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红梅 《生存》2020,(3):0212-0213
识字课加入那么一小个“扑克”游戏,汉字得到巩固,孩子们思维得到发展,特别是课余时间一起玩一起交流使得内向的孩子也活泼起来,这是我最想看到的。孩子的健康成长永远是教育的宗旨,我想我的教授和润育就该是这样子,有条不紊,和和乐乐,让我和孩子们的生命都缓缓流向远方。  相似文献   

2.
有位朋友送来了一只红色的风筝,自然我推测这是送给我的两个孩子的。但我发现随风筝附上的纸条上却写着:“为您心中深藏的童。C而赠”。“我们去放风筝吧,妈妈广孩子们恳求道。我瞥了一眼桌上的一堆堆稿纸,不过想到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和清澄的天空,想到这是放风筝的大好时光时,还是和孩子们一起来到附近的一个体育场。当孩子们在试放时我在一旁看。“为什么您不一起来放呢?”儿子说,“这可是人家送给您的风筝呀!”我握住风筝线,胆怯地走了几步,而孩子们则在一旁鼓励我,那风筝上下乘着一股气流,在我的笑声中越飞越条…··…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家庭关系很紧密。为了孩子,父母什么都肯做。”说这番话的是今年28岁的瓦桑蒂。“能看到孩子获得我梦想中的一切。这就是我来代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开始在人们的饭后茶余接踵而至:独生子女必然是“小皇帝”、“小公主”或“问题儿”吗?为什么“孩子难教,父母难当”的叹息如此普遍?独生子女教育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大概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和关心独生子女成长的人们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问题。独生子女因其“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抬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强化了为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做父母的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梦想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在“高期望”的背后也隐含着微妙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做父母的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独子或独女身上;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家  相似文献   

5.
一、对学生的尊重,形成了彼此的理解、尊重、关爱
  “我们就像一个家,家中有你还有我。老师像妈妈,我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这全得益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我经常对学生们说:“我们都是平等的人,你们有受尊重的权利,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我要求你们做到的,我一定做到。”言出必行,才会使学生信服。真正从对方角度去考虑才会赢得学生的理解和爱。我觉得老师不但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活力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更应该是善解人意的。我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只有更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了学生。我发现有不少孩子不爱劳动、不尊敬长辈、不懂听课秩序。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较多地采用游戏和故事。我曾以“免费”为主题,让孩子们辩论做家务该不该收劳务费;再以“免费”为主题,讲述了一位儿子因为做了一些分内的小事而问妈妈要劳务费,而妈妈从小到大做的一切都是免费的故事,孩子们很有感触,为刚才大喊劳动应该有劳动报酬而惭愧;接着还以“免费”为主题,请同学们想想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免费做了些什么事,孩子们激动了,原来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最后仍以“免费”为题,说说你将为妈妈做哪些你认为是免费的事。尊敬长辈的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同一主题,不同的形式中。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心理辅导最常用的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渗透道德教育,自然而深刻。这是人际关系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出于职业关系,在泛泛地阅读了其它所有文章的同时,精读了《未长成的世界——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社会》1985年第1期)一文。这是一篇很不错的调查报告,但有几个问题似乎值得提出来讨论一下:一、调查报告中,作者没有明确说明他们是根据什么原则来抽选调查样本的。但从作者列出的被作为调查对象的学校来看,我以为作者的抽样是“随意”的而不是“随机”的,因此被调查者基本上都是全国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环境教育失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父母们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孩子将一些有关自然界的莫名其妙的想法带回家中,家长甚至因为就业于石油、化学工业或因驾驶汽车而受到孩子的谴责。1 997年地球日前后,一位家长在写给《纽约时报》的信中说道:“我发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趋向。每过一个学年,我的孩子便越发坚定地认为,人类和技术对地球来说都是坏东西……。”还有一些例子更为惊人,以致环境杂志刊登的文章也指出学校做得有些过头了,曲解了环境问题并令孩子们感到不安。例如一位母亲在文章中描述道,她6岁的女儿每天上床睡觉时都显…  相似文献   

8.
脱线康复孩子"回家" 院长心语:"对于没有了家,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福利院就是孩子们的家;我就是孩子们的妈妈,我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和妈妈一样的爱." 采访王院长,让我时时感动的是,只要一谈福利院的孩子,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就会动情地充满泪水.  相似文献   

