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梁家胜 《生存》2020,(7):0033-0034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 我心。”在作文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勤动笔,树立写好习作的自信心,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洁 《生存》2020,(13):0061-006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冯至的《杜甫传》为例,从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进而激发学生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更深思索。  相似文献   

4.
易叶兰 《生存》2020,(11):0153-0154
托尔斯泰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作者从心理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只有真正动了情,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现在仍有大多学生的作文假言、假语、虚伪、浮燥。无病呻吟者多,真情实感者少。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在作文里流露真情,这里本人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熊梅 《生存》2020,(13):0068-006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但是小学生的阅读体验相对较少,他们体会不到阅读的妙处。因此,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阅读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对小学阅读教学认识,指出在“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下,如何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倡作文教学生活化,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广泛阅读,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习作,用自己的手描绘七彩生活.最终学生的兴趣走进作文,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曾瑜 《生存》2020,(9):0044-004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 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主要分析初中语文部编版名著阅读教学意义,并介绍合作式阅读、情境式阅读、活动式阅读、思 维导图式阅读等名著阅读教学法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优化初中语文阅读 教学环境,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新课标要求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80篇。”同时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应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追求。  相似文献   

9.
杨静 《生存》2020,(12):0198-019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曾广夏 《生存》2020,(4):0021-002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是作者、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开展个性解读是践行“以人为本”理念,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只有切实开展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充分体现儿童的个性。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课程资源的平台上,乡村学校在条件性课程资源方面处于弱势,但在素材性课程资源方面有着自己明显的优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纲要》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因此,我们乡村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教学资源的不足,缩小城乡课程资源的差距,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教师怎样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呢?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与原来的大纲相比较,要求已降低了许多。然而,农村孩子还是怕写作文,乡村教师也还是怕教作文。因为农村的孩子生活的空间相对比较狭小,对新事物的接触和了解比较少,这无疑给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增加了难度。  相似文献   

13.
岑志禄 《生存》2020,(14):0047-0047
对于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来说,作文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使得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就应该提升阅读量,尤其是课外阅读,其对提升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以及扩展阅读知识面有很大帮助。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方式来更好的实现作文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对课外阅读与拓展训练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做出一些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邢健 《生存》2020,(14):0156-0157
《望庐山瀑布》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选篇。该单元以“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诗文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的第二课时,也是第一次在课后练习中出现“读诗句,想画面”的要求,因此需将上述几个要点融入学习,为本单元以及诗文的学习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鼓励自主识字.这样的提法对于让学生学习阅读有着很大的作用,识字是为阅读打基础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才成为可能.学习汉字不仅为了阅读,也是为了写作,实验教材注意挖掘汉字固有的元素,利用汉字本身的优势,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新的教材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在识字教学的安排上顺序合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认识汉字的积极性.下面就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识字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婧 《生存》2020,(15):0025-0026
批判性思维强调合理的质疑和理性的反思,侧重于从理性和深度上对问题进行建设性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明确将“批判性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任务群”之一“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提高理性思维水。  相似文献   

17.
李文敏 《生存》2020,(14):0026-0026
群文阅读是近些年悄然兴起的阅读教学理论,它以指向明确的中心议题,丰富的文本群阅读和师生课堂学习互建共识为基准,为学生的文本阅读提供多元化的有效途径,极大程度满足信息化时代下学生的阅读需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格外看重中学生的阅读积累,不仅建议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而且还“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金玲玲 《生存》2020,(1):0050-00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点就是读写结合。读与写怎样结合才有效?下面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课后练笔教学为例,谈谈具体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方彩丽 《生存》2020,(1):0052-0052
个体差异,也称个别差异、个性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它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的、独特的存在,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和最终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 教学活动必须以促进每个独立个体的发展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汉字是一种文化,它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识字教学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而写字是对识字的巩固,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写字教学,要把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