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采用辽中南城市群10市市辖区2000—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对不同类型城市用地蔓延抑制程度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通过技术进步路径对辽中南城市群总体、第Ⅰ类以及第Ⅲ类城市用地蔓延具有差异性的抑制作用,技术效率对城市用地蔓延的影响不显著.城市人口规模、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经济发展对不同类型城市用地蔓延均有正影响,而产业结构升级则具有负影响.  相似文献   

2.
辽中南城市群作为辽宁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中坚力量。认清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机制至关重要,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对辽中南城市群产业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根据计算结果中的产业结构贡献率和竞争力贡献率对各城市进行了分类研究。最后建议辽中南城市群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信息化主导以及服务业高级化,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城市群功能及功能提升的一般概念,找出城市群功能提升的影响因素;以辽中南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从城市群功能角度出发提出辽中南城市群功能提升的途径,对全国其他城市群功能提升的研究将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辽中南地区是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计划》中要求的重点区域,以2016年辽中南城市群PM2.5日均浓度为雾霾污染测量指标,运用AR模型分析了雾霾的持续性特征,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ISM模型讨论了城市间雾霾污染的相互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辽中南城市间雾霾污染存在较强持续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溢出方向为从北向南,以沈阳等城市为中心向周边溢出;城市群内一个城市雾霾浓度的提高,会对周边城市产生冲击.辽中南地区的联防联控应考虑城市之间雾霾污染的相互影响,合理设置雾霾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调整产业布局等手段,可以产生更有效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辽中南城市群服装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宁省是全国服装生产过亿的省份之一。但是,目前辽中南城市群服装产业与南方沿海相比还处于"幼稚"阶段,各服装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停留在低附加值加工模式中。文中结合对辽中南地区部分城市服装企业的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分析了辽中南城市群服装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衡量服装产业竞争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否拥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群体"。辽中南城市群服装企业以加工和贴牌出口为主,服装企业要迅速提高对新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生产设备引进的认识,在人才引进、技术改造和创新、管理模式和市场经营等方面加大投入,着重在经营模式、品牌附加值、服装纺织产业链等几方面寻求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6.
运用首位度指数、位序—规模法则及分形等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城市群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变动和空间结构演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该城市群规模结构存在的问题:(1)城市群中北京和天津两市的人口过于集中,而其他等级城市的人口规模偏小,导致该区域人口规模的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城市发展速度过快,而小城市过慢,以至小城市的作用无法凸显;(3)该区域的城镇结构体系不够合理,各城市的功能不够协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综合运用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基尼指数、信息熵及分形等理论与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规模结构属于位序-规模分布;城市体系中中等城市数量较多但规模较小,小城市数量显著偏少;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区域分异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城市规模分布演变特征是城市数量与规模迅速扩张,尤其是中等城市数量增加较快;研究期内城市规模演变表现出弱收敛态势;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数不断增加,城市规模等级差异逐渐缩小,城市体系的均衡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首位度是度量首位城市地位的一项指标,属于城市规模分布的研究领域.通过选取1978年、2010年、2019年三年的数据分析我国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变化可以发现:省会城市首位度总体趋向上升,沿海和中西部省会城市首位度差异比较明显,沿海地区省会城市首位度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首位度普遍较高.对外开放和自然地理条件是造成这种差...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市人口分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市域来看,哈尔滨市人口分布具有不平衡性,为圈层结构。从城乡人口分布来看,市区与市辖市县之间形成了二元结构。在城镇规模结构体系上,表现为不够协调。哈尔滨市的人口分布对在土地利用效益、人居环境和城市的区域影响力等方面都构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改善人口分布状态是哈尔滨市未来人口发展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对台湾从日治时期至今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台湾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规模分布由日治时期的人口相对集中于大城市逐步发展为战后的人口分散于各级城市的分布格局。战后台湾之所以能构筑起各级城市规模均衡发展的多层次城市体系,主要得益于其工业化发展模式及政府制定的人口分散政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认为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则是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揭示资本主义雇佣剥削关系的一种提法,与按劳分配并存的分配方式只可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进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劳动者的收入到底是按劳分配的结果还是按劳动这一生产要素分配的结果或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的"劳"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劳"在涵义、产生条件、分配对象和实现形式上有着严格的区别。我们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是按劳分配就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而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是我国历代学校教育较为落后、科举人才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科举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整体落后、区域差距、阶段起伏、科举家族涌现等特点。宋、明、清三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形成“点线面”的格局,其成因有六:一是政治因素;二是经济因素;三是教育因素;四是考试政策因素;五是文化因素;六是交通因素。民族地区科举人才的生成,不仅受制于多种政治因素,而且也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教育、考试政策、文化和交通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58年的"大跃进"催生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建立伊始,就普遍推行工资制与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但实施不久便因面临困难而进行调整,并在曲折坚持中走向终结。这一分配制度的形成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和对经济形势估计盲目乐观的结果。它的实施不仅未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而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一个合作生产过程,推演并证明了不同主体对于补贴方式选择的偏好,明确了工程中期阶段的最优补贴方式以及影响最优努力的条件。提出了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6.
企业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离不开正确运用市场营销策略。而物流代表了一个企业巨大的战略潜力,它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把营销和物流结合成一个共同的竞争战略,实行一体化,物流系统才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系统,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供强劲的支柱。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业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物流需求系数一直呈上升趋势,表明我国GDP的增长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GDP的增长,增强了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保险业的发展又改善了现代物流业的风险管理状况,提高了风险管理水平。从我国物流保险发展历程来看,虽然保险业做了很多努力,自身也有所进步,但是物流保险并没能受到物流业的广泛接受,物流保险还没能实现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只有规范物流市场环境,营造物流发展软环境,开创物流保险新局面,才能实现保险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对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推演并证明了地方政府与农户偏好分成式补贴方式,主体在合作生产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生态物品效用系数对于最优努力有正向影响。研究证明: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与各自的重要程度正相关,分成补贴方式可以提前最优努力到达的时间。在退耕还林中期阶段,分成补贴较之于一次性定额补贴,中央政府的最优努力不受影响,而地方政府与农户的最优努力均增加了。由此可知,政府应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辽河三角洲湿地为研究对象,结合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以及旅游费用法对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估算,并通过GIS系统对盘锦地区1990-2005年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得知,盘锦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经济价值为13.2亿元,涵养水源功能实际货币价值为8.6亿元,调节大气功能实际货币价值为5.7亿元,为盘锦地区生态系统功能价值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转变政府职能与缓解收入分配失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是市场化改革和制度性缺陷两个方面的因素。无论从哪方面看。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缺位和错位,是导致现阶段收入分配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解决收入分配失衡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即通过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供公共服务、加快税制改革和财政支出改革等多种渠道发挥政府在收入分配中不同层面的调解作用,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