9.
杨巧赞 《社会福利》2008,(10):23-25
走进重庆市儿童福利院,映入眼帘的是清爽、整洁的环境,优美、协调的建筑,功能齐全的分区。在儿童游乐广场,孩子们围着老师发出朗朗地笑声,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温馨的亲子园里,孩子们围着保育员尽情嬉戏,并不时发出娓娓动听的歌声;放学的路上,孩子们在老师的陪同下兴高采烈,神采奕奕;送养的途中,孩子进入领养家庭时,保育员饱含热泪和孩子依依惜别;康复室里,在康复师的耐心陪同和鼓励下,孩子们坚强地做着康复训练在这充盈着爱的大家园里,使我深深感到爱的伟大与无私,爱的奉献与可敬!也深深感悟到采访胡晓林院长时他所说的“有爱就有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与沉甸甸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江苏盐城市所创办的“心之家”就是将各方爱心人士、志愿者和困境中的孩子组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又一个类似家庭的爱心集体,形成一个又一个相对固定的帮扶组合、用爱托起这些特殊孩子们的希望。“心之家”将温暖一颗又一颗困境中孩子弱小的心灵,使他们变得强大,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11.
2009年的3月初,我受市民政局事业处党委的委派从市救助站来到了市儿童福利院担任院长的职务。从第一天走进儿童福利院大门开始,从孩子们第一声“李妈妈”的呼唤开始,我的心被深深地系在了这里。似乎只在一夜之间,近700名孩子交给了我,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交给了我!尤其每当想起当我走近孩子们身边时,看着孩子们伸出一双双小手咿呀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教学改革热潮下,回想平时的实际教学,自己学习的都是先进的理念,掌握的也都是最前沿的思想,我也知道和孩子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说起来条条是道,可是落实到课堂上却不知道怎么做了。新课程力求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但是每个知识点如何掌握?都有哪些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大家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来自全国各地因社会、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原因而成为流浪乞讨的孩子们,像候鸟一样,他们在这里暂时栖身;像有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在这里倍受关爱和接受再教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当作温暖的家。这就是多次荣获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特殊维权岗的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每年收救数以百计的流浪少年儿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滋润着这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4.
小班化英语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要“阳光普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自己的发展,创设适应孩子们成长的教育环境.借助小班化的春风,让英语学习与快乐相伴,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15.
“叔叔阿姨,弟弟妹妹,我在幼儿师范已学习了两年,今年在北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实习,明年毕业后我准备考大学.”离开山东省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两年的梁立江在“返院日”这样介绍自己的情况. 感恩成长 分享快乐 几年来,从威海市儿童福利院已顺利走出了几十名孩子,但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却深深印在院里工作人员的心里,他们时刻牵挂着孩子们在外的学习生活情况.他们想孩子,孩子也想他们和这个大家庭.于是,便有了每年春节前在院里举行一次“返院日”的约定.  相似文献   

16.
家长有没有权力了解子女在公立学校内使用因特网的情况?美国新罕布什尔的一位父亲认为有这种权力。他的看法得到了法院的认可。这位名叫J.奈特的父亲担心他的4个孩子会接触淫秽内容,于是曾三次请求校区为课堂上的计算机装上过滤软件,但三次遭到拒绝。奈特说:“他们不但不装,反而打算依靠孩子们自己作出判断。这显然令我十分担心。”奈特的担心不无理由,因为孩子们浏览某个禁区的现象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在这个网站上还链接着6000多个黄色站点。奈特要求学校检查孩子们实际在访问哪些网点。遭到拒绝后,他到法院起诉。新罕布什尔的检察官对…  相似文献   

17.
常听人说:“我活得很累”。这除了指日常生活的劳累外,其弦外之音主要是指人际关系中的内耗。尤其是在机关,或在基层单位的上层领导机构工作的人,发出这样的喟叹,确实为数不少。人人都痛恨、讨厌、躲避内耗,然而又非常不小心地陷进去,在内耗中又处于十分无奈的境地,这实在是人类的一种悲哀。那么是什么因素诱导人们进入这只大魔匣的呢?恐怕还得从人的自身中寻找。  相似文献   

18.
编者随笔     
《社会》2002,(7)
“妈妈对我说 ,孩子 ,我要给你说件事。我怕这是你最后一次上学了。我睁大了眼睛 ,看着妈妈……”宁夏半戈壁地区“张家树”村14岁的女孩马燕 ,在得知她将不得不辍学的当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可是 ,我要上学 ,妈妈 ,我不要回家。我要是能永远留在学校那多好啊……”马燕的日记偶然被转到了在宁夏采访的法国记者阿斯基手里 ,一篇以此为素材的长篇通讯《我要上学》发表在了法国《解放报》上。结果“马燕的求学愿望”感动了许多法国及欧洲读者 ,他们纷纷寄来了“希望捐款”。6月13日《文汇报》那篇报道的作者、驻巴黎记者郑若麟写得好 :…  相似文献   

19.
宿亮 《东西南北》2013,(23):42-43
1984年,伊坎在法庭上说:“只要价格对,我们就准备卖。我想这对于你拥有的所有东西来说都是真理,除了你的孩子,可能还有你的太太。”法官晾讶地张大了嘴:“可能有你太太?”伊坎笑着回应:“对,可能……不过,别把这话告诉我太太。”  相似文献   

20.
许多直言不讳的行动主义者、哲学家 ,甚至一些科学家 ,都反对用动物———其中包括兔子、鸟和老鼠———进行科学试验。这一运动中的极端分子希望立即结束所有用动物进行的研究。动物权利行动主义者袭击实验室 ,威胁科学家。在英国 ,他们甚至在网上公布了 1 0名将被行刺的研究者的名单。其他比较温和的动物权利行动主义者则希望大大减少目前的试验 ,并最终结束所有这类试验。尽管有这一片反对声 ,对于多数重要的医学研究来说 ,目前尚无可以完全替代动物的东西。如果禁止试验———或者对此实施更加严格的限制———那么人们在今后突然出现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