途和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生成了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使这一科学理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价值。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精神,演绎着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精彩篇章。执政为民的理念,亲民的形象,爱民的情怀,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历史性飞跃,提示我们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重视人的主体地位,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危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成功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危机管理也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企业构建以人为本的危机管理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即全员管理与管理者的关系,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的关系。以人为本的企业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内部员工的以人为本及对企业外部“人”,即顾客、社会公众、竞争对手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古萍 《生存》2020,(13):0156-0156
当前,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实施,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使初中教学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增强,进一步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而这也是当前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有效实施两案四环教学模式,以此框架为基础更有效的构建初中高效课堂模式。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两案四环”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等相关情况,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振涛 《生存》2020,(12):0115-0115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建立,对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笔者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的从业经验,为初中数学教学成效的改善和提升,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任斌  黄丽华 《社科纵横》2008,23(11):12-13
胡锦涛同志提出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三为"思想,并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把"以人为本"写在党章上作为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并多次对"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了阐述.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和我们党历来的为民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也表现出许多明显的特点.即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具有广泛性,"以人为本"的"本"具有全面性,同时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战略性.  相似文献   

16.
罗汉东 《社科纵横》2008,23(9):155-156
从以人为本角度论述新形势下教育的价值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指出以人为本教育价值去向的内涵和实质,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解释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在基础教育中的发展、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罗小丫 《生存》2020,(8):0026-0026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注重逻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与实践性教学关系密切。而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实践性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针对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策略应用进行讨论,首先分析了初中实践性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进一步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策略的积极意义,最后探讨了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策略的应用,希望能为初中物理教学实践课程的有序开展,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汪海澜 《生存》2020,(14):0059-0060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教育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敏感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伴随教育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想要实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效果,就要分析并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初中心理健康教学的瓶颈,为初中心理健康教学设计和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然而"以人为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任务和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前期,"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民生为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期,"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人的享受和幸福为本";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人为本"主要表现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的重点(主要)含义都包含着其他两方面的内容,只不过在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某一具体内容或内涵表现得更为突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正处在"以民生为本"和"以人的享受和幸福为本"相互交织的历史过渡中。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理念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成为中国现实社会发展与未来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笔者运用"整体性"这一辩证的观察原则和分析方法去研究以人为本,提出以人为本的整体性的含义为有机整体的统一性、人的主体